齊燕
青年教師是教育事業的未來和希望,不論是學校層面還是上級教育機關,都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非常關注。如市區級教研活動,對于同一學科的青年教師成長有很大幫助,但是由于彼此不在同一學校,平時交流較少;在很多較大規模的學校內,會有青年教師解題競賽、課堂教學設計比賽等,但還是以在學科內進行為主。我校規模較小,每學科的青年教師僅一兩名,要進行同學科青年教師之間的競賽促進成長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同時,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學科內相互切磋就太狹隘了,也不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因此,我們打破教研組的界限,成立青年教師培養團隊,希望在學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方面作出貢獻,具體研究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精神塑造喚起職業自豪
教育意識和職業信念是教師工作的內驅力,也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要素。我們以一個“導”字為準繩,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精神塑造,以喚起他們的職業自豪感、幸福感。
我們首先以“青年教師自主發展”為主題,邀請優秀青年教師來校與我們團隊的青年教師進行交流,他們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出發,結合前輩們的經驗,向我們的成員闡述青年教師成長的途徑、方法,為青年教師指明發展方向,鼓舞他們克服困難、不斷探索的斗志。之后我們以“沙龍研討”的形式進行專題交流、探討,以“我對教師職業的理解”為主題,成員們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暢談自己的感想。在交流與討論中,大家進一步樹立職業認同感,同時更深地體驗到“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是良心的事業”的真正含義。通過分享教育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通過一個個自己親身體驗的事件,大家深深體會到工作著是美麗的,從內心深處喚起的職業幸福感,增強大家的責任心和榮譽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令學校驕傲的人。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我們討論了“成長元素哪個更重要?”關乎青年教師成長的因素很多,如:專業素養、高智商、學校環境、良好心態、家庭環境、學歷、名師指點、人際關系、執著追求和機遇。到底什么最重要呢?大家從自己的經歷與認識出發進行自由討論,在討論中,我們認識到:年輕是一份資本,我們有許多本錢。在乎什么、揚棄什么,很重要。所以,青年教師要不斷修煉,不要在乎太多物質。
二、轉變觀念,強化學習內需
現在的青年教師大多都是本科生,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碩士生或在讀研究生,知識水平無可厚非,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與駕馭課堂、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有待進一步鍛煉與提高。因此培養青年教師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觀念。我們要求青年教師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抓好“課堂教學常規”(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師基本功),做到“六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活動、輔導、試驗),自覺進行基本功訓練,在實踐中提高。同時我們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學習活動,要求每學期每位青年教師至少閱讀一本教育專著,并撰寫讀書筆記與讀書心得,同時不定期地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在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引導大家加強對新技術(如網絡、各類輔助類軟件、傳感器等)的學習。
三、多種途徑提升專業水平
只靠工作熱情承擔不了“百年樹人”的重任,不斷培養和提高青年教師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才是培養青年教師工作的關鍵。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
現在的青年教師都要擔任班主任工作,即使一時沒有當班主任,任課教師也應有一定的班級管理經驗。我們以學習名師經驗與互動交流這樣的形式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學習。如邀請在班級管理或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教師進行講座(或觀看優秀班主任的演講錄像),組織青年教師一起學習;或以沙龍的形式,組織青年教師一起交流自己在班級管理或班主任工作中的得失,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學習有效聽課與評課
現在各類公開課、研究課很多,青年教師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也日漸增加,但是,對于大多數青年教師來說,如何有效聽課,學習他人的經驗;怎樣進行課堂觀察,學會專業地聽評課,仍然是急需加強的方面。我們組織青年教師學習如何有效地聽、評課,并學習制定課堂觀察量表,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3.習題的編寫與試卷的命制
對于教師來說,出題能力是專業能力的一個方面?,F在各類題庫很多,但可供選擇的題目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題目都可以拿來就用。如何編寫難度適中、符合自己學生實際水平的習題?如何命制一張試卷,既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這些都是青年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我們邀請專家進行有關試題命制的講座,并在講座后請每位青年教師自己命制一張試卷,并由本組的有經驗教師審核后使用,使用之后自己再次對該試卷作出修改,發現不足,提高自我。
4.多媒體的使用與電腦技術
對新時期的教師來說,電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電腦的使用不陌生,也可以說,有很多人都是電腦高手,但是如何將電腦應用于課堂,更好地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就不是強項。因此。我們邀請在這方面有經驗的教師為青年教師做指導,教給大家如何在課堂中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如何使電腦技術真正融入自己的課堂。
四、全面提高教研能力的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青年教師的個人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要求青年教師認真參加市、區、校教研活動,發揮整體優勢。集中群眾智慧,彌補青年教師的經驗不足。每次研究的內容,包括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選擇的教法、培養的能力、板書設計等,可以共同討論,相互取長補短,達到統一認識、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外,在市、區、校各級公開課活動中,我們要求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學研究,給青年教師創造鍛煉學習、展示才能的機會,以促進教研,提高教學水平。
我們的研究小組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向更深層次發展。參加青年教師成長團隊的老師有多人開設了市區級的公開課或課題研究課,多人獲市區級以上榮譽,撰寫的文章在省市級的刊物上發表。當然,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長遠發展,才能發揮青年教師個人最大潛能,使其迅速成長為教育戰線的跨世紀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