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守紅
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將圖式理論運用于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所謂圖式,就是頭腦中貯存的背景知識,所用的圖式知識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例如學生已有“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知識圖式,當遇到有關介紹諸葛亮的內容時,就會運用大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圖式對文章進行解讀,從而使他們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變得容易。下面以牛津英語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為例,說明如何運用圖式理論指導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1.介紹背景知識,激活圖式,導入課文
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背景知識越多,對理解新事物越有益處。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學生原有的圖式不足,二是學生閱讀時并沒有意識到要調用這些知識幫助理解。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授閱讀課文時,有針對性地利用與閱讀有關的圖片、教學光盤,制作相關幻燈片、影片、課件等,向學生介紹背景知識,逐步引入課文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的、與課文有關的知識網絡,使頭腦中的原有圖式吸收融合新的信息,產生新圖式,豐富頭腦中圖式的內容,從而正確地理解所學新知識。
步驟1.運用幻燈片觀看沙塵暴、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災害,逐步引入課文話題。
步驟2.學生討論預測課文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地震知識的圖式,使其產生閱讀課文印證自己猜想的強烈愿望。
2.視聽——整體輸入課文信息,構建文體框架圖式
教師先提出與文章相關的主旨大意信息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與課文有關的光盤進行視聽,整體感知閱讀材料,領略文章大意,構建文本框架圖,豐富學生的內容圖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并回答,并進行閱讀效果自我評估的過程。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本文是關于Timmy在地震中幸存的故事,描述在地震發生時、發生后周圍發生的事情及Timmy的心理變化,shake ,run,fear,in trouble,calm down,shout for help...印證了學生自己的猜想大部分都是正確的,基本上抓住了課文的主要線索,在自己的大腦中構建了文本框架。
3.細讀——加深理解課文意思,構建文本語義圖式
教師就課文內容設置不同類型的細節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中的一些語段進行認真閱讀、觀察并提取相關事實與信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構建篇章大致的語義圖式。如記敘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局等。
Questions on the test:(ppt)
1.What was Timmy do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2.What happened in the shopping centre?
3.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s?
…
4.精讀——深層理解課文含義,進一步豐富語義圖式
在學生理解文章細節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些深層理解文章內涵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文章中經常沒有明確表達,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文章中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更深層次地揣摩作者的看法和態度。教師對本課所要揭示的主題思想進行總結,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除獲得知識技能之外,還獲得思想上的提升。如8A Unit6的Reading教學中,通過課文學習遇到地震時如何逃生的技能,此時可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討論,如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when there is an earthquake?
5.運用圖式,化知識為技能
通過前幾步的閱讀活動之后,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內容和語義圖式。此時教師應該趁熱打鐵,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式改寫,以強化所獲得的信息。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給出一段完整的文章,中間挖去一些詞或詞組降低難度;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給個別關鍵詞給予提示,讓學生有空間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練習,培養語言運用能力。這一活動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從而把掌握的知識通過圖式轉化成了語言運用能力。
6.課后復習,鞏固圖式
課后復習可以采用口頭和筆頭的形式進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其形式可以多樣化。口頭作業可以用采訪式、扮演角色式等,筆頭作業可以為縮寫、擴寫課文或其中一部分。也就是說,課后復習活動不能草草收場,應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繼續鞏固和加深學生頭腦中的圖式,使之能夠進入長時記憶。
在8A Unit6 Reading這課的課后作業中,我要求同學們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結合自己的想法,完成作業:
(1)寫一篇關于Timmy的故事。
(2)在自然災害中如何保護自己。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應在重視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圖式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豐富和完善圖式網絡,激活學生已有圖式,幫助學生建立新圖式,指導學生鞏固運用圖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