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貴
摘 要:通過多年課堂實踐與研究,結合高中英語特點、相關理論及目前高中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出怎樣更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英語;課程改革
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改革進入了新時期。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要求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但是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小組合作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或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不高;學生合作不主動,參與面不全以及教師評價不全面等。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的構建是關鍵。在小組成員人數方面,一般以4人或6人一組較為合理,小組成員面對面坐便于交流與合作。在小組成員搭配方面,按英語水平層次搭配,即每組都有一、二、三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征,內向與外向兼顧。
二、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
在高中新課改課堂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學生能真正“動”起來。所謂學生“動”起來,就是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探討、動眼觀察、動耳傾聽、動心體會,這樣學生就成了課堂活動的主體,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平時教學中,小組長負責制比較常見,因為小組長一般英語水平較高,并善于表達與組織。小組長給每個成員輪流分配任務,確保組內成員都能發言,都能參與資料收集整理,都能參與匯報,都能在組內發揮自己的作用,體驗參與學習的過程。
三、小組合作與自主學習相結合
在平時教學實踐中發現,大部分教師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老師重視了小組合作學習,卻忽視了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必須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為前提,要杜絕沒有自主的合作,減少沒有必要的合作。從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看,其主要任務是:(1)學生個體自主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分享,自主習得知識的檢驗與建構;(2)利用差異資源實施同伴互助,促進共同提高;(3)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但無論何種目標追求,均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為前提,以人人參與、平等互助、分享共贏為原則,否則小組合作學習只能流于形式,無任何效果可言。
四、合理選擇合作任務
合理選擇合作任務就是指選擇合適的任務活動和確定合適的討論話題,這就要求老師善于從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適的內容作為合作學習的任務,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例如,在高三復習動詞不定式的時候,先讓學生自主回憶寫出其用法并舉出實例,然后在組內互相交流將部分內容補充完整。通過這個活動就會發現,再差的學生也能舉出一些實例來,這樣的任務既有可實現性又讓學生有成就感。
五、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
合作學習的評價觀給現代教育帶來了嶄新的理念,要求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記分變為小組記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整個評價的中心由鼓勵個人競爭轉向大家合作達標。評價可以采用自我表現評價、相互評價,或小組評價與全員評價相結合,以及等級、打分與評語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這些評價形式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六、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技巧的指導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一開始實行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要么亂講一通,要么干脆不說,坐享其成,要么組內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結果。這時,教師的組織者身份就要發揮作用了,老師要引導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即使有分歧也要等對方講完再發表個人觀點;碰到困難,要想辦法讓學生盡快適應小組合作學習,但不是所有內容都要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提高自己。
總之,合作學習在我國課改中還是個新事物,盡管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有用的學習經驗,但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它與其他教學模式一樣,也存在一些缺點和局限性。我們應該學習其優點,避免其不足,不能照單全收,應該合理、有效地讓它服務于高中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孫偉.什么是合作學習.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2004.
[2]陳勇.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0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