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靈
摘 要 本文從民辦高校MIS理論內涵出發,分析了民辦高校MIS的現狀,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
關鍵詞 民辦高校 理念識別系統(MIS)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College Concept Model based on MIS Theory
YANG Peiling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colleges MI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MIS for its problems,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private colleges identific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MIS; higher education
1 民辦高校MIS理論內涵
理念識別系統即Mind Identity System,簡稱MIS。在企業中廣泛使用,企業MIS是由企業家積極倡導、全體員工自覺實踐,從而形成的代表企業信念、激發企業活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的團體精神和行為規范。民辦高校的理念識別系統(MIS)是民辦高校對自我存在的一種思考和反思;是民辦高校對大學精神、角色定位、辦學宗旨的一種高度概括;是凝結其獨特價值取向和校園文化的無形資產;也是民辦高校品牌識別系統中最具特色而無法復制的要素;是整個品牌模式能否實現的關鍵。
MIS是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中建設自身品牌環節中最具困難和挫折的環節。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民辦高校僅有三十年的辦學歷史,相對于國內公辦名牌高校一百多年的歷史,處于弱勢地位;短暫的發展史使得民辦高校的辦學經驗和辦學理念缺失,造成很多民辦高校盲目模仿公辦高校的辦學模式和辦學思想,無法形成自身的特色,從而在教育市場競爭中始終無法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
2 民辦高校MIS現狀
目前我國大學的理念識別系統多不成體系,多數還停留在對MIS個別要素的構建上,并未進行系統整合。由于中國的民辦高校起步較晚,使得大多數民辦高校在辦學理念的建設上不知不覺地陷入“追隨模式”,趨同現象嚴重。盲目追隨必然導致民辦高校的MIS無法突出其內在的辦學優勢,從而阻礙整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還有一些民辦高校對辦學理念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或者是沒有用精煉的文字來傳達辦學理念。
面對這種趨同,應該避免過去那種為了辦學理念而進行辦學理念建設的弊端,首先要把辦學理念放在學校生存和戰略發展的高度進行考量;民辦高校應努力發展自身特色與優勢,這就要從校園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建設上尋求解決的辦法,而我國深厚的文化傳統為民辦大學理念的提出、確立和提煉提供了很好的生長點。個性化的MIS,作為凸顯民辦高校校園文化之精神層次的核心,應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土壤,建立在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結合新的社會需求,體現大學功能和自身特性。
3 民辦高校MIS構建
民辦高校的理念識別系統不僅僅是一個理念,更是一個系統的組合。本文把民辦高校的MIS分為三個層次:辦學理念集成、辦學目標集成、辦學口號集成三個層次。這三個層級是互相銜接的,如圖1:
圖1 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
可以用復合函數表示為:MIS= F(辦學理念集成,辦學目標集成,口號集成)
3.1 辦學理念集成
這里說的“辦學理念集成”是指民辦高校首先要對民辦高校自身有清醒的認識。這是從宏觀和整體層面對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的一個思考,也是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中最核心的層面。
3.1.1 角色定位
我國的民辦高校在經歷大范圍的規模擴張后,如何持續健康地發展要依賴于是否能進行科學的角色定位。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有些民辦高校積累了優勢辦學的經驗,對自身的特色定位比較準確,但大多數民辦高校缺乏定位重要性的認識,辦學差異化無法得到實現;有的民辦高校緊跟公立高校的辦學模式和經驗,定位過高、過于雷同。
民辦高校在進行角色定位時要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體現自我的個性和特征,同時在把握現實環境和自身條件的基礎上,考慮定位的長遠性和未來性,在堅持和鞏固自我角色定位的同時依據環境的變化而相應調整自我定位策略,不能一味地擴張規模,質量的提升才是民辦高等教育的根本出路。
3.1.2 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高校的一種無形資產,是高校在辦學實踐中傳承下來的精神文化。民辦高校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與公辦高校在辦學理念上的差距深遠,民辦高校在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時,尤其要注重發展使高校健康發展的根本的辦學理念,縮小與公辦高校差距的同時,要形成自身特色的辦學理念,通過辦學理念的塑造,深化自身的品牌價值。教育品牌的獨特性,需要民辦高校不能僅僅依照商業模式進行學校品牌的構建和提升,要通過辦學理念的凝聚力和示范作用,在品牌內涵上體現教育的功能。
3.1.3 大學精神
教書育人是大學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大學在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不可缺失的一種根本使命。民辦高校的發展歷程,使得很多民辦高校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大學精神的作用。民辦高校要進行品牌建設必須在傳授技能的同時,重視大學精神的培養,在辦學過程中利用大學精神的滲透性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如何認識自身和社會,如何適應社會,在社會中如何找準自身的角色并扮演好這個角色,只有滲入了大學精神的品牌建設,民辦高校才能在辦學過程中擺脫完全機械性的技能傳授作用,把民辦高校建設成內涵深厚的教人育人之學府。endprint
3.1.4 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最早產生于社會企業,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待外界和自身認識的一種態度和觀念。民辦高校作為自主辦學的主體,其靈活的市場主體性使得其在學校經營過程中需要經營哲學的指導,同時其所具有的準公共產品的屬性使得其在學校經營中必須考慮到自身的教育特性,在市場觀念和社會觀念中尋找一個平衡。
圖 2 辦學理念集成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辦學理念集成是辦學者對其所從事的教育活動的理性思考和對學校情況的全面診斷。用公式可表達為:辦學理念集成=F(角色定位,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經營哲學)如圖2。
3.2 辦學目標集成
本文提到的辦學目標集成就是一系列涉及到教育教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主要涉及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3.2.1 發展戰略
民辦高校發展戰略指辦學者在對高等教育全面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一種全局性的綜合認識和規劃。在解決了發展初期的生存問題后,如何在規模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內涵競爭力的升級是現階段民辦高校發展的重點和關鍵,這使得民辦高校進行戰略調整和轉移勢在必行。戰略的指導作用和全局理念能使民辦高校的發展走出短期利益的誤區,為自身教育品牌的發展注入新的能量,為民辦高校形成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打下堅實的基礎。
3.2.2 辦學宗旨
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是其存在的目的,以及對社會發展應做出貢獻的陳述。民辦高校在繼承教育性目的的同時,要從自身定位的角度,使辦學宗旨更具體化。促進學生成功、指導學以致用、引領社會進步、追求個性自由是所有高等教育主體不變的宗旨,也是民辦高校追求的目標。民辦高校雖然相對于國內的其他名牌高校歷史短、實力差,但是這不阻礙其成為科學技術和人類智慧的繼承者,相反它能不受任何傳統羈絆而因循守舊,以新的姿態和思想去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3.2.3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種類、規格、層次的基本認識;是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一個依據和奮斗目標;是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起點;是學習全體教職工為之奮斗的具體方向,指引和激勵他們的具體工作。
民辦高校多以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這是民辦高校發展中社會和市場的要求,也是民辦高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民辦高校如何在這種需求中進一步細化自身教育市場,形成差異化的品牌模式需要從培養目標上得以體現。此外,辦學目標集成還包含教育方針、學術思想、行為準則等方面,可用復合函數表達為:
辦學目標集成=F(發展戰略,辦學宗旨,培養目標,教育方針,學術思想,行為準則); 如圖3所示:
圖3 辦學目標集成
3.3 辦學口號集成
口號集成是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中最表象的層級,它是民辦高校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主要指校風、校訓和校歌。其與口號集成的關系可以用復合函數表示為:辦學口號集成=F(校風,校訓,校歌)。
校風是學校在發展歷程中長期積累沉淀的行為作風,是學校的一種無形資產,體現學校的精神環境和氛圍,是學校形象的提煉和升華。學風的建設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進行長期的堅持積累與策劃。民辦高校應在對(下轉第80頁)(上接第6頁)學校現有風氣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和同行院校參考的同時,形成獨創性的良好行為作風。校訓是學校辦學傳統和教育理念的概括性表述,體現學校的文化和內涵。民辦高校的校訓應該突出專業特色和服務社會的特性,這也是民辦高校辦學理念的要求,用校訓指引學校前進的方向。校歌通過師生的傳唱是對學校形象的一個有效的傳播方式,師生在熟悉和傳唱校歌的同時,能夠感知學校的精神內涵,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知感。
參考文獻
[1] 余明陽,楊芳平.品牌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5.
[2] 林升梁.整合品牌傳播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43-44.
[3] Lawlor,John.Brand Identity[J].Currents, 1998.vol24(9):16-23.endprint
3.1.4 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最早產生于社會企業,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待外界和自身認識的一種態度和觀念。民辦高校作為自主辦學的主體,其靈活的市場主體性使得其在學校經營過程中需要經營哲學的指導,同時其所具有的準公共產品的屬性使得其在學校經營中必須考慮到自身的教育特性,在市場觀念和社會觀念中尋找一個平衡。
圖 2 辦學理念集成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辦學理念集成是辦學者對其所從事的教育活動的理性思考和對學校情況的全面診斷。用公式可表達為:辦學理念集成=F(角色定位,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經營哲學)如圖2。
3.2 辦學目標集成
本文提到的辦學目標集成就是一系列涉及到教育教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主要涉及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3.2.1 發展戰略
民辦高校發展戰略指辦學者在對高等教育全面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一種全局性的綜合認識和規劃。在解決了發展初期的生存問題后,如何在規模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內涵競爭力的升級是現階段民辦高校發展的重點和關鍵,這使得民辦高校進行戰略調整和轉移勢在必行。戰略的指導作用和全局理念能使民辦高校的發展走出短期利益的誤區,為自身教育品牌的發展注入新的能量,為民辦高校形成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打下堅實的基礎。
3.2.2 辦學宗旨
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是其存在的目的,以及對社會發展應做出貢獻的陳述。民辦高校在繼承教育性目的的同時,要從自身定位的角度,使辦學宗旨更具體化。促進學生成功、指導學以致用、引領社會進步、追求個性自由是所有高等教育主體不變的宗旨,也是民辦高校追求的目標。民辦高校雖然相對于國內的其他名牌高校歷史短、實力差,但是這不阻礙其成為科學技術和人類智慧的繼承者,相反它能不受任何傳統羈絆而因循守舊,以新的姿態和思想去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3.2.3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種類、規格、層次的基本認識;是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一個依據和奮斗目標;是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起點;是學習全體教職工為之奮斗的具體方向,指引和激勵他們的具體工作。
民辦高校多以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這是民辦高校發展中社會和市場的要求,也是民辦高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民辦高校如何在這種需求中進一步細化自身教育市場,形成差異化的品牌模式需要從培養目標上得以體現。此外,辦學目標集成還包含教育方針、學術思想、行為準則等方面,可用復合函數表達為:
辦學目標集成=F(發展戰略,辦學宗旨,培養目標,教育方針,學術思想,行為準則); 如圖3所示:
圖3 辦學目標集成
3.3 辦學口號集成
口號集成是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中最表象的層級,它是民辦高校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主要指校風、校訓和校歌。其與口號集成的關系可以用復合函數表示為:辦學口號集成=F(校風,校訓,校歌)。
校風是學校在發展歷程中長期積累沉淀的行為作風,是學校的一種無形資產,體現學校的精神環境和氛圍,是學校形象的提煉和升華。學風的建設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進行長期的堅持積累與策劃。民辦高校應在對(下轉第80頁)(上接第6頁)學校現有風氣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和同行院校參考的同時,形成獨創性的良好行為作風。校訓是學校辦學傳統和教育理念的概括性表述,體現學校的文化和內涵。民辦高校的校訓應該突出專業特色和服務社會的特性,這也是民辦高校辦學理念的要求,用校訓指引學校前進的方向。校歌通過師生的傳唱是對學校形象的一個有效的傳播方式,師生在熟悉和傳唱校歌的同時,能夠感知學校的精神內涵,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知感。
參考文獻
[1] 余明陽,楊芳平.品牌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5.
[2] 林升梁.整合品牌傳播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43-44.
[3] Lawlor,John.Brand Identity[J].Currents, 1998.vol24(9):16-23.endprint
3.1.4 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最早產生于社會企業,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待外界和自身認識的一種態度和觀念。民辦高校作為自主辦學的主體,其靈活的市場主體性使得其在學校經營過程中需要經營哲學的指導,同時其所具有的準公共產品的屬性使得其在學校經營中必須考慮到自身的教育特性,在市場觀念和社會觀念中尋找一個平衡。
圖 2 辦學理念集成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辦學理念集成是辦學者對其所從事的教育活動的理性思考和對學校情況的全面診斷。用公式可表達為:辦學理念集成=F(角色定位,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經營哲學)如圖2。
3.2 辦學目標集成
本文提到的辦學目標集成就是一系列涉及到教育教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主要涉及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3.2.1 發展戰略
民辦高校發展戰略指辦學者在對高等教育全面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一種全局性的綜合認識和規劃。在解決了發展初期的生存問題后,如何在規模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內涵競爭力的升級是現階段民辦高校發展的重點和關鍵,這使得民辦高校進行戰略調整和轉移勢在必行。戰略的指導作用和全局理念能使民辦高校的發展走出短期利益的誤區,為自身教育品牌的發展注入新的能量,為民辦高校形成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打下堅實的基礎。
3.2.2 辦學宗旨
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是其存在的目的,以及對社會發展應做出貢獻的陳述。民辦高校在繼承教育性目的的同時,要從自身定位的角度,使辦學宗旨更具體化。促進學生成功、指導學以致用、引領社會進步、追求個性自由是所有高等教育主體不變的宗旨,也是民辦高校追求的目標。民辦高校雖然相對于國內的其他名牌高校歷史短、實力差,但是這不阻礙其成為科學技術和人類智慧的繼承者,相反它能不受任何傳統羈絆而因循守舊,以新的姿態和思想去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3.2.3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種類、規格、層次的基本認識;是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一個依據和奮斗目標;是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起點;是學習全體教職工為之奮斗的具體方向,指引和激勵他們的具體工作。
民辦高校多以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這是民辦高校發展中社會和市場的要求,也是民辦高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民辦高校如何在這種需求中進一步細化自身教育市場,形成差異化的品牌模式需要從培養目標上得以體現。此外,辦學目標集成還包含教育方針、學術思想、行為準則等方面,可用復合函數表達為:
辦學目標集成=F(發展戰略,辦學宗旨,培養目標,教育方針,學術思想,行為準則); 如圖3所示:
圖3 辦學目標集成
3.3 辦學口號集成
口號集成是民辦高校理念識別系統中最表象的層級,它是民辦高校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主要指校風、校訓和校歌。其與口號集成的關系可以用復合函數表示為:辦學口號集成=F(校風,校訓,校歌)。
校風是學校在發展歷程中長期積累沉淀的行為作風,是學校的一種無形資產,體現學校的精神環境和氛圍,是學校形象的提煉和升華。學風的建設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進行長期的堅持積累與策劃。民辦高校應在對(下轉第80頁)(上接第6頁)學校現有風氣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和同行院校參考的同時,形成獨創性的良好行為作風。校訓是學校辦學傳統和教育理念的概括性表述,體現學校的文化和內涵。民辦高校的校訓應該突出專業特色和服務社會的特性,這也是民辦高校辦學理念的要求,用校訓指引學校前進的方向。校歌通過師生的傳唱是對學校形象的一個有效的傳播方式,師生在熟悉和傳唱校歌的同時,能夠感知學校的精神內涵,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知感。
參考文獻
[1] 余明陽,楊芳平.品牌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5.
[2] 林升梁.整合品牌傳播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43-44.
[3] Lawlor,John.Brand Identity[J].Currents, 1998.vol24(9):1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