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菊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拓寬數學教學空間,有利于形成高效課堂。但是目前,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還沒有形成體系,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依然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直觀教學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74-01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習慣于直接理解和看待問題,因而往往會依據表象來判斷事物。多媒體聲效合一的特點正好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使信息技術應用于多媒體教學成為必然,這種直觀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 巧用多媒體揭示教學重點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小學數學在新時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一個更為寬廣的平臺,但過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則是不可取的,整個課堂過于“精彩”,繁雜的網絡信息可能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抓不住重點,興奮之余卻不知道學了什么內容。
要想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就要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也只有在教學中突出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思維,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而不是聽天書[1]。課堂短短40分鐘,教師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又有限,要想學好數學不是一件易事,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埋怨數學難學,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巧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旋轉和平移》一課中,“數物體平移的距離”是重點,也是難點。數圖形平移幾格,學生很難想象到去數某個點平移的格數,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環境中理解問題的含義。
2 發揮多媒體直觀教學的功能
直觀教學是大多數一線數學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除了課堂實物展示之外,最常用的就是借助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相關的圖片、聲音和視頻。筆者以數形關系為例,來分析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功能。
數形關系,簡單地說,就是把直觀圖形寓于抽象的數學語言之中,在數與形的轉換下,使思維得以簡化,從而提高知識點的主觀性和形象性[2]。它通過以形助數、以數解形的關系處理數學問題,是數學中重要的思想之一,被應用于數的大小、函數、統計等方面。如果在數學課堂中能夠對信息技術的直觀功能加以利用,就可以很好地揭示數形關系的實質,使數學課堂更加有效。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諸如圖形的變換、解方程、數的大小、函數、統計等方面的知識應用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也就是運用多媒體來直觀演示,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內容重放等手段,將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過渡成變化有序、形象直觀的形式,富有趣味性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引導觀察思考的效果。比如,在學習絕對值時,我會利用幻燈片動畫效果,制作一個動態的數軸演示過程,首先,畫一條帶箭頭的直線,然后做好尺度、零點和正負標記,最后形象地講解絕對值。如果學生沒有看懂,就重復習演示。通過這一系列動態的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做題思路,把復雜的絕對值問題簡化。
3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
3.1 擴大課堂信息量
信息技術在傳播方面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不僅具有傳播速度快、質量高、范圍廣、互動性強等特點,還承載著大量信息,若用于課堂教學,則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拓寬信息渠道,擴大課堂信息量,使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得到優化。這樣縮短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3.2 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
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數學課堂的效率,也決定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教師可以通過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來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融洽、民主的心理環境,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有利的課堂環境中汲取所需的“成長養料”。比如,在學習方程組的概念時,我會努力把抽象概念具體化,也就是利用“坐標軸演示法”,通過坐標上的動畫演示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概念理解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脽羝菔镜膭赢嬓Ч軒椭鷮W生更好地理解,讓方程組跳出課本定義的局限。但這樣互動的教學模式在學生記憶中留存的時間較短,為了鞏固記憶,必須要在幻燈片中設計一些難度適中的習題,“趁熱打鐵”,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這有利于邏輯思維的培養。
4 信息技術與問題情境的結合
4.1 多媒體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的結合
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利用生活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去發現數學,對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教學形式貼近生活。多媒體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的結合,無疑是促進教學效率的最佳拍檔[3]。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不應該只對概念和定義進行分析,而應該結合實際,通過多媒體展示埃菲爾鐵塔、三輪車、三角積木等典型例子,讓同學們感受實際生活中三角形穩定性的利用,給學生一種親切感的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三角形穩定性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疊紙牌的競賽游戲,讓學生對三角形穩定性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其次,教學內容要連貫。在學完一節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歸納。比如,在學完圓錐的體積之后,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所有的類似知識點,如圓柱體體積、正方體體積和長方體體積等,讓學生帶著記憶進行思考,看看他們是否能夠立刻反映過來,若是可以,就鼓勵學生繼續強化記憶,若是不行,則讓學生自己找出分不清楚的原因,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逐一解決。
4.2 多媒體與課堂實踐合理搭配
數學教師應該合理地搭配多媒體和課堂實踐,與學生一起“答疑解惑”。比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內容時,我常常會設計一個虛擬的“商店”,商店的賣家和買家均由學生來扮演,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平臺進行仿真練習,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元、角、分之間的轉換;而在學習百分率、統計等知識點時,我也會結合實際中辦廠盈虧的測算,鼓勵學生自己“辦廠”,組建班級內部的“銀行團隊”和“工人團隊”,讓學生貸款經營,并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工廠進材料、工人加工、銷貨、售后等環節,以一個月為限,看看誰的工廠盈利。
5 結語
總之,小學是數學的入門階段,特別是小學的中高年級,更是數學思維與數學邏輯的啟蒙階段。如果能夠發揮信息技術直觀教學、揭示教學重點的作用,強調與問題情境的結合,并且在豐富課堂的同時抓住重點,就可以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諧、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曉.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1):59-60.
[2] 夏向紅.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75-76.
[3] 王宏.小學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2(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