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秋紅
摘 要:創新是作文教學一個永恒的話題,作文教學要順應時代需要,樹立教學新理念,把培養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學中做到創新呢?激發寫作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厚積薄發,積累創新素材;授之以漁,感悟創新方法。
關鍵詞:創新作文 興趣 素材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14-0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的不竭動力。作文教學要順應時代需要,樹立教學新理念,把培養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放在首位。而現在學生的作文則沒有個性色彩,題材雷同,語言無味,千人一腔,太庸俗。作為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放飛自己的心靈,讓作文閃爍著個性光彩,讓人耳目一新呢?
1 激發寫作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存在著害怕作文、不喜歡作文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感到無話可說,不知從何處落筆,把寫作當做是一種負擔,對寫作沒有興趣。前蘇聯心理學家贊科夫曾經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學生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在作文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創設寫作環境,渲染氣氛。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象性、再現性、可控性的特點,將人、事、物、景等的相關實物圖片、音視頻素材等資料通過多媒體進行再現,讓聲光色像充分刺激學生感官,喚起學生的記憶或再造想象。如在指導寫親情的作文時,播放《父親》《懂你》等歌曲,將音樂引入寫作教學中營造出不同的寫作環境,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感染下,觸動心靈,激發學生心底里儲藏的美好記憶,從而找到寫作靈感。(2)課上進行活動作文,讓寫作與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如片斷訓練:用150左右字描寫同桌的肖像,15分鐘后上交,由老師選讀,請大家猜猜寫的誰。學生興致高漲,邊寫邊觀察,非常認真。學生們為別人能從習作中猜出同桌而欣喜不已。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學生興趣濃了,也就有寫作的欲望了,也就有了創新的潛質了。
2 厚積薄發,積累創新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讓學生書寫心靈,彰顯個性,就得讓學生有所寫之物,所感之事,所抒之情。“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讓學生創作自如,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首先,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為寫作增添素材。葉圣陶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觀察是一種復雜的多側面活動,不能單用眼睛,要耳、口、手、腦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思考升華,從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義,悟出閃光點,悟出事物?的內在價值。其次,讀寫結合,激發靈性,利于創新。閱讀所得是寫作資源的另一種重要來源。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理化書,不僅利于增進科學知識,而且利于培養科學思想;讀史地書既擴展了人文知識,也豐富了人文思想;讀音樂、美術書可以提高欣賞水平;報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靈,增厚文化底蘊。而中學生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題做得太多,書讀得太少。我的一些做法是:摘抄并背誦重要、精彩部分,有助于欣賞水平、思辨能力的提高;指導學生剪錄,有關報紙資料的積累,有助于積累材料;多仿寫,好的句子、好的語段、好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學著仿寫,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開設發表文章的園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厚積才能薄發,這樣學生才能用靈動的語言去書寫心靈,創新的思維才能得到迸發。
3 授之以漁,感悟創新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想讓學生的作文彰顯個性,獨樹一幟,求得創新,還要在寫作技巧上加以指導:方法一,立意要與眾不同。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勿合”。這些都說明,有一個精辟的立意,會使文章蓬蓽生輝,引人眼球的。立意之時要敢于打破舊框架,擺脫舊觀念的羈絆,想人所未想,發人所未發,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在寫教師時,總習慣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如把教師比作“護身符、金鑰匙”,把無知的學生領進知識的寶庫,豈不有創意嗎?方法二,選材要別具慧眼。“良桐方能斫美琴”,選材要別具慧眼,選用新鮮獨特的材料,選用一般人忽視的材料,會起到“筆下見時代,墨中盡風采”的效果。選材應當與時俱進,選擇新穎別致的材料,不要一提筆就是陳詞濫調。如2008年陜西省中考題“難忘那張——臉”一考生就立足于溫家寶爺爺兩次“流淚”的行為,將總理的平易近人、關愛子民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方法三,結構要耳目一新。文章的結構“猶陣勢也”,若人之“骨骼”。在構思時要讓讀者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體裁要新。構思時,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體裁,可采用小小說、童話體、寓言體、故事新編、實驗報告、就診報告、數學題目證明、網絡發貼、劇本、書信體、日記體、演講稿、節目訪談等,要盡可能使形式新些。其次,妙用小標題。一篇文章由幾個板塊構成,每個板塊都用一個精妙的小標題統領。如2010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凝聚》選取了以關羽為主的人物的幾個行俠仗義的畫面,就用了“桃園結義,一諾千金、千里走單騎,苦尋兄、狹路華容,義薄云天”三個小標題來統領,從不同反面體現凝聚,標新立異。再次,巧用佳句。可用結構相似的美句領起文章中的每一個板塊;可在每一個板塊的末尾用結構相似的總結性語句收束。方法四,語言要富有魅力。盧照鄰所言:“下筆則煙飛云動,落紙則鸞回鳳驚”,可謂是語言表達的至高境界,即語言要富有魅力。平時作文要注意煉字煉句,巧用修辭,古義今用,收集、積累生活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語言上盡量口語化,通俗化,寫真話、實話、趣話,句式上注意長短句的交錯使用,富于變化。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質,弘揚學生的獨特個性,去盡情展現帶有他們生命痕跡的心靈和風采,相信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創新作文這邊風景獨好。
參考文獻
[1] 郭克烽.提高初中作文創新能力的教學淺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15.
[2] 常志敏.作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2009,11.
[3] 陳志祥.淺談初中作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11):72-73.
[4] 吳偉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