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威紅
摘 要:小學生語文學習是掌握語言、提高溝通能力和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而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又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觀念,采用多樣化式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 培養興趣 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36-0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通過對精妙言語的品味,來進一步明確其人文情感的濃郁。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必須要通過精心的設計、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小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心靈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并通過深入淺出的方法,讓學生感知、品味、積累并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好奇心學生就會有繼續探索的渴望。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內在潛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去閱讀。
1.1 制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
隨著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先進,老師在上課的途中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技術,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制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教課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插入又沒動動聽的音樂,以及配套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這中情境這種氣氛下,真真切切切的感受“美麗的小興安嶺”,仿佛身臨其境。讓學生快樂輕松的學習,感覺學習是一種樂趣。
1.2 充分發揮想象,培養閱讀興趣
課文中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學生加以充分的想象的話,又能探尋出無限的思想內涵。鼓勵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才能從“有盡”的“言”中領悟到“無窮”之“意”。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和興趣去閱讀,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在無窮無盡的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從而閱讀能力漸漸提高,從開始的學習是任務變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也就不枯燥了。
1.3 組織課堂游戲,培養閱讀興趣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活潑愛動,在課堂上可以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以促進小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課本中的知識。例如在教學童話類的課文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安排角色表演。這樣在整個過程中既掌握了課本中的知識,同時又發揮了學生們表演的特長。最終達到了能夠積極閱讀的效果。
1.4 采用現代化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的教學環節的應用也愈加普遍。多媒體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時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新教材在設置上增加了許多圖片,這實際上也是啟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多利用現代化設備,制作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視聽資料,圖文并茂,聲色具備,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加深對課文的記憶。有了興趣,閱讀學習過程就不會那么枯燥,閱讀會使學生興致盎然成為一種享受。
2 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也尤為重要。
2.1 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
從表面上看,閱讀就是眼睛看,實際上,閱讀是一個處理信息的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有效的閱讀要求小學生不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別是對課文以及一些有啟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馬觀花,需用心體會,圈點批注,認真思索。
2.2 培養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的習慣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初讀、品讀和略讀。初讀只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生詞、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讀就要求學生在讀中思考、體味、理解、升華,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時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我們又可以采用游覽式讀書法和篩選式讀書法。培養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但要讓學生掌握一種閱讀方法后再學另外一種,切忌揠苗助長。
2.3 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閱讀習慣
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學生就會有求知欲,為了尋求答案,從而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在新鮮知識的吸引下,學生在學習和閱讀時都能主動出擊,而不是只等著老師來引導。時間久了學生學會了質疑,為了尋求真理主動去閱讀去學習,也就養成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4 學生獨立閱讀的自信心,增強自主意識
小學生的智力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尤其體現在閱讀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經意不恰當的批評,常常會挫傷學生的幼小自尊心,從而產生對閱讀學習的反感和懼怕情緒,這種反面的情緒會在左右學生今后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老師在課堂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多鼓勵少批評。這樣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同時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樹立超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克服過分依賴心理,老師應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啟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好奇心,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2.5 提高閱讀水平評價標準
傳統教學對閱讀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標準,往往偏重生字詞及段落記憶以及課文熟練,很少鼓勵學生創新性思維。而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常常是表現為對那些死知識是學得快、忘得快,即使對一些課文記憶深刻,也常常是死記,考試中照搬照抄,不會靈活運用。所以對于語文閱讀能力的評價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勵創新、鼓勵想象力,對于富有想象力的學生給予表揚。
3 重視讀訓練
這將會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并能受益終生。小學階段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對于課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不能要求他們達到較高、較深的理解程度。教學中如果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上面是得不償失的。實踐表明,許多語文功底深厚的人,無不受益于兒時的多讀多背。因此重視小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是符合兒童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的。
總之,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學好語文的體現。在教學中,老師應當注重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尤其是課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作為老師需要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閱讀,讓學生從生活的點滴中能感受到語文的存在。
參考文獻
[1] 姚丹.淺談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
[2] 陶靜.關于有效開展小學語文同步拓展閱讀的心得與體會[J].學周刊,2013(15):116-117.
[3] 張敦樂.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學周刊,2013(1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