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船
摘 要:本文在分析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目標及課程特點,結合實際教學,針對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 一體化 教學改革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課程內容時,以陳舊的教材為基礎,借助大量的教具和教學模型,努力講解課程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聽懂,但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無法真正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技能。為了讓學生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操作技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
一、傳統教學模式弊端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傳統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主要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培養目標,忽視了技能教育實用性較強的特點,沒有緊跟市場、注重企業對維修人才掌握汽車電氣設備維修技能的要求,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盡快地適應所從事的工作崗位。
2.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先在教室進行理論教學,然后在實訓室進行實操技能訓練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一直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中沒有經過深入思考,不能將理論學習和實操技能訓練有效結合,無法發揮自主學習的作用,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教學目標相差甚遠。
3.教材內容陳舊
第一,教材內容與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的實際應用有一定差距,存在著學生掌握了教材內容,卻在實際工作中不會使用所學知識來檢測、排除電氣設備故障的問題。
第二,教材內容已形成固有體系,沒有緊跟市場技術的發展對教材內容進行實時更新。例如汽車無鑰匙啟動技術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而在傳統的教材中只有傳統的鑰匙點火內容,鮮有新技術內容的加入。因此,教材內容的陳舊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新技術,而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4.實訓設施落后
汽車電氣設備技術發展速度較快,而職業學校的實訓設備大多落后于企業,或新設備的更新速度較慢,不能滿足市場新技術發展對技能訓練的要求。
5.評價模式不全面
現代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需要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但目前職業學校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以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主,幾乎沒有針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進行評價的內容。
二、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目標
1.滿足企業崗位人才需求
學校人才培養及教學內容的安排應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技術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因此,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中,應組織專業教師赴維修企業調研機電維修工作崗位中電氣設備維修工作經常進行的維修任務與技術要求,了解企業需求,以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為基礎,開展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
2.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綜合職業能力即在真實環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的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是人們從事一門或者若干門相近職業所具備的本領,是個體在職業工作、社會熱情和私人情境中科學的思維、本著對人和社會負責的態度行事的熱情與能力,是科學的工作和學習方法的基礎。所以,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要滿足職業要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兩方面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措施
1.開展一體化課程調研
職業教育應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中,為了滿足企業對汽車電氣設備維修人才技能及職業素養的要求,需要針對汽車維修企業機電崗位進行汽車電氣設備維修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的調研,確定企業維修工作任務,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
2.制定一體化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應在課程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汽車常見故障及維修項目、專業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科學性、實用性的一體化課程標準。在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的設計對學生技能掌握、教學效果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必須依據調研結果,結合本地區特點進行設計。右表是依據調研河源地區部分維修企業的機電崗位汽車電氣設備維修項目制定的。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載體,是把教育思想、觀念、宗旨轉變為具體教育現實的媒介,是教學改革的結晶。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材的開發,要突破原來以學科教學為主的教學內容,構建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的新型知識框架。在教材開發中,我們以課程標準中的項目內容、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通過教材能夠了解完成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的基本過程、技術要求,找到完成任務所需的方法和條件。
4.建設一體化實訓場所
一體化教學需要特定的教學場所,在實訓場所的建設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習任務要求,為學生創設一個盡量真實的工作環境與工作過程,不能將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人為地進行區分。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實訓場所建設,要根據學習任務要求的需要,將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放在一個場所,不再明確區分,并配備必要的資料查詢區域,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5.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通過收集教學系統各個方面的信息,并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及其效果做出客觀的衡量和科學判定的過程。一體化課程教學評價應當體現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的宗旨,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及未來就業崗位的要求,從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創新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考核,建立多元化評價制度,實現教學評價的改革。
四、小結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要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汽修人才職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實訓場所、評價機制各個環節入手,按照一體化的要求進行設計與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滿意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鑫.中職汽修專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究[J].時代教育,2013(22).
[2]王韶琦.對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職業,2013(24).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
摘 要:本文在分析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目標及課程特點,結合實際教學,針對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 一體化 教學改革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課程內容時,以陳舊的教材為基礎,借助大量的教具和教學模型,努力講解課程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聽懂,但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無法真正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技能。為了讓學生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操作技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
一、傳統教學模式弊端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傳統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主要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培養目標,忽視了技能教育實用性較強的特點,沒有緊跟市場、注重企業對維修人才掌握汽車電氣設備維修技能的要求,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盡快地適應所從事的工作崗位。
2.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先在教室進行理論教學,然后在實訓室進行實操技能訓練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一直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中沒有經過深入思考,不能將理論學習和實操技能訓練有效結合,無法發揮自主學習的作用,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教學目標相差甚遠。
3.教材內容陳舊
第一,教材內容與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的實際應用有一定差距,存在著學生掌握了教材內容,卻在實際工作中不會使用所學知識來檢測、排除電氣設備故障的問題。
第二,教材內容已形成固有體系,沒有緊跟市場技術的發展對教材內容進行實時更新。例如汽車無鑰匙啟動技術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而在傳統的教材中只有傳統的鑰匙點火內容,鮮有新技術內容的加入。因此,教材內容的陳舊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新技術,而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4.實訓設施落后
汽車電氣設備技術發展速度較快,而職業學校的實訓設備大多落后于企業,或新設備的更新速度較慢,不能滿足市場新技術發展對技能訓練的要求。
5.評價模式不全面
現代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需要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但目前職業學校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以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主,幾乎沒有針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進行評價的內容。
二、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目標
1.滿足企業崗位人才需求
學校人才培養及教學內容的安排應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技術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因此,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中,應組織專業教師赴維修企業調研機電維修工作崗位中電氣設備維修工作經常進行的維修任務與技術要求,了解企業需求,以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為基礎,開展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
2.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綜合職業能力即在真實環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的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是人們從事一門或者若干門相近職業所具備的本領,是個體在職業工作、社會熱情和私人情境中科學的思維、本著對人和社會負責的態度行事的熱情與能力,是科學的工作和學習方法的基礎。所以,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要滿足職業要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兩方面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措施
1.開展一體化課程調研
職業教育應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中,為了滿足企業對汽車電氣設備維修人才技能及職業素養的要求,需要針對汽車維修企業機電崗位進行汽車電氣設備維修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的調研,確定企業維修工作任務,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
2.制定一體化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應在課程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汽車常見故障及維修項目、專業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科學性、實用性的一體化課程標準。在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的設計對學生技能掌握、教學效果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必須依據調研結果,結合本地區特點進行設計。右表是依據調研河源地區部分維修企業的機電崗位汽車電氣設備維修項目制定的。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載體,是把教育思想、觀念、宗旨轉變為具體教育現實的媒介,是教學改革的結晶。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材的開發,要突破原來以學科教學為主的教學內容,構建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的新型知識框架。在教材開發中,我們以課程標準中的項目內容、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通過教材能夠了解完成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的基本過程、技術要求,找到完成任務所需的方法和條件。
4.建設一體化實訓場所
一體化教學需要特定的教學場所,在實訓場所的建設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習任務要求,為學生創設一個盡量真實的工作環境與工作過程,不能將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人為地進行區分。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實訓場所建設,要根據學習任務要求的需要,將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放在一個場所,不再明確區分,并配備必要的資料查詢區域,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5.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通過收集教學系統各個方面的信息,并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及其效果做出客觀的衡量和科學判定的過程。一體化課程教學評價應當體現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的宗旨,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及未來就業崗位的要求,從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創新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考核,建立多元化評價制度,實現教學評價的改革。
四、小結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要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汽修人才職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實訓場所、評價機制各個環節入手,按照一體化的要求進行設計與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滿意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鑫.中職汽修專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究[J].時代教育,2013(22).
[2]王韶琦.對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職業,2013(24).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
摘 要:本文在分析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目標及課程特點,結合實際教學,針對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 一體化 教學改革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課程內容時,以陳舊的教材為基礎,借助大量的教具和教學模型,努力講解課程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聽懂,但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無法真正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技能。為了讓學生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操作技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
一、傳統教學模式弊端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傳統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主要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培養目標,忽視了技能教育實用性較強的特點,沒有緊跟市場、注重企業對維修人才掌握汽車電氣設備維修技能的要求,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盡快地適應所從事的工作崗位。
2.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先在教室進行理論教學,然后在實訓室進行實操技能訓練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一直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中沒有經過深入思考,不能將理論學習和實操技能訓練有效結合,無法發揮自主學習的作用,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教學目標相差甚遠。
3.教材內容陳舊
第一,教材內容與汽車電氣設備檢測與維修的實際應用有一定差距,存在著學生掌握了教材內容,卻在實際工作中不會使用所學知識來檢測、排除電氣設備故障的問題。
第二,教材內容已形成固有體系,沒有緊跟市場技術的發展對教材內容進行實時更新。例如汽車無鑰匙啟動技術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而在傳統的教材中只有傳統的鑰匙點火內容,鮮有新技術內容的加入。因此,教材內容的陳舊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新技術,而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4.實訓設施落后
汽車電氣設備技術發展速度較快,而職業學校的實訓設備大多落后于企業,或新設備的更新速度較慢,不能滿足市場新技術發展對技能訓練的要求。
5.評價模式不全面
現代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需要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但目前職業學校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以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主,幾乎沒有針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進行評價的內容。
二、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目標
1.滿足企業崗位人才需求
學校人才培養及教學內容的安排應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技術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因此,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中,應組織專業教師赴維修企業調研機電維修工作崗位中電氣設備維修工作經常進行的維修任務與技術要求,了解企業需求,以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為基礎,開展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
2.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綜合職業能力即在真實環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的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是人們從事一門或者若干門相近職業所具備的本領,是個體在職業工作、社會熱情和私人情境中科學的思維、本著對人和社會負責的態度行事的熱情與能力,是科學的工作和學習方法的基礎。所以,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要滿足職業要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兩方面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措施
1.開展一體化課程調研
職業教育應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中,為了滿足企業對汽車電氣設備維修人才技能及職業素養的要求,需要針對汽車維修企業機電崗位進行汽車電氣設備維修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的調研,確定企業維修工作任務,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
2.制定一體化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應在課程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汽車常見故障及維修項目、專業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科學性、實用性的一體化課程標準。在一體化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的設計對學生技能掌握、教學效果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必須依據調研結果,結合本地區特點進行設計。右表是依據調研河源地區部分維修企業的機電崗位汽車電氣設備維修項目制定的。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載體,是把教育思想、觀念、宗旨轉變為具體教育現實的媒介,是教學改革的結晶。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材的開發,要突破原來以學科教學為主的教學內容,構建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的新型知識框架。在教材開發中,我們以課程標準中的項目內容、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通過教材能夠了解完成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的基本過程、技術要求,找到完成任務所需的方法和條件。
4.建設一體化實訓場所
一體化教學需要特定的教學場所,在實訓場所的建設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習任務要求,為學生創設一個盡量真實的工作環境與工作過程,不能將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人為地進行區分。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實訓場所建設,要根據學習任務要求的需要,將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放在一個場所,不再明確區分,并配備必要的資料查詢區域,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5.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通過收集教學系統各個方面的信息,并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及其效果做出客觀的衡量和科學判定的過程。一體化課程教學評價應當體現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的宗旨,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及未來就業崗位的要求,從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創新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考核,建立多元化評價制度,實現教學評價的改革。
四、小結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要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汽修人才職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實訓場所、評價機制各個環節入手,按照一體化的要求進行設計與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滿意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鑫.中職汽修專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究[J].時代教育,2013(22).
[2]王韶琦.對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職業,2013(24).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