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劉奇元++曾武軍
摘 要:針對地方本科院校的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的現狀,本文總結了筆者承擔雙語教學任務中進行教學改革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并著重對雙語教材、網絡平臺和教學措施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材料成形技術基礎 雙語教學 教改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160-02
Practical Reform of Bilingual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Zeng Bin1,2 Liu Qiyuan1 Zeng Wujun1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2.College of Fu Rong,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415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us of domestic bilingual teaching for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author gave several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s about bilingual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bilingual teaching task.Especially the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bilingual textbooks,network platform and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bilingual course;practical reform
目前,國家“211”和“985”重點院校如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學校的雙語教學工作開展順利,這些學校已在雙語教學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取得許多研究成果[1]。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雙語教學工作進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差、自學能力較弱,同時雙語教學師資也相對欠缺[2]。上述差異決定了地方本科院校難以照搬重點院校的雙語教學模式,因此探索一條適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雙語教學模式極為重要。
湖南文理學院從2009年開始對材料成形技術基礎課程開始了雙語教學嘗試,經過近四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進一步開展材料成形技術基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總結有關經驗與體會與大家分享。
1 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在普通高校實施雙語教學改革的有利條件是:普通高校在校生的英語整體水平雖然不如重點高校,但本課程是在大學四年級的第一學期開設的,經過兩年的大學公共英語學習和訓練,大部分學生按要求已掌握了約5000個英語詞匯,能閱讀一般英語文章并能夠進行必要的會話,而且一部分學生通過了國家四級、六級考試,已具備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此外,學生已學習了機械制造基礎、工程材料等課程,對專業的基礎知識也有了一定的認知。這就為在普通高校開展材料成形技術基礎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創造了外語水平和知識結構兩方面的有利條件。
2 教學改革措施
2.1 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雙語教學教材的改革
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非常重要,需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原汁原味的風味,但是由于在閱讀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導致學生容易知難而退,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些不足,我們自己編訂了講義,對原版的教材進行注釋,這樣可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兼容中英文教材的優點,專業詞匯增加中文注釋,書后增加中英文詞匯對照表;每章結尾增加中文概要,有利于學生對教學要點的理解和掌握。
2.2 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網絡平臺的建設
針對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和雙語教學課時嚴重緊張的情況,建立材料成形技術基礎的雙語教學網絡平臺。例如將上課的過程進行錄像,方便學生課后自學。并且收集材料成形技術方面的英文音像資料,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純正的英文講解,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英語的聽力能力。同時在網絡上形成互動,通過網絡平臺的論壇進行英語的交流,不僅增強學生的專業英語的表達能力,而且能夠及時掌握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對于共性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若有必要則在下次課堂上及時加以引導解決。
2.3 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雙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采用外語與漢語交錯講授。到底采用全英文講解還是英文和中文交錯講授,目前存在著一些爭論。筆者發現,全程英語講授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導致容易造成視聽疲勞,影響教學效果。而使用英語與漢語交錯講授,如果中英文比例把握不當,又容易使英語好的同學意猶未盡,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針對不同難點的專業知識,筆者采用不同的中英文比例。例如:對于沖壓模具部分的內容,由于學生已經在專業課程中完成了沖壓模具基礎知識的學習并進行了相應的課程設計,對此部分內容比較熟悉,因此這部分內容以英語授課為主,僅在部分難點句子輔以中文解釋;而對于鑄造這部分內容,由于相應的專業知識比較抽象,因此對于這部分內容,減少英文講授的份量,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通過這種針對不同內容采用不同中英文講解比例內容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課程進度。
提倡互動式教學,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效果良好。例如:在教學初期,將課文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句子指出,要求學生翻譯,再請其它的同學點評,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逐漸熟悉專業英語中的詞匯和句型;教學中期,每次課堂留出一段時間,讓同學在講臺上演講,由于演講內容是事先布置的,所以同學們都事先查找了相關資料并準備好了英文演講稿。在這部分教學改革中,專業英語的學習已經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教學后期,由于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專業英語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英語基礎,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在課堂內分組進行討論。在教學改革的最后階段,老師已經由慣常的教學中的“教”的主體變為“學生”的一部分,并參與到問題的討論過程中。
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雙語教學的第一目的在于專業知識的傳輸。在專業課的雙語教學中,常常會遇到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一些學科專業性較強的生僻詞匯和概念。例如在講解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中,筆者借助多媒體動畫形式,播放蠟模制造、結殼、脫蠟、焙燒、澆注等全過程的動畫,產生直觀的視覺震撼作用,同時配合課堂雙語講解,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通過材料成形技術基礎這門專業課的雙語教學改革實踐,對雙語教學手段在這門專業基礎課中的運用所遵循的規律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對有志于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活動的教師而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材料成形技術基礎的雙語教學目前仍處于一個探索階段,其教學規律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卓,陳紅榮,歐少端.高校專業雙語教學思考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130-131.
[2] 許楠.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