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娟
摘要: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學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師的責任,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關鍵詞: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 德育滲透
《數學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具體的德育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關注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關注學生品德和人格的養成。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明確學習目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一)聯系實際,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通過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與科學技術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熱愛,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例如,在講軸對稱的時候,教師可講些生產、生活實踐中常常遇到的最短路線問題。即利用定理“平面內連結兩點的線中,直線段最短”在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出學習軸對稱的必要性,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另外,我還借助報刊、廣播、電視等提供的材料,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開闊眼界,產生學好新知識的欲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二)注重師生示范導行,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熏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好模仿,教師的行動勝過諸多言語,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例如,數學課上,教師講普通話,語言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整齊,書寫規范;解題思路,清晰明了,分析全面。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分類討論、書寫工整、自覺檢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生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當有表現優秀的學生,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方面好的學生,及時表揚,樹立學習的榜樣。這樣,師生共同示范的表率作用下,學生可以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更好地完善自我。
(三)多和家長溝通,家校互助
教師在日常的學習中要及時地與學生家長溝通。通過實際的例子讓家長支持教育,引導家長不應在家里過分寵孩子,讓他們在家體驗勞動帶來的艱辛,體驗現實社會的殘酷,只有親身感知這些,才能理解學習的好處。讓家長和教師一起來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約束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結合教學進行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一)結合教學過程,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含有德育因素的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進行滲透。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可以類比于“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事物是互相聯系、變化的,初步學習用靈活多變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又如,教師應在平時課堂教學中多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反復訓練、嚴謹對待和細心計算,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優良品質。
(二)結合教學內容,培養頑強意志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意志力的培養。如,在數學教學七年級第一章“走進數學世界”,在向學生介紹哥德巴赫猜想時,我給學生介紹了陳景潤的事跡:陳景潤熱愛數學,他曾經在幾平米的斗室里,不畏嚴寒、困苦,刻苦鉆研。在經濟困難,身患疾病的條件下堅持進行數學研究,甚至住院期間,瞞著醫生進行工作。介紹的目的主要是激勵學生熱愛數學。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
許多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常采取的態度是“置之不理”,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缺乏鉆研、探索的精神。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創設有效課堂情境。陳景潤在一間破舊的小屋里,用掉幾麻袋的草稿紙,證明離哥德巴赫猜想(1+1)最接近的(1+2);阿基米德面對羅馬士兵的刺刀還要堅持做完一道幾何題。”通過真實、感人的數學家故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強毅力,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起心目中的榜樣。那么,這樣的德育效果要比教師在課堂上口干舌燥地講解效果要好得多,用榜樣的高尚德行引導學生,最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三、結合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當多與課外學習進行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作為數學德育教育的補充。通過活動,使學生在開放的實踐空間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如結合我校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把垃圾丟到垃圾桶里,愛護環境。比如,組織學生進行掃街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表現出了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
總之,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是一個大課題,有待于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去探討和研究。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說,“一位有責任的教師,最重要的是,不僅要給學生以眼前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有利于未來、有利于人類的個性和品質。”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也能多些德育,不僅能“育智”,更能“樹人”。探討、積累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有利于數學教學的發展,也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