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莧
摘 要:大學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最終形成的重要場所。但是大多數的大學生,由于已經經歷過了高中三年的艱苦的學習生活以及高考殘酷的考驗,所以在進入大學后,難免會在思想上有所放松,將很多高中時期壓制的想法都顯示出來。面對這種情況,高校的相關政治教師,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本文將針對如何發揮出高校政治教學的有效引導作用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學生 身心實際 高校 政治教學 引導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153-01
在大學的日常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講授學生所需要的政治理論知識,還應該盡力保證學生心理上的健康,防止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心靈上的侵蝕與污染。充分發揮出政治教學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看清社會發展的潮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大部分的學生在進入了大學后,由于沒有了父母的管教和監控,學習壓力銳減,所以身心都極為放松,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基本上時間很少用在課堂學習和圖書館閱讀上,而是將主要精力用在娛樂上。例如:很多高校的周圍都會有一些網吧、臺球廳、KTV甚至酒吧等娛樂場所,而這些娛樂場所由于地理的優勢,主要顧客基本上都是相鄰高校的學生。高校的學生長時間沉迷在娛樂上,就會使得思想逐漸墮落,對于人生和未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長遠的計劃,這對于高校學生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所以,高校的政治教師,一定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日常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心理動向,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結合具體實際,采取多方面的教育手段,轉變學生不良的思維方式。例如:可以開展“我的未來我做主”的討論活動。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將不同系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聯誼討論會,這樣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從旁進行積極的引導,學生通過盡情的討論,能夠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對于思想迷茫的學生,也可以向其他學生學習,從而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心。并且可以有效的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合理的規劃人生發展目標。
2 增強時事教育力度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和棟梁,小而言之,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大而言之,是社會未來的棟梁。但是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交融,一些不良的思想逐漸的侵蝕了大學生的心理,使得大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保持漠視的態度。這無論是對于大學生自身,還是對于國家的發展,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因此,在開展高校政治教育的時候,可以多加入一些時政熱點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時事的關注熱情,提高關注度。例如:在進行世界局勢發展的講述時,可以引入一些朝鮮半島局勢、烏克蘭局勢等目前世界上的熱點話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明白國家制定政策的原因與目的。讓學生明白我國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加強形勢教育
現目前,大學生的活動范圍基本上是以校園為主,對于社會生活沒有深入的了解,對于社會的發展動態也沒有清楚的認識。部分的學生對于自己專業以及未來的就業動向都沒有清楚的了解。所以學生沒有學習的方向,也沒有學習的動力。
對于這種情況,高校的政治教育人員,需要清楚的了解學生的心里動態,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一些形勢內容。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加入一些在全球經濟寒流的情況下,國家經濟發展的走向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使得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充分的表達出來,提高參與熱情。同時,一定要讓大學生明白時代發展的潮流與趨勢,讓他們了解社會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從而使得學生有壓力,然后才會有動力去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4 提升心理素質能力與意志力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寵愛,所以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缺少為他人考慮的思想和團隊協作的意識,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差。例如,網上經常會出現各種新聞,有的女孩因為失戀而自殺,有的人因為感情問題而殺死對方。這都將現在大學生身上的缺點暴露了出來。一幕幕校園悲劇都說明,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已經迫在眉睫。
所以,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例如:可以設計一些與之相關的團隊活動,使得學生在互動中相互學習,提升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失敗,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提高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心理承受能力。
5 強化奉獻精神的教育
大學生終究是要踏入社會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如果學生在離開學校后還保持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那么將極難在社會中立足,甚至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例如:可以組織一些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到一些敬老院做活動,為老人做一些日常生活的服務。使得學生在支援服務中,增強自身的奉獻能力。
6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的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要充分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從以上五個方面入手,強化教育意識,綜合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從而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志剛,孫長清,趙永吉.探析當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116-118.
[2] 梁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55-156.
[3] 張海燕.關于高校學籍管理與學風建設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10):101-103.
[4] 馮志紅,李林,童霞芳.高校團學組織對大學生成長促進作用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2):217.
[5] 洪偉.淺論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4):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