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麗
摘 要: 對地理教學過程進行優化,打造素質化的高效課堂,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成效的重要抓手,廣大教師應當強化這方面的研究,為課堂教學注入創新活力。教師重點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引入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生動性;二是發揮啟發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自主性;三是結合難點開展辨析,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深刻性;四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學以致用的針對性。
關鍵詞: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課堂始終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陣地,提高教學效率應當始終緊扣這一重點環節,尤其是要注重轉變教學理念,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統領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與改進,重點是改進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生動性,綜合著力推動地理教學成效提升。筆者多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與改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究,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一、引入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生動性
一直以來,教學手段的制約成為影響高中地理教學成效的重要方面,教師的空洞說教無法有效讓學生產生直觀感知,對學生的理解效果具有一定影響,同時無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整個地理課堂呈現沉悶、枯燥的狀態。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先進教學手段的作用,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為地理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如《自然災害與人類》教學中,學生對于破壞力極強的一些自然災害缺乏直觀感知,筆者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演示了三段視頻,分別是颶風、洪水、地震所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極具震撼力的畫面及相對應的圖表、數據說明,讓學生對這些自然災害所產生的破壞性作用,以及對生產生活所造成的巨大損失等方面具有了清楚、直觀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預防和控制自然災害的措施,分析人類活動與這些自然災害之間的關聯性等,學生的理解就能夠更深入。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補充豐富、生動的信息,這對于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及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等,都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發揮啟發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自主性
高中生在獨立思維及分析研究等方面已經得到長足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不能再進行簡單的灌輸與傳授,要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引導他們深入分析和探究,提高地理學習的自主性。筆者在這方面側重于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將教學流程設計為“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模式,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及教師畫龍點睛式的點撥,深入分析研究學習內容,從而全面、深刻、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提高地理學習效率,同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例如在《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教學中,筆者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一組啟發性問題:“如何理解人口遷移的定義?不同階段人口遷移的特征及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什么影響?人口流動的概念與原因是什么?人口移動的動因與效應是什么?”在這樣一組啟發思考題的引領下,學生展開了學習研究活動,大家一起分析、交流討論,對相關概念的理解更為準確,對人口遷移的原因、產生的影響等方面的理解更為深刻。實踐證明,設置啟發引導思考題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寬廣度得到有效拓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程度,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結合難點開展辨析,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深刻性
地理學科涵蓋知識面廣,涉及的學習難點也較多,依靠學生自己的理解,難免會出現偏頗之處。對待這樣的學習難點,有些教師直接進行糾正與闡述,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并不十分妥當,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還應當引導學生尋求問題出現的根源,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筆者在地理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面臨的一些難點方面,設置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辨析,不同觀點的學生各自闡述觀點,列舉相關證據材料,開展辯論活動。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選準恰當時機進行引導和啟發,引領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方向前進,從而幫助學生盡快明晰問題的實質與尋找到正確答案。例如在《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先加大力度開發資源還是先設定規則保護環境”這樣一個在當今社會與經濟發展中普遍面臨的難題。學生的觀點很快分為了兩派,一方認為我國當前正處于加快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應當緊抓機遇先行發展,其余問題邊發展邊解決。另一方學生認為經濟發展是暫時的,環境保護是長遠的,應當先設置環境保護的門檻,然后依據實際情況決定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速度、規模。針對兩種不同的意見,筆者引導學生從環境保護的意義、發展經濟的緊迫性及科學處理二者關系等角度,進行深入辨析與討論,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與開發資源、發展經濟之間并不是沖突與矛盾的對立面,只要科學開發與利用,完全能夠實現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協調,大家群策群力、積極討論,不僅解決了這方面的思想困惑,而且對科學合理開發資源方面具有更深的理解。
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學以致用的針對性
地理學科是來自于自然的學科,與學生的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不能簡單地割裂二者關系,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與信息組織教學工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發揮地理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增強教學的學以致用效果。例如在教學《旅游業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中,筆者引導學生在事先調研的基礎上,分析本地區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討論本地區有哪些旅游資源可以開發及提高開發的深度,針對本地區旅游事業發展及規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鼓勵學生針對本區域的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線路設計,或者針對某一景點設計旅游推介活動方案,讓學生將課堂所學與實際運用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優化,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手段、方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