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端華
摘 要: 隨著環境問題的加劇,“綠色化學”已然成為化學教學中的重要課題。本文指出了綠色化學概念的內涵,分析了我國高中化學開展綠色化學教學的不足,最后闡述了高中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 綠色化學 高中化學 教學應用
一、綠色化學的內涵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它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對環境無害或友好的物質的一門新興學科,旨在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不生產有毒有害廢物,實現有害物質的零排放,從而達到從源頭上根除污染的目的。而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應更新教育觀念,創造性地開設綠色化學課程。在高中階段進行綠色化學教育,把綠色化學基礎知識融入中學化學教育中,使其成為素質教育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充實教學內容,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綠色意識、環保意識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我國高中化學開展綠色化學教學的不足
隨著我國綠色化學的產生,尤其是開展綠色化學教育的時間不長,許多化學教師對綠色化學并不熟悉,甚至還有人對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和前景持懷疑態度。因此,如何通過進修班、座談會和研究會等多種方式對有志于從事綠色化學教育和教學研究的教師進行必要的綠色化學知識培訓是政府和教育界面臨的緊迫任務。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除了要依靠科技力量、經濟制裁、法制治理外,各行各業也都應重視環境教育工作。尤其重要的是把環境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內容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形成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20世紀90年代初,已有人建議在化學教育中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思想,并在一些相關刊物上發表了許多呼吁這種教育思想的文章。化學教育中的環境教育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三、“綠色化學”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以教材為主要陣營,對學生開展綠色化學教育。
我國的化學教材應多涉及綠色化學的內容,例如:人教版《化學2(必修)》,最后一章直接以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題,本節第二部分更是以“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為標題對綠色化學進行正面介紹。教材的這種設計使綠色化學的思想更加明確化和系統化,教學中應立足這些顯而易見的綠色化學內容,進行綠色化學教學設計,開展綠色化學教育。
2.努力挖掘教材內容潛在的綠色化學思想。
教材中除了應有明顯的“綠色化學”提法的內容外,還應有許多內容包含綠色化學的思想和觀念。例如,在講有機化合物塑料時,以廢棄塑料的回收利用為例,讓學生討論其可能的途徑,認識化學對廢舊物資再生與綜合利用的作用;在講“化學反應與能量”這一主題時,結合燃料燃燒效率的提高、高能清潔燃料的開發和新型燃料電池的研制,安排一些調查與交流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資源的循環利用、能源的優化應用及環境的源頭治理對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3.將綠色化學思想滲透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隨著綠色化學理念的不斷深化,《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化學實驗也要綠色化。化學實驗綠色化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又是化學學科發展的需要。綠色化學思想要滲透在不同化學模塊實驗中,借以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化學實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
4.全程貫穿綠色化學的教學理念。
要把綠色化學的理念貫穿到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化學教學必須體現綠色化學的新內容,要在課程教材中體現綠色化學的理念,使綠色化學的思想和內容貫穿于化學教學的始終。在課堂教學、實驗等方面,始終貫徹綠色化學的思想;讓學生了解綠色化學,樹立綠色意識,培養學生從事綠色化學研究與開發的能力。化學教師的環境意識、環境知識和環保技能也要不斷提高,處處做保護環境的楷模,積極開展關于環境教育內容和方法的研究。只有樹立起這種可持續發展、綠色化學教育的觀念,才能在教學、生活中自覺地實施綠色教育,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教育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和體驗環境污染的過程,從而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
5.通過課外實踐增強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
化學與社會生活聯系密切,因此學生的化學學習不應該局限于課堂內,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化學課堂,深入社會實踐,使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得到深化,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化對綠色化學觀的認識。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污染嚴重的化工廠,讓學生了解化工廠的排污情況,親身感受到污染物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性,并參觀化工廠是如何有效處理污染物的。這些參觀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見識,而且使學生感受到科技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增強了學生的歷史使命感,使學生樹立學好化學為環境保護作貢獻的決心。
6.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深化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
新課標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完成整個高中學段學習的必修內容,我們要求每一學年每個學生都完成一個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可以單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對分配到化學科的學生,我們對他們進行了“互動式”環境教育,同學們自己提出課題及初步的實施方案,指導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并對其選題進行指導,如可以讓學生通過檢測學校的環境,對學校的環境狀況(空氣質量、垃圾處理等)做出評價,并將其與自己的利益和行為聯系起來,從而使他們主動地關心、愛護學校的環境,并將環境意識、對環境的情感外化為自覺的、具體的環境行為,積極參與改善學校環境的活動。另外,我們還建議同學們將研究的成果帶到家里,把綠色意識帶到家里并延伸到社區,影響家庭和社區成員的環境行為,使他們成為關心環境的積極行動者。如:與社區建立聯系,了解社區有關環境的政策;進行有關化學與環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方面的知識宣傳;倡導健康的、有益于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的綠色生活方式,等等。
綜上所述,地球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家園,人類在利用其資源獲得生存與發展機會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其進行保護。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類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尤其是近年來,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斷面臨威脅,更需要人們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化學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有效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化學學習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好地造福人類,很有必要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到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化學學習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想要更好地普及“綠色化學”思想,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等多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