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 要:較強的心理素質,有必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好規范的訓練方法、環節、動作和速度,敢于面對失敗、承認差異,增強學生表演時的愿望,并戰勝心理障礙;演出前,練就嫻熟的技術和適合的曲目,做好充足的準備;調節心理情緒。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必要性,是舞臺藝術實踐的需要,也是奠定演奏者成功的基礎。
關鍵詞:心理素質 演奏學習 訓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234-01
在我們日常學習中,普遍會看到這種現象:上課練習時,演奏水平不錯的同學,一到考試或者比賽等人多或者隆重的場合,就會出現緊張、失常的演出狀態、使成績大打折扣。相反,通常沒有非常優秀的學生,反而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存在這兩種千差萬別的現象是心理素質和自我控制實力產生分歧的效果。在演奏教學或學習中,我們比較重視演奏的各種技能技巧,而忽視心理素質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演奏和學習的心理素質始終影響和控制著演奏技巧和藝術情感的發生和發展。
1 心理素質在器樂演奏和學習中的重要性
英國基爾大學心理學系約翰·阿·斯羅伯達他既是音樂理論家、鋼琴家又是認知心理學家,他的《音樂心理學——音樂認知心理學》一書中不僅具有一般認知的心理學特點,強調主體心理結構在認知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強調認知因素在音樂學習、發展中的作用,強調認知過程中結構、模式的把握能力,它還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內容的豐富性、方法的多樣性與鮮明的文化學色彩。
在演奏與教學中和很多的表演場所,演奏者有著緊張的心理,主要原因是由執行者所造成的心理障礙。不少的較有經驗的表演者能很快地調解這種臨場存在的情緒及心理轉變,取得表演的成功,然而也有很許多沒有這些經驗的人,就沒有辦法應對這類的情緒轉變。因此,也就導致演出的失敗。我們可以看到,表演者臨場心理狀態和演奏技巧對演奏的進程也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心理調節過程。它對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
在音樂表演中心理學的應用研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它是對心理和精神現象的學習和實踐性的科學分析,是把握規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有關這方面的論文、論著也有很多,都對音樂表演中的投情、音樂表演中的想象力,直覺,心理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詳細的介紹。
嫻熟的器樂演奏技巧和扎實的音樂專業知識是對演奏者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沒有熟練的演奏技巧,甚至不懂得相關的音樂知識,就想演奏一部作品,那就體會不到作曲家想要表達的音樂情感,體現不出作品的藝術價值,這樣的演奏注定是失敗的。出色的演出技巧和完善的藝術發揮在音樂表演中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演出技術根本談不上藝術體現,擺脫了藝術表現,表演技巧也將失去它本身的存在價值。音樂表演是綜合性心理活動組成的各種心理因素,參與了每個認知,記憶,情緒,智力,想象力,直覺等,由于其性質的再創造,又使它具備有音樂創作和欣賞情緒很不相同的少許特征。因此,熟練演奏的作品,是對演奏者最低的要求,作為一個合格的樂手,他不僅是一個嫻熟的音樂家,而且還要成為一個集技能、音樂修養、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等全面發展的音樂創作者。在平日的上課和學習中注重培育學生良好的演奏情緒狀態,首先是意志和信念的培養,要有冷靜、自制和磨練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去戰勝情緒的干擾,增強藝術涵養,培養學習器樂的興趣和愛好。
在演出中,作為一名演奏家就必須要上臺表演發揮自己,而大部分演奏者在登臺時都會產生舞臺緊張情緒和不良的心理素質體現。如:怯場、靦腆、怕羞等等。隨著現代器樂藝術的發展和器樂水平的提高,器樂比賽日趨激烈,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演奏者之間,技術和藝術素養的差距越來越小,比賽的勝負也往往取決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質。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當今器樂競賽或考試,不光是演奏者藝術素質和技藝技巧的角逐,更心理素質的較量。
2 在器樂演奏學習中從心理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1 端正學習動機,正確認識演奏技巧的作用
心理學認為,人類在某種心理或生理狀態的需要下,能產生一種內在的動機,它是具有一定目標,是可以實現對行動的出發點。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明確演奏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是學生在學習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端正學習動機,認識到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是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技能技巧不僅僅是學習器樂演奏的目的,也是作為一種手段來表現作品的情感內容。
2.2 對學生的培養從平時學習中訓練做起
學生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練習作品時要用心,應自信、冷靜,不要被技術方法嚇倒,要相信方法并不難,要加倍努力學習,就能逐漸消除緊張心理,使你感到平靜,良好的心態便自然建立起來,平時練習時,揣摩作者的寫作動機,盡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懷,可避免思想緊張而造成技術方面的失誤,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2.3 培養自知意識,練習演奏技巧
教師在教學中時常會遇到這樣兩種情況:(1)個別學生由于天生條件不錯,或是演奏基礎比一般同學要好,由此產生一種自大心理,主觀上沾沾自喜,停滯不前;(2)部分學生的條件稍差些,覺得自己的任何方面都不如別人,產生自卑感,同時也直接影響課堂進展。針對這兩種情況,可實行心理調節法、暗示法等方法來分別對待不同的問題。對自大的學生需要常常提醒,使其在學習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自己的不足,對于自卑的學生,應積極地給予鼓勵和幫助,必要時降低標準,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處于一種沒有被教師放棄,反而是被信任的學習氣氛中,良好的學習意識才是學習進步的保證。
3 在演出實踐中建立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3.1 演出、考試前應選擇自己能夠勝任的作品曲目
一個初學器樂者或是大師級的人,都要選擇適合自己演奏水平的作品。根據自己的演奏水平情況去選擇曲目。因此,表演和考試前,選取演奏作品要從本身的實際水平出發,選擇自己熟識和可以勝任的作品來完成考試或演出。尤其是在器樂大賽和重要演出中,盲目選擇技巧性高、難度相對大的作品,會讓自己心里沒底,無形中就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演出時緊張、手腳冰冷,甚至身體僵硬、顫抖等不良反應。
3.2 提供表演機會,加強舞臺實踐及適應能力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應多加強舞臺的實踐活動,體會舞臺感和駕馭作品的能力。教師應讓學生多參與不同類型的演出,學習別人在不同場合的不同優點,積累舞臺經驗,從而使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演出中,要把注意力和情感投放到表演中,用音樂傾吐,把思維放到作品的感情上,表演時就可以處于可控的狀態。
4 結語
器樂演奏是一種非常精確的,微妙的,靈活的,需要創建超高性能的技術和技能的行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樂手的情緒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演奏藝術的表現與感染力也能得到全面的發揮。在音樂和表演技巧的情況下,心理素質的高低影響著演奏水平發揮的好壞。
表演者不僅要具備全面的藝術涵養、嫻熟的演奏技術和無瑕疵的表現力的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無疑給演奏者“錦上添花”,在良好的心理情緒狀態下,演奏者將得到更加出色的跨越,那就是動人的表現力和深切的感染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