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湛要五,男,漢族,1976年2月生,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小兒內科呼吸系統專業。【摘要】目的:對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分析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療法,對照組患兒采用紅霉素療法,兩組患兒均以7d為一個療程,均接受兩個療程的治療。結果: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77.78%;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22%,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阿奇霉素對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不良反應輕微,值得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進行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阿奇霉素;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96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07-02
肺炎以及支原體肺炎均屬小兒臨床多發病和常見病,不僅深秋、初冬的發病率較高,而且全年均有散發,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胸悶,且大多伴有咳嗽。以往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結果證實,支原體感染是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發病原因,支原體通過患兒的呼吸道黏附于黏膜上皮細胞處,同時釋放有毒代謝物質,這些毒素除了會大幅削弱黏液纖毛的運動程度,同時還會引起細胞與體液免疫反應,嚴重時可引起各系統肺外并發癥,并進一步延長病程。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對象,就阿奇霉素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分析對象,排除存在重度肝腎功能異常以及對大環內酯類過敏者,其中,男性患兒110例,女性患兒70例,患兒年齡8個月~14歲不等,不足1歲的患兒共計54例,1~14歲的患兒共計126例,大多伴有咳痰、咳嗽、發燒等癥狀,少部分患兒存在嘔吐、肋骨下疼痛的問題。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在家屬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本次研究,均接受平喘、解痙、退熱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療法,首先,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阿奇霉素,用藥量按照4mg/(kg?d)的標準進行針對性調整,1次/d,連續滴注3d后,改用口服方式給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用藥量按照10mg/(kg?d)的標準進行針對性調整,1次/d。對照組患兒采用紅霉素療法,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紅霉素以及維生素k3,其中,紅霉素單次用藥量為15mg/kg,維生素k3單次用量1mg/kg,均為2次/d。兩組患兒均以7d為一個療程,均接受兩個療程的治療。
1.3 療效評價
本次研究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參照《抗生素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相關規定,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種類型。若兩個療程的治療結束后,患兒胸片檢查結果表明陰影消失,無咳嗽、發熱癥狀,病原學檢查結果表明支原體消失,則判定為顯效;若患兒胸片檢查陰影好轉,咳嗽、發熱癥狀改善,病原學檢查結果表明支原體存在,則判定為有效。若患兒的各類癥狀均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則判定為無效。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本次研究的總有效率,同時,由專人負責對患兒各類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整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在兩個療程的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和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對照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 90 74 10 6 93.33%對照組 90 50 20 20 77.78%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7.78%,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觀察組、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嘔吐 腹痛 皮疹 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 90 4 2 2 8.89%對照組 90 8 8 4 22.22%由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22%,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又被稱為原發性非典型肺炎,與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肺炎相比,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較為獨特,并且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磺胺類藥物對于該病并不能起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研究結果表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為肺炎病原體,并且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中的大部分都會累及呼吸道,患者大多存在咳嗽、頭痛、發熱、全身無力的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的死亡。所以即便是患者出現了非常輕微的肺部感染,也應及時前往醫院接受對癥治療,以便為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屬于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并且發病年齡存在逐步提前的趨勢,在本次研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8個月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對該病的預防與治療給予應有的高度關注。對于肺炎支原體的臨床治療大多使用紅霉素,但是該藥的一大缺陷就是會引起人體廣泛的不良反應。阿奇霉素則是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獨特的藥物動力學特點和抗菌消炎的功效。由于阿奇霉素耐酸,所以細胞內濃度遠高于血清濃度與組織間隙濃度,口服3d即可在人體組織中維持10d左右的有效濃度,藥物良好的組織滲透性也提高了組織濃度,為同期血藥濃度的10~100倍,炎癥部位的濃度高于非炎癥部位近6倍。同時,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輕微,胃腸道副作用的發生率一般小于5%,并且不需要P450酶參與代謝,幾乎不存在肝毒性。在治療機理方面,阿奇霉素、紅霉素的共同點在于,二者都能夠與細菌細胞中的核糖體50S亞基進行結合,在對細菌轉肽進行阻止的同時,使依賴于RNA的蛋白質合成活動受到有效抑制,以此實現抗菌目標。不過,相對于紅霉素而言,阿奇霉素的結構可變性更強,因此具備更廣的抗菌譜,除了能夠對衣原體等細菌進行有效抑制外,在流感嗜血桿菌的抑制能力方面,也要高于紅霉素4~8倍,同時對大腸桿菌也能夠發揮一定的抑制作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早期臨床癥狀大多較重,患者體內存在大量的病原體,如果采用紅霉素療法,雖然在治療效果方面具有可行性、肯定性,但是對于Mp的消除并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并且長期使用紅霉素還會引起如胃腸消化不良等問題,使患者的耐受度、接受度大幅下降,所以在臨床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本次研究中,阿奇霉素、紅霉素分別被用于觀察組、對照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治療,通過對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觀察可知,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77.78%;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22%,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對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不良反應輕微,值得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進行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梁曉梅、湯潔,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臨床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3,(01Z):142-143.
[2]蘇建華.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65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5(4):358-359.
[3]蘇武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運用阿奇霉素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208-209.
[4]王素芳.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及治療[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0):1473-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