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劉瑩 孫金萍 富羽翔 欒麗艷 廖云崢 郭純艷
【摘要】目的:觀察九痔膏對混合痔術后并發癥的防治作用。方法:將135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混合痔術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7例,術后給予九痔膏肛門每日便后換藥;對照組68例,術后給予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門每日便后換藥。全部患者用藥7天后將各指標進行觀察比較。結果:治療組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九痔膏可有效防治混合痔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九痔膏;混合痔術后;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74. 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28-01
肛腸疾病中混合痔的發病率居于首位,手術治療是其重要的治療方法。但混合痔術后并發癥:如疼痛、肛緣水腫、創面出血等,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有效預防及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病的發生,是目前肛腸科醫生要解決的問題。九痔膏是本院自行研發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藥外用藥,在防治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術創疼痛及促進創面愈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臨床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哈爾濱市中醫醫院肛腸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術后診斷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肛腸病診斷療效標準》及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2000年制定的《痔診治暫行標準》中混合痔的診斷。將全部135例符合診斷標準的混合痔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7例,對照組6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者;
②術前1周未用過肛腸部位外用藥者;
③年齡18-68歲之間;
④已完成完整的病史詢問及詳細的體格檢查者;
⑤知情同意者。
1.3排除標準
①同時合并其他肛腸疾病者;
②有結腸、直腸、肛管等器質性病變者;
③合并腹瀉、便秘者;
④有血栓形成者;
⑤有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及血液系統、嚴重原發病者,惡性腫瘤等;
⑥月經、妊娠、哺乳期者;
⑦因各種原因不能完成本次臨床觀察者。
表1 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n 性別 男 女 年齡(歲) 病程(年)治療組672938 41.00±12.124.10±3.69對照組683137 42.00±12.004.35±5.21表2 內痔分級情況
組別n II度 III度IV度 治療組67 11 47 9對照組68 12 48 8表3外痔情況
組別n 外痔范圍積分 外痔分型 結締組織性靜脈曲張性血栓性治療組67 2.54±0.7835 266對照組68 2.68±0.63 37 26 52研究方法
2.1手術方法 全部采用骶管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取膀胱結石位,術創常規消毒,鋪無菌孔巾。碘伏消毒肛管及直腸中下段,全部病例采用痔外剝內扎術。術后常規消毒,止血紗布術創壓迫包扎。
2.2術后處置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5-7天,術后6小時準予半流質食物,控制排便1-2天,每日答辯后1:10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治療組給予肛門九痔膏(哈爾濱市中醫醫院生產,批準文號Z20100386)日一次便后換藥至創口愈合;對照組給予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武漢馬應龍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960501)。肛門日一次便后換藥至創口愈合。
2.3觀察指標 于用藥第7天經肛門鏡檢,對兩組病例肛門疼痛,創面水腫、出血等作出評價。
2.4療效評價標準 按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價臨床治療效果。
①疼痛(主訴分級法VRS):無疼痛者計為3分,I度者肛門疼痛較輕,可以忍受,不必處置可正常睡眠及生活,計為2分。II度者肛門疼痛,服用一般止痛藥可緩解,影響睡眠,計為1分。III度者肛門疼痛劇烈,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需用杜冷丁、嗎啡等藥物方能止痛,嚴重影響睡眠,計為0分。②水腫:無水腫者,計為3分。I度者切口周圍組織輕度隆起,皮膚紋理存在,計為2分。II度者切口周圍組織中度隆起,皮膚紋理不明顯,計為1分。III度者切口周圍組織重度隆起,皮膚紋理消失,皮膚發亮,計為0分。③出血:無出血或滲血者,計為3分。I度者便紙帶血,計為2分。II度者大便時滴血,經一般處理可止血,計為1分。III度者出血量較大,出現出血性休克等需特殊處理,計為0分。總得分=疼痛+出血+水腫得分。治愈:9分,顯效:6-8分,有效:3-5分,無效:0-2分。
2.5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血處理。
3 結果
表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n/%)
組別n 治愈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6715(22.39) 39(58.21)8(11.94) 5(7.46) 92.54*對照組68 10(14.71) 32(47.06)14(20.59)12(17.65) 82.35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4結論
痔外剝內扎術是混合痔常用術式,為開放性手術,故術創疼痛、出血、創緣水腫等是本病術后常見并發癥。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因此,有效預防及治療此類并發癥的發生是肛腸科醫師目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九痔膏作為中藥外用藥,藥物直接與創面接觸而發揮藥效。九痔膏藥物組成中滑石、硼砂、龍骨、銀朱、冰片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收斂固澀、殺蟲燥濕之功效。
其中,滑石外用具有清熱收斂之功,治療濕疹、濕瘡等。《本草綱目》記載其有治療金槍出血,瘡瘍腫毒之功。滑石主要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可在創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吸附創面分泌物,促進創面愈合,起到對皮膚和粘膜的保護作用[5]。實驗證明滑石對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及腦膜炎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硼砂外用可清熱解毒、化附生肌、消腫止痛。研究顯示,硼砂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及陽性菌、淺部皮膚真菌及白色念珠球菌,有防腐、保護和收斂皮膚粘膜的作用。龍骨外用治療濕瘡癢疹,瘡瘍不斂。具有止血澀腸、收斂生肌之效。實驗研究證明龍骨有抗炎及陣痛作用,且其修復損傷,消除潰瘍及促進創口愈合有較好的效果。銀朱具有消腫、廉瘡,治療水腫及頑瘡久不收口有特效。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防腐生肌之效,用于治療瘡瘍腫痛,瘡潰不斂,水火燙傷等,是肛腸科常用藥物。局部應用可對局部感覺神經有刺激作用,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及防腐作用[6]。肛腸科臨床應用證明冰片對肛門術創具有消腫止痛,加速壞死組織脫落,促進新鮮肉芽組織再生等作用,可促進創面愈合。縱觀全方,九痔膏具有消腫止痛、收斂生肌、活血解毒等功效。本藥能抑制細菌,局部消炎,對粘膜有較好的保護和修復作用。本次臨床觀察肛門外用九痔膏,取其消腫止痛、抑菌抗炎等療效,改善混合痔術后術創疼痛、肛緣水腫、出血等并發癥,膏狀物的性質使其在直腸內起到保護腸粘膜且有一定的通便作用。
本次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治療組有效率22.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4.71%。治療組的無效率為7.4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6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2.5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35%(p<0.05)。本次觀察顯示,九痔膏可明顯改善混合痔術后術創疼痛、肛緣水腫、術創出血等并發癥,且臨床療效明顯優于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豐培學,宋允舉.金玄痔瘡熏洗劑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肛腸理論與實踐,2009,3(2):275-276.
[2]顧伯康.中醫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13.
[3]王玉亮,張磊,辛海量.龍骨鎮痛抗炎有效部位的篩選[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8 (20 ):1751 .
[4]牟家琬,孫玉梅.龍腦與異龍腦的體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1989;4(1):20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