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春秀
【摘要】目的:探討在老年患者中實施協助刷牙法進行口腔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共70例,并以隨機數字表法方式將其分成2組,每組35例,將其中實施棉球清潔口腔者納入對照組,將實施協助刷牙法進行護理者納入觀察組,分析并評估兩組病例的口腔護理情況,總結臨床護理經驗。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的口腔清潔度是(11.19±0.71)分,這要較對照組的(8.02±0.68)分更理想,比較差異明顯(P<0.05);且在口腔異味、口腔炎或潰瘍等方面,觀察組的發生率均要較對照組有優越性(P<0.05)。結論:為老年患者實施協助刷牙法進行口腔護理有確切效果,能夠在保證口腔清潔度的同時,盡量避免口腔異味、黏膜損傷等情況,適合在今后的臨床上普及應用。
【關鍵詞】 協助刷牙法;老年;口腔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92-02
口腔護理是現階段臨床上相對重要的一項護理內容,尤其是對老年人群體而言,其多項生理功能減退,機體抵抗力降低,部分合并高血壓或腦卒中者,甚至有吞咽功能障礙、口腔多有殘留物存在等問題,有效的口腔護理,對于老年人口腔的清潔,以及對口腔異味等并發癥的預防很有必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的口腔護理水平,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筆者對我院70例老年患者實行了分組口腔護理及分析,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到我院就診的老年患者共70例,其中有男性病例43例,女性病例27例,年齡段在61~82歲之間,平均是(64.7±4.4)歲;納入年齡≥60歲、首次口腔評測提示黏膜完好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者[1],排除有嚴重合并癥、意識障礙、既往有口腔疾病史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原則將其分成2組,組間一般資料的比照,差異不明顯,P>0.05,具備可比條件。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棉球清潔):根據常規口腔護理操作要求,先取口腔護理液對棉球進行潤濕,再在彎血管鉗的配合下,鉗夾棉球依次對口唇、牙齒、頰部及舌頭和硬腭等部位進行清潔。
觀察組(協助刷牙法):協助患者取頭偏向一側的半臥位,醫護人員將蘸有少許牙膏的手指型牙刷置于食指上,再對患者牙齒的內外面及咬合面等進行仔細擦洗。清洗順序先從牙齒外側前牙入手,再往內逐顆擦洗,牙齒咬合面及牙齒交界處多有殘留物存在,需要重點擦洗;然后以按摩擦洗方式,依次對上腭、兩頰內側及舌下黏膜等部位進行擦洗,部分存在肢體活動障礙者,還可教會其自行刷牙,以維持口腔清潔,促進肢體恢復。
1.3 評定標準
以口腔清潔度評定標準為參照[2],對患者護理前后的口腔黏膜、舌苔、硬腭及牙面等清潔度進行評定,分清潔、一般清潔和不清潔等3項,分數0~2分,總分12分,分數越高表示清潔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應用SPSS17.0版本軟件處理數據,其中計數、計量資料的檢驗分別以卡方和t形式描述,以P<0.05對數據的統計學意義進行校驗。
2結果
2.1 兩組病例的口腔清潔度比照
觀察組護理后的口腔清潔度要較其護理前、對照組更理想,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的口腔清潔度比照(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5 6.12±0.37 11.19±0.71對照組 35 6.23±0.41 8.02±0.682.2 兩組病例不良狀況的發生率比照
經護理后,發現觀察組發生口腔異味、口腔炎或潰瘍等不良狀況的概率要較對照組更少,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病例不良口腔狀況的發生率比照(n,%)
組別 例數 口腔異味 口腔炎或潰瘍 黏膜損傷觀察組 35 4(11.4) 2(5.7) 0(0)對照組 35 13(37.1) 8(22.9) 4(11.4)3討論
口腔是細菌、病原體等微生物入侵人體的一個重要途徑,加之老年患者多有生理功能減退、機體抵抗疾病能力降低等情況,若口腔清潔工作不到位,很可能會給患者造成原發病癥狀加重、口腔感染等一系列情況,不利于臨床整體治療水平的提高。棉球擦洗是現階段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口腔護理方法,在清潔口腔方面由來已久。該方法雖可起到基本的口腔護理效果,且操作更為方便易行,但棉球吸取一定水分后會變得光滑,難以將牙齒殘留物徹底清除干凈,且容易給患者造成黏膜損傷、口腔異味等不良口腔狀況。另外,據賈秀萍等研究[2]介紹,棉球擦洗所需的操作時間相對更長,且無法對牙菌斑進行有效擦洗,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發生院內獲得性肺炎的可能性。相對而言,協助刷牙法則能夠對牙齒的表面、牙縫及其硬腭等各個部位進行全面有效地擦洗,口腔清潔效果更為可靠,且操作期間患者只需稍微張口配合,不需要用到壓舌板支撐,舒適度更高。這在近些年的多項研究中亦有報道。孫偉等研究[3]應用協助刷牙法對40例患者進行護理,發現其發生不良口腔情況要較低,且操作前準備時間與操作后的用物處理時間均要較少。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通過為觀察組實施協助刷牙法進行護理,結果發現,該組護理后的口腔清潔度更高,要較其護理前與對照組更理想(P<0.05),且在口腔異味、口腔炎或潰瘍,以及黏膜損傷等不良口腔狀況方面,觀察組的發生率要較對照組更少(P<0.05),與相關報道一致[2-3]。
綜上所述,為老年患者實施協助刷牙法進行口腔護理有確切效果,能夠在保證口腔清潔度的同時,盡量避免口腔異味、黏膜損傷等情況,適合在今后的臨床上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秀麗.改良口腔護理法用于老年腦卒中患者的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244-245.
[2]賈秀萍,秦玉菊,陳芳.抽吸式刷牙法在吞咽障礙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2):41-43.
[3]孫偉,鄭家萍,蔣中陶.協助刷牙法在老年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4,14(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