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茜
【摘要】目的 總結人工流產并發癥的常見類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文獻研究、經驗總結、臨床調查和隨訪等方法,進行資料匯總分析。結果 人工流產綜合癥、出血、空吸或漏吸、子宮穿孔、宮頸裂傷、感染等都是人工流產的常見并發癥,出現并發癥的原因有個人因素也有醫務人員的因素,近年來隨著醫務人員責任心和操作技術的提高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加強,人工流產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明顯的下降。結論 人工流產并發癥較多,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針對各種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預防、監測,積極防治并發癥的發生,患者術后應注意休息,需要加強營養并保持外陰清潔衛生。
【關鍵詞】婦女保健;人工流產;并發癥;常見類型;分析與防治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29-01
人工流產是指不滿足生育要求的育齡期婦女避孕失敗或胎兒發育不健全的情況下,在妊娠14周內人為地采取終止妊娠的補救措施。近年來由于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未婚先孕等種種原因,實施人工流產的孕婦數量明顯增多,然而人工流產只能是作為意外妊娠的補救措施,不能作為常規的節育方法。由于人流手術是在盲視狀態下進行,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作者在本文總結了人工流產并發癥的常見類型,并從每種并發癥的病理反應出發,分析了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人工流產綜合癥 這是常見的主要近期并發癥,又稱人流綜合反應或心腦綜合癥,隨著無痛人流應用的普及,這種癥狀正在慢慢減少。①病理反應 術中或手術即將結束時出現的一系列心血管癥狀,如心律不齊、心動過緩、血壓下降、頭暈胸悶、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輕者術后會逐漸恢復,嚴重者則可能出現抽搐、暈厥甚至心臟驟停等癥狀。②病因 手術對子宮或者宮頸過度性機械刺激,孕婦不能耐受宮頸過度擴張、負壓過高等,加上孕婦對手術有抵抗和恐懼心理,精神過度緊張,引起迷走神經興奮,進而釋放大量的乙酰膽堿,致使孕婦出現上述腦供血不足和心血管系統障礙。③防治 若孕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暫停手術、平臥吸氧、靜滴葡萄糖溶液,癥狀沒有明顯減輕者給予阿托品0.5mg肌注,必要時給服鎮靜劑。為防止此綜合癥的發生,術前應多與孕婦加強溝通,做好精神安慰,解除其對手術的緊張感,術中動作輕柔,掌握適當負壓,減少不必要的反復吸刮。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盡量使用無痛人流術,尤其是對初孕婦女。
2.術中出血 與妊娠時間有關,妊娠70天內多采用負壓吸宮術,妊娠100天內多采用鉗刮術。①病理反應 術中宮頸口有持續性多量出血,出血量超過200ml。②病因 妊娠產物(胚胎或其附屬物)未能迅速排出影響子宮收縮,孕婦妊娠月份較長、所用吸管太細、負壓過低,多次人工流產,宮頸裂傷或穿孔,妊娠部位異常,全身凝血機制障礙等。③防治 孕婦一旦出現出血現象,應盡快清除宮腔內容物,給予輸血并止血,同時采用宮縮劑加強宮縮,清除宮腔內的殘留物,若有宮頸裂傷及時予以縫合。為防止術后出血的發生,術前應掌握孕婦病史,正確推算妊娠期限并選擇恰當的處理方式,始終嚴格遵守技術操作流程,熟練手術技術。
3.空吸或漏吸人工流產術時僅吸出脫膜組織或極少的絨毛組織,并未能終止妊娠需要再次手術。①病理反應 術后孕婦仍有妊娠反應,陰道少量出血甚至無出血,復查時子宮增大,宮內吸出物無絨毛組織,術后2周HCG仍為陽性,血HCG值升高。②病因 空吸一般是由于異位妊娠的誤診、子宮較大、月經失調或妊娠試驗假陽性等而行人流術,漏吸主要是因為妊娠天數少,孕囊小且著床位置特殊,子宮過傾過屈,子宮畸形,主治醫師技術不熟練,手術器械未到達胚胎著床部位等。③防治 術中若發現吸出物過少且明顯與妊娠月份不符時,應及時施行一次復查性吸宮術。術后立即將吸出組織送病理檢查,復查血HCG及B超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宮內殘留物、警惕宮外孕。為防止此類并發癥,術前應嚴格檢查確診,行HCG、B超常規檢查,妊娠40天內不宜進行人工流產術,術中及術后應對吸出組織進行仔細檢查。
4.子宮穿孔 子宮穿孔是人工流產中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但是發生率極低,①病理反應 手術時器械進入宮腔后突然阻力消失或有一種無底感,而器械(探針或卵圓鉗)探入宮腔的深度已超過所測子宮大小;孕婦出現突然的劇烈腹痛,牽引時疼痛加劇,大量出汗甚至休克;鉗出物有黃色脂肪組織或有腸段等。②病因 子宮位置不正,術前沒有糾正,器械進入宮腔后沒有注意到阻力繼續前進;宮頸發育不良,子宮瘢痕,早孕子宮,哺乳期或長期口服避孕藥,畸形子宮,近期有過宮腔操作史。③防治 如果穿孔較小,可以請經驗豐富的醫生繼續手術,手術已經完成的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檢查患者有無臟器損傷和出血現象。如果穿孔較大,不管手術有沒有完成,立即終止手術,有明顯臟器損傷的即行緊急搶救處理,并及時轉上級醫院。對子宮穿孔,預防重于治療,術前應充分詢問病史,明確子宮位置,做好盆腔檢查,對高危病例必須足夠重視,操作中做到輕穩準,盡量避免子宮穿孔的發生。
5.感染 感染通常會導致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子宮肌炎、附件炎等炎癥疾病。①病理反應 術后一周內出現發熱、腰腹痛、分泌物增多有膿并伴有異味。②病因 術前存在生殖器炎癥而沒有治療、所用器械消毒不徹底;術中沒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吸宮不全宮腔內有殘留物;術后忽略了局部清潔、過早性生活及盆浴。③防治 確定感染后應及時應用抗生素,并囑患者臥床休息。預防措施:掌握好人工流產適應癥,術前積極治療生殖道炎癥,器械與敷料嚴格消毒,術中嚴格無菌操作,術后囑患者保持局部清潔,切忌過早房事、盆浴等。
人工流產并發癥還有月經不調、宮頸裂傷、宮頸粘連、宮腔粘連、繼發性不孕、再次妊娠的并發癥等,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流產存在很多風險,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宣傳生殖健康教育,幫助育齡婦女落實避孕措施,普及性教育,從而減少人工流產、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秀俠. 人工流產手術并發癥探討及防治建議[J].中外婦兒健康.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