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喜梅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胎膜早破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以及臨床處理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胎膜早破患者臨床資料,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0例未出現胎膜早破的健康產婦作為隨機對照,將兩組產婦分娩方式以及母嬰并發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率(64.7%)明顯高于對照組(12.5%);觀察組產婦發生產褥感染、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感染、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應高度重視胎膜早破產婦,密切觀察產婦分娩情況,做到及早發現,嚴格掌握終止妊娠指征,盡可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確保母嬰安全。
【關鍵詞】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714.4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58-02
胎膜早破(PROM)主要是指在產婦在28-37周左右胎膜破裂,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分娩并發癥之一,極易造成早產、胎兒宮內窘迫、難產及宮內感染等并發癥,對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嚴重的影響[1]。近年來,PROM發生率有穩步上升的趨勢,為進一步探討PROM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總結有效的預防及處理措施,改善母嬰結局,確保母嬰安全,本文將我院收治的34例PROM產婦及40例健康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34例PROM產婦臨床資料(觀察組),產婦年齡介于21-40歲,平均(25.3±3.3)歲;單胎妊娠者31例,雙胎妊娠者3例;初產婦30例,經產婦4例;孕周最短28周,最長42周,平均(32.4±4.6)周,其中28-37周者4例,38-40周者26例,40-42周者4例。同時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40例未合并有PROM的健康產婦作為隨機對照(對照組),產婦年齡介于23-41歲,平均(26.1±3.1)歲;單胎妊娠者32例,雙胎妊娠者2例;初產婦31例,經產婦3例;孕周最短29周,最長42周,平均(33.1±4.5)周,其中28-37周者5例,38-40周者26例,40-42周者3例。兩組產婦年齡、妊娠情況、產次及孕周等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治療方法
待產婦入院后,應囑咐產婦臥床休息,密切監測并記錄產婦全身情況、陰道流血量以及宮內胎兒情況。若產婦處于28-33周,應取患者臀高位,盡可能避免活動,給予硫酸鎂抑制宮縮,給予地塞米松促進肺成熟,給予青霉素積極進行預防感染治療,使孕周延長至35周左右;若產婦處于34-36周,與28-33周產婦相同,采取宮縮抑制、促肺成熟、預防感染等處理,等待產婦自然分娩,若出現剖宮產指征應選擇剖宮產,也可以選擇催產素引產;若產婦孕周在36周以上,建議等待自然分娩,出現剖宮產指征應選擇剖宮產,也可以選擇催產素引產。
1.3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t對計量數據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率(64.7%)明顯高于對照組(12.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如表1所示。
表1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n,%)
組別 例數 自然分娩 會陰側切 剖宮產觀察組 34 4(11.8) 8(23.5) 22(64.7)對照組 40 21(52.5) 14(35) 5(12.5)2.2兩組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對比。觀察組產婦發生產褥感染、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感染、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對比(n,%)
組別 例數 產褥感染 胎兒宮內窘迫 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窒息觀察組 34 9(26.5) 8(23.5) 6(17.6) 8(23.5)對照組 40 3(7.5) 4(10) 1(2.5) 3(7.5)3.討 論
誘發PROM的因素具有多樣化,目前臨床上尚未明確,很多學者認為可能與感染、胎位異常、宮頸關閉不全、胎膜病變等因素相關。其中感染是誘發PROM的主要誘因,尤其是下生殖道感染,主要是由于孕婦遭受細菌感染引發炎癥反應,提高了胎膜脆性,一旦炎性介質大量釋放,則最終會誘發PROM。因此臨床應加強產婦孕期的衛生護理,積極預防牙周炎及下生殖道感染癥狀,禁止性交,盡可能在妊娠期不要負重活動,或者使腹部遭受撞擊,應注意維生素補充,加強營養支持。孕前應定期產檢,注意PROM高危因素的篩查。
本組研究顯示,PROM產婦剖宮產率提高了52.5%,提示PROM產婦極易導致難產。頭盆不對稱、胎位異常、骨盆狹窄等都會導致胎先露,導致骨盆間產生空隙,改變宮內壓力,由于增加局部壓力,導致宮頸口部胎膜很難承壓而導致破裂,使羊水減少,極易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同時由于胎體受到宮壁的緊緊包裹,會使宮縮失調,導致胎頭異常,使產程延長,會增加剖宮產及陰道助產風險。本組還研究顯示,PROM產婦以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健康產婦,產婦感染提高了13%,而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提高了13.5%,新生兒窒息以及感染發生率分別提高了16%和15.1%。提示應臨床應積極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注意胎兒監護,若出現難產應及時明確病因,采取快速、及時的處理措施,降低母嬰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應根據產婦孕周、感染情況、破膜時間等確定正確的處理辦法,在33周以下產婦,應促進胎肺成熟,積極預防感染,必要時應抑制宮縮,采取期待療法延長孕周。34周以上產婦,在破膜之后1d還沒有臨產,應用縮宮素引產;若2d還未臨產,應及時檢查是否出現頭盆不對稱、胎位不正、宮縮乏力等異常;若3d未分娩,應掌握剖宮產指征行剖宮產治療。
綜上所述,臨床應高度重視胎膜早破產婦,密切觀察產婦分娩情況,做到及早發現,嚴格掌握終止妊娠指征,盡可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確保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王麗萍. 546 例胎膜早破臨床分析[J] . 中國婦幼保健,2012, 23( 3) : 431.
[2]陶寶玲. 胎膜早破臨床分析[J] .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7( 23) : 5495- 5496.
[3]劉龍江,李慶文,席中玉.胎膜早破480 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2,14(9):21-22.
[4] 申玉紅.304 例胎膜早破臨床分析[J].中華中西醫雜志,2012,2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