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聰 孫惠斌 吳珺
摘 要:目前許多的高校都在進行擴招,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校的生源問題,滿足了絕大部分人受教育的目的,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問題。此外,對英語這門外語的掌握程度也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這也是企業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出更高的就業要求,從而使得在高校英語教育中怎么樣才能使英語學為所用并與就業導向相結合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本文主要論述了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教育改革存在的問題、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提出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就業;迫切性
對高校英語教學的老師來說,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其制定出比較明確的就業計劃,讓他明晰自己的就業目標同時還需要不斷在英語教學上進行創新,在社會就業中使英語發揮它該有的實踐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為國培養棟梁的目的。
1 高校英語教育的現狀
1.1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高校英語教育一直以來就是以四六級的英語等級考試最為突出,英語一直是作為大學生掌握英語程度的標準。而在實際認知上很多高校都出現了誤區,其具體的教學目的一直都是圍繞著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及格率,甚至將這個作為了教學目的,其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其不重視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老師為導向以呆板的課本所教授的語法為主體現了教學理念中的傳統性,教學沒有互動而是單向的傳授,這樣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厭學。
另一方面,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交流,這也是語言的最重要功能。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卻重在對課本語法的刻意講授,很多學生只是單純的背單詞語法并沒有實際的關于口語聽說的訓練,學的語法詞匯也沒有實際的掌握這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對于所學的單詞語法也不能很好地運用,這自然而然在口語考試、外語面試以及與外國人交流時都會產生語言障礙,這很大的原因在于在英語教學中不重視英語的交際職能。
1.2 教學主體及硬件上存在的不足
(1)教學主體方面。對于很多的大學生來說高中學英語就是為了高考,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完了就再也不會學了,這就導致了上大學以后很多學生學習態度不夠主動自覺,英語基礎也比較薄弱,完全認識不到英語的重要作用,甚至出現了英語無用論的思想。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英語課上不專心,對英語產生厭學的情緒,感到反感,根本沒有自覺學習的意志力和動力。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校老師教學模式傳統,觀念跟不上教學改革的發展,對于英語教學主要就是以考試及格為目的,不能很好的認識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實踐,學以致用。而很多高校的擴招直接就導致了師資力量的匱乏,同時很多老師所掌握的英語專業知識也不是很充足,具有單一的知識結構,高職稱的教師所占的比重比較小,很多的英語老師年齡偏于年輕化,導致了在學術以及學歷上的比例結構不合理。對于教育的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很多教師沒有創新,科研能力也不是很強,專業的師資隊伍匱乏。
(2)硬件上的不足。首先,目前很多高校的教材都是以枯燥的單詞語法為主,沒有針對學生學習的特點而編排,很少會涉及到很實用的專業知識,忽略了英語教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而且沒有特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統一授課,做不到因材施教;其次,很多傳統高校的教學評估模式也存在很多不足,還是以紙質的試卷作為考核方式以成績作為英語學習的硬性標準,只重視學生對單詞語法的掌握卻沒能認識到英語學習目的是實踐的交流,英語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單純的應試科目,這就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產生了消極的抵觸情緒,最終到了實際運用的時候不知所措;最后,在教學的環境上,很多的高校還是采用老師說學生記的刻板教學模式,沒有運用到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即使有多媒體設備資源也得不到有限利用,也沒有給學生開放自主學習和口語訓練的語音網絡教室。
2 高校英語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當前很多學科之間存在很強的牽連性,這也是為了迎合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需要,學科之間的滲透也在不斷的加強出現了很多學科之間的交叉現象,很多的邊緣學科開始出現。我國各地區之間在科技應用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學者指出,對于改進英語教學,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同時教育培養外語專業人才更是關系到我國經濟對外發展的關鍵性舉措。
如今的大學生在學習本專業技術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重視英語的熟練運用,也必須掌握英語這門實踐技術,其也是當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所要求的。最主要的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需要我們與國際對接要去與外國友人交流,而這些對于中國傳統式的啞巴英語來說是很難做到的,這就對大學生的英語運用水平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用人單位不會看你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而是看你的實踐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這也使得我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3 應對就業的高校英語教學研究
3.1 加強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能很好地清楚認知自己以后的職業目標和規劃,制定出適合自己學習的一套學習方案。而高校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過硬的英語素質,給社會輸送專業的英語技術人才這也說明了高校和社會人才需求之間是息息相關相互連接的,這就需要高校為學生設置好應對就業的英語學習課程和培養政策,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職業規劃,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了解到英語在以后就業中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通過就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創新應對就業的英語教學模式
對教學課堂的設置十分重要,這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的效果。在課堂上,老師要不斷的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孩子的口語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大班授課的學生,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培養,為學生創造英語學習的情景,讓學生在背景教學中學習,加強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訓練;小班授課的話,老師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計劃,以小組學習為主體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要符合學生英語學習的思維和認知規律,同時還要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學會自己看待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開發。
3.3 建立起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直接教授英語知識的傳道者,老師的教學模式、對英語的專業掌握程度以及對學生的把控程度,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首先教師必須有正確的教學轉型意識,讓高校英語教學能很好地應對就業,對于英語的各方面技巧、特點以及規律要很好地掌握,這對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的教學修養,不斷循序漸進的提高自己英語語言水平和英語教學理論,讓自己在教學教育上都能做到創新精進。在教師轉型中,要認清英語專業轉型的方向,對教育英語學習也要加強心理認知。
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抓好英語教師的進修以及培訓工作,對英語教師進行有針對的傾向性培訓,這也是全球教育一體化的要求和體現,可以通過與國外院校的交流學習體驗或者是國外院校的派駐等方式進行,從而使教師的英語專業素養得到提升。此外,還可以讓教師多多參加一些各類名校高校的英語就業專題講座或者是考取一些相應教育的資格證書,鼓勵教師多發表發表關于英語教育的專業學術文章等,通過實踐來提高教師的英語專項職業技能。
3.4 在教學環境上的改進
在教學環境上,應該多使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大授課的信息量,使授課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這種授課的方式學生也很容易接受不會產生排斥的心理。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地將授課的內容全部清晰明了的展現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可以更有利于學生了解和做筆記,對于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時的給予反饋,有些不懂的重點難點也不用教師過多的強調,同時也可以稍微彌補一些學生聽力理解滯后的不足。
4 結語
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要想讓高校英語教學應對就業的需求,不僅要加強學生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理論的掌握更應該加強對學生英語實踐的教學。老師在課堂聽說訓練的同時也要與相應的實踐教學相結合,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教育的發展。高校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向社會提供英語實踐型的人才,這也是高校教育就業的一個宗旨,在這個層面上就需要高校找到一條英語教學與社會就業之間的相適應的道路以及教學模式,而且必須是以能力和素質為導向。
參考文獻:
[1]邵薇薇.就業導向的哈商大英語教學改革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2]曾麗霖,韋新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4(50):184-185.
[3]費廣會.以就業為導向的貴州高職院校英語教育適應性對策研究——高職英語課程設置研究及對策[J]. 海外英語,2014(21):16-17.
[4]閆薪宇.以就業為導向的南陽高職美術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5]邊立志.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討——基于東北財經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02):92-96.
[6]劉思岑.以就業為導向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06):68.
此課題為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結項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RS-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