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斯琦
摘 要:積極心理學理念,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開創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討了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有效策略,希望用此課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發展,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171-02
積極心理學理念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涵更加豐富,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開創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發展,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 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主要是對人的正向力量和積極因素進行研究,主張從正向和積極的角度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探究,提倡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人們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積極發掘人們身上隱藏的潛能,形成一種積極的良好心理品質,促使人們得到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研究:人們積極情緒和體驗的主觀層面、積極人格特質的個體層面、積極社會環境的群體層面。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對人的積極方面比較重視,并以此為導向引導人們發現自己的潛能,形成優秀的良好品質,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幫助人們樹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認識。
2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有效策略
2.1 明確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的課程目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還是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主,課程目的應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目標保持一致,即開發大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主要是一些基本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預防、調節和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主要方法和技能,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重點是對以消極取向為主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不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人的正向力量和積極因素,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質,為以后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已經非常明確,即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也就是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要向大學生傳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識,努力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人格,又要關注和尊重大學生的生命,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對大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質進行科學的開發和有效的培養,促使大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運用積極的心態解解讀各種現象,感悟生活的真諦。
2.2 確定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課程內容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識,還注重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和行為體驗,幫助大學生在這些體驗中不斷成長。積極心理學認為人具有較強的自我實現能力,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發展狀態,并通過努力達到一種自己特別滿意的生活。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要以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主。如:積極的動機、態度、改變、情緒體驗和自我評價,以及積極人格的培養等內容。同時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還要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以大學生的學習問題、情感問題、交友困惑、人生定位、個性發展、職業取向等為主題,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對于一些負性事件,教師要注意引導大學生挖掘負性情緒中隱含的各種積極意義,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就會逐漸學會如何有效地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自覺抵觸各種消極情緒,形成健康的、積極的心理品質,進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2.3 制定以開放式、體驗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大學其他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注重開發大學生的正向力量和自我探索能力,提倡讓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學習當中,并不斷進行各種體驗,幫助大學生塑造比較積極的人格。但是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然后配以相應的案例,這就決定了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只是掌握了基礎知識或理論,缺乏深層次的具體體驗,即便安排有體驗的環節,也都是一些淺層次問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則強調讓大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獲得一定的積極體驗,并以所學的基本心理知識和理論作為有效指導,積極開展各種行動。因此,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立要以積極心理學作為指導,制定以開放式、體驗式為主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拓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其他教學途徑,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如可以將全班學生作為一個團體開展游戲,讓大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這個游戲當中,并和其他同學進行有效的互動,同學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有助于加深對心理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錄像演示、情景小品、情景心理劇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大學生的參與興趣,而大學生在自我探索和主動體驗中更容易將所學的心理知識內化為相應的行為,并積極滲透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實現大學心理健康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2.4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師生關系是對立的、不平等的,教師是知識的主要傳授者,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大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各種知識,不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長。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并用自己的積極心理影響和感染大學生,促進大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向大學生傳授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和解決心理問題的技能,而是要教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如何去做、怎么去做,促使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具備健全的人格。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和人格,經常對大學生給予一定的肯定、表揚和贊賞,讓大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賞識,這樣,才能讓大學生覺得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才會贏得大學生的信任,從而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樣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大學生將教師看成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和貼心伙伴,愿意將自己的心理問題和情感變化和和告訴教師,并積極進行各種有效的體驗和探索,這樣,教師就會走入大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大學生的真正心理需要,因材施教,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 結語
總之,積極心理學關注每一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每一位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全面發展,引導每一位大學生積極挖掘自己身上的潛能,并主動進行探索,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提供了新的依據,有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實現全面素質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 戴吉,白蕾,戴嘉佳.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探析[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149-150.
[2] 張利兵.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193-194.
[3] 黃安云,廖衛紅.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3(4):97-99,122.
[4] 薛長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1.
[5] 胡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
[6] 林靜,胡敏輝.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