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嵚
摘 要: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教學團隊對課程建設、教師職業能力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英語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踐為例,探討了教學團隊在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從實踐層面探索和總結了教學團隊建設的方法與成果。
關鍵詞:高職英語;師資力量;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高專院校招生人數急劇增長,高職高專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如何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關系到高職院校特色的形成和鞏固,也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教育部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強骨干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建設一批優秀教學團隊”。2008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廣西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大力開展教學團隊建設”。可見,在當前高職教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辦學特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強調內涵建設的時期,教學團隊建設是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重要保證。因此,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不僅需要在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等方面與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相適應,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在質量和數量上能與之發展相匹配的教學團隊。通過建設一支教學質量好、結構合理的英語教學團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促進教學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以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研室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為例,探討教學團隊在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從實踐層面探索和總結教學團隊建設的方法與成果。
一、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高職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高職英語教學隊伍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逐漸引起關注,以我院英語教師隊伍現狀為例。
1.師資力量不足
主要是學院擴招速度較快,學生數量激增,教師隊伍建設速度相對滯后的緣故。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負擔,影響了教師的科研工作,也不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同時,外聘教師大多來自剛畢業沒有工作或畢業后一邊考研一邊代課的學生、在讀研究生或相關專業的輔導員。他們大多沒有教學經驗,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職業教育與培訓不足
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英語教學強調“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相關涉外工作的能力。對此,部分教師認識不足,他們重視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語言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主要是因為英語教師大多從學校中來到學校中去,較少有提升自身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機會。
3.科研能力有待加強
由于高職院校多從中職院校提升上來,教師缺乏科研意識,存在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近幾年由于學院擴招,教學任務繁重的教師更是沒有時間從事科研。年輕教師缺乏相關教學理論和理念,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不足。
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英語的教學改革,使高職高專教育的快速發展對本來底子就比較薄弱的英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可見要跟上高職教育的改革步伐,關鍵是要以擁有一支能力互補而又相互協作溝通的團隊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為途徑,以課程建設為平臺,通過團隊建設,使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形成高職英語教學的特色與優勢。
二、高職英語教學團隊建設實踐
1.團隊建設方法與思路
以教學模式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課程建設為平臺,依托“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和“學科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制度,通過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設計、“職業教育能力培訓與測評”等,展開系統的實踐探索,使教學團隊建設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相互促進和共同提高。
以我院為例,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形成相應的教學團隊,通過對公共英語課與視聽說選修課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造,以此建立兩個項目組。通過團隊分工合作開發課程項目,設計工作任務。將教學團隊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相結合,發揮團隊成員的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既促進教學改革又推動團隊建設。
2.教學理念的運用
經過“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團隊成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按照以項目為課程能力訓練載體的原則,逐步形成“能力目標、項目載體、任務導向、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結合學院各專業系的特點和學生將來就業方向將課程改造為一些大的項目和數個具體的工作任務。通過任務的實施和完成,在活動中培養語言技能,強化職業英語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學習能力。并以各種方式把團隊的教改理念融入課程設置、教材開發、考評手段改革等方面。
3.項目化教學改造方案
兩個項目組在遵循上述理念的前提下,把改革思路融入項目教學設計和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任課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視聽說項目組對《英語視聽說》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造。根據課程要求達到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將“特定場景下地道英語表達方式與表演技能”融入“仿唱、仿說、仿演”等任務中,設計了“大學生英語小品DVD展演”的綜合項目。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并排演一臺完整的英語戲劇小品。項目和任務的完成既實現對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音樂鑒賞力、肢體語言表現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目標,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公共英語課項目組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對《高職實用英語》課程設計了“與美國ABC公司進行合作洽談”等5個不同的項目方案。這些項目將不同職業涉外活動中共有的英語交際場景作為學生運用英語的典型環境,以常規職業崗位中從事簡單涉外活動所需要的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為線索,設計了一個貫穿整門課程的綜合項目和典型工作任務,作為訓練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主要載體。通過項目實踐完成任務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又兼顧交際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職業技能的發展同步。
4.團隊建設研究成果
(1)職業教育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得到提高
團隊成員在課題組骨干教師帶領下全部通過“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其中2人擔任測評專家。通過完成《高職實用英語》和《英語視聽說》兩門課的項目化教學整體設計、課程教案、考核方案等,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創新能力與團結協作精神普遍得到提高。
(2)教學團隊建設顯成效
4名課題組成員完成骨干教師赴國外進修學習,獲TES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TEFL(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英語教師資格證。2011—2012年培養“學科帶頭人”1名,“骨干教師”2名,晉升教授1名,副教授1名,講師3名。兩年內教師獲獎人數約36人次,團隊成員均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逐年提升。
(3)科研成果顯著
2011—2012年課題組成員主持、參與課題區級1項,院級3項。其中區級課題《構建“學生主體、任務載體”的教學課堂——高職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整體設計》榮獲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和2012年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2011—2012年課題組成員在各類期刊發表論文6篇,其中核心論文3篇,獲廣西職業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1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4篇。主編教輔書《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導與練》2012年8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4)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參賽成績突出
教學改革的成果應用在實踐教學中,較大地提高了學生“動口、動手”的語言實踐能力。2010—2012年期間,我院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廣西英語翻譯大賽、“外研社杯”廣西高校大學生英語戲劇大賽、廣西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等各類英語競賽,先后有200多名學生分別在各類英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充分展示了教學改革的成效。
5.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加強教學研究,積累優秀教學成果
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團隊成員尤其是青年教師關注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展開教學研究,申報相關課題,發表高質量的教研論文,積累優秀教學成果。
(2)加強與行業專業的聯系,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和語言實踐機會,提升教師行業英語的教學、科研能力,促進學生職業英語素質的培養
(3)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團隊工作得到卓有成效的開展
構建教學團隊,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是“研究改革教學工作、開拓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的重大舉措。”高職英語教學團隊建設實踐說明,建設一個高效務實的教學團隊,可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建設水平,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整體質量,發揮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工作積極性,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麗娟.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建設理論與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
(作者單位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