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娜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是關系未成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羅森塔爾效應”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用的理論依據,然后剖析了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羅森塔爾效應”化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羅森塔爾效應 思想品德教學 初中
一、“羅森塔爾效應”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用的理論依據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初中生由于活動空間和接觸社會面比較窄,社會生活經驗嚴重不足,因此,初中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羅森塔爾效應”從問世以來就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也被稱為“教師期待效應”。教師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向學生傳達對他們的期望,學生接收到教師對他們期望訊息后,會做出積極的反應,把期望轉化為動力,朝著目標不斷前進。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我們可以把“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發揮教師期待效應的暗示教育作用,在思想品德發展上給予初中生有效的幫助和正確的指導。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教師對自身教育作用的認識不到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有些老師講課時用語很隨便,措辭不夠嚴謹,對于一些概念性或結論性的問題不能夠準確表達,使學生難于理解和接受,不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和核心進行清晰有效的思考。有些教師對于有爭議或尚待發展的問題,不能有理有據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評價。儀表方面要不不修邊幅,要不就是追求時尚潮流、奇裝異服。初中生的注意力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自我控制力還很有限,任何新奇的刺激都可以成為他們的關注焦點,所以教師如果不顧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味追求時尚潮流,奇裝異服,必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對自身的教育作用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 “羅森塔爾效應”作用的發揮。
(二)鼓勵、贊揚方法有待提高。鼓勵、贊揚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當學生成績較差或犯了錯誤時,做教師的絕不能動輒批評甚至挖苦。在指出學生缺點不足的同時,應多鼓勵,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將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但現實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的鼓勵、贊揚僅僅流于形式,使學生沉浸在掌聲和表揚聲中,自我感覺特別良好,錯誤地認為人生道路上鋪滿了鮮花,沒有一點經受挫折與困難的思想準備。然而,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是沖動性強、閱歷淺,心理的承受力較差,遇到事情的選擇面比較盲目,容易走極端,學生一旦接觸充滿競爭風險的市場經濟社會環境,心理防線會很快崩潰,產生心理行為異常。如:離家出走,甚至以自殺來擺脫困境。
(三)課堂氛圍尚待改善。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新課改要求老師與時俱進,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我們應該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往往為了營造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而使得課堂秩序變得混亂,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羅森塔爾效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作用的途徑
(一)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作用。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是除父母外與學生相處時間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總是以教師作為模仿、效仿的對象,教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寧曾說過:“教師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于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他。”正因如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良好榜樣,以大方得體的儀表,穩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嚴謹持重的行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學生、啟迪學生,最終達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改進鼓勵的方式?!傲_森塔爾效應”是賞識教育的基礎,教師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或方法來有效傳達對學生的贊賞,從而告訴學生,他們是世界上最棒的。學生通過教師的贊賞可以增強自信心,從而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恰當的表揚應當指向學生良好的言行,而不應隨意與其品性相聯系。如果表揚學生時經常把一些小事與他們的品性相聯系,就會使學生認為自身價值必須依附于教師的贊賞、批評等評價,久而久之會影響他們獨立人格的形成。表揚時要說出具體的事情來,這樣學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哪一方面得到了認可,今后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氛圍是課堂環境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的感情、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體情緒的影響,當一個人精神輕松愉快、情緒穩定飽滿時,學習興趣和信心就會倍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德育主渠道,自覺地利用或創設良好的氣氛,利用教育者自身的情感等多種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精神熏陶和心靈感化,以達到感情的共鳴,從而激發、鼓勵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參考文獻】
[1]李百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2.
[2]于波.讀懂學生的智慧與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梁盛輝.教師如何成為學生的心理專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