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軍
【摘 要】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發展學生創新素質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主要針對初中數學創新教育,闡述數學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初中數學創新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創新教育 創新意識 素質教育
創新教育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1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在課堂上,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和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茖W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質疑開始。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培養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體現。結合初中數學學科特點,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2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2.1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2.2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2.3利用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聞軼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像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3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3.1多出點趣味性強的問題。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在最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從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及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我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現有一根不可攀登的旗桿,怎樣才能測出它的高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2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
總之, 初中數學創新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教學中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鄒文莉.課堂中的教育創新:一位數學教師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4(11).
[3]顧群芳.初中數學實踐性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價值[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3).
[4]張裕敏.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井岡山師范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