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秀芬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按照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交往是教學的本質,互動是交往的途徑,只有按照師生互動的思路去組織教學,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課程教學的本質,使新課程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如何參與課程改革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一、重視師生交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可以說,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教學中的師生交往并非一般靜態的社會關系的總和,而是動態地表現出來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交往,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包括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
交往的本質屬性就是主體性。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現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徑便是交往,離開了交往,師生關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源泉,有時候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要看到,當前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仍然存在嚴重的教師中心主義,嚴重地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學生不喜歡政治課,甚至對教師產生怨恨和抵觸情緒,師生關系處于沖突和對立之中,使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的難以達到。因而,在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師生關系是焦點;通過交往,重建人道、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關愛,同時會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建議,形成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而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形成,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情感體驗。
二、改變教學模式,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他們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體。這樣的方法不但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說:“一兩重的參與重于一噸重的說教。”如能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并通過師生間的交往互動、合作探究等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其教學效果肯定遠遠勝于教師的灌輸。因此,政治教師必須努力探索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淡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權威身份,通過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交往中體驗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參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個教學過程。
三、改變學習方式,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
不可否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許多教師已經深深地意識到:“任何知識都不是靠外在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師生在各種互動過程中,調動起學生自身的各種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因素,從而產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他們已經開始注意到師生互動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但對生生互動還是關注不夠,而后者正是學生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的關鍵。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以人際互動為中心的社會過程,而且是一個各動態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它既包含師生互動,又包含生生互動,而且這種師生互動絕不僅僅是教師啟發學生的“動”,它還包含學生對教師的“促動”。要形成生生“互動”的教學局面,政治教師首先必須具有一定的促動力和吸引力,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話語、生動有趣的討論題、精湛的教學藝術和自己的人格魅力等去吸引學生,以引導和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熱情,否則,學生主體參與的有效性就無法得到保障,教學中的“互動”就會成為空談。其次,教師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合作精神,關注班集體融洽學風的培養,必須想方設法來“催化”學生之間情感的交融、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惟有如此,才可能出現教師與學生個人、教師與學生學習小組、教師與全班學生、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學習小組之間、學生個人與全班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并能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使思想政治教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實施,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間的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學習,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努力實踐、積極探索,力求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更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為實現新課程的目標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