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智鵬
深圳市中營都市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000
摘要:建筑的生命和靈魂來自設計,綠色建筑能夠在多長時間內、多大程度上實現綠色標準取決于綠色建筑設計。深度推行綠色建筑的發展,就需要以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指導綠色建筑全局,強化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人居條件的發展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建筑設計發展的未來,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必然會成為主流方向,并能夠為我國商務住宅建筑設計方法帶來更大的創新和有效成果。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設計策略
1.建筑設計的綠色理念
1.1能源與資源節約理念
在構建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對太陽能的充分利用。在確保任何季節中主導風向在建筑中的有效發揮和利用。除了設計,建筑的建造和應用材料的選擇,也都要充分地重視到資源合理利用和分配的問題。盡可能地減少各種資源的使用,包括一切水資源、電力資源等,為資源可持發展創造現實條件。
1.2回歸自然的建筑理念
構建舒適、健康和環保的生活環境,并且建筑要能夠和周圍自然環境互相融合,和諧互補,動靜相宜,最終能夠實現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目標,這樣的建筑正是綠色建筑的統一標準。可見,綠色建筑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夠保障建筑周邊及室內空氣溫和、清新誼人,讓居住者能夠產生美好感覺的。這就要求不能在建筑中采用任何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讓建筑與自然統一協調發展。
2.現代綠色建筑設計策略
2.1建筑材料的循環和大量使用節能環保材料
綠色建筑設計也體現在使用節能環保的材料方面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廢棄物有著廣泛的來源,價格低廉,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并且能夠節省現有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用農業廢棄物生產的墻體板材具有質量輕盈、強度高、安裝方便等優點,符合綠色材料的指標要求。用農業廢棄物生產的各種新型綠色環保材料都達到了使用要求。在成本、安全方面有著巨大的競爭力。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墻體產品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我國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墻體材料的研究已初見成效,成功研制出輕質砌塊。石膏墻體材料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寬廣。因為石膏建材加工工藝簡單,生產耗能低,且具有重量輕、凝結快、耐火性好、防磁輻射等許多良好特性。石膏材料施工方便,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有害氣體,無放射性,可調節空氣濕度,節省能源,是典型的綠色產品。在建筑設計時應盡量采用上述材料。
2.2新能源的利用
在建筑節能設計中除了使用新型的綠色墻體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裝修材料等各種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外,開發和利用新的能源也是節能環保的有效途徑。現在能源危機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大量設計使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非常規可再生的綠色無污染的能源成為現在新的發展趨勢,符合綠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充分利用這些可再生資源,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還可以結合建筑所在地的實際環境選擇利用太陽能、水能或者是風能進行發電。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研究和生產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產業,太陽能光發電,太陽能供熱水,太陽能采暖,太陽能制冷空調,太陽能通風降溫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術也逐漸走進了建筑設計中,還有風能發電,生物物質的高效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能源緊張的現狀,并為將來的多種綠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礎性的支持。
2.3加強整體環境的設計
所謂整體環境設計,不是針對某一個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從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出發,從場地的基本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條件、動植物生長狀況等方面分析設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整體環境設計的方法有:
(1)引入綠色建筑理論。城市開發建設應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一方面,改變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區域劃分、空間結構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讓城市的歷史文脈、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襲。
(2)加強環境綠化。用綠化覆蓋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發,往往可以造成比較涼爽、舒適的環境,高大的喬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較大樹蔭,減少路面吸熱,同時可以凈化空氣,提高空間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環境住宅區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綠化環境設計,創造出良好的微氣候,應該將綠化量化標準引入設計規范。當前,環境綠化主要包括小區周圍環境綠化和建筑立體綠化。①小區周圍環境的綠化。盡量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目前,多數住宅小區常采用水泥磚鋪地,這對小區環境很不利,應盡量采用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②立體綠化。引入“土地空間化”的概念,包括墻面綠化、屋頂綠化和陽臺綠化。墻面綠化主要是在強烈陽光直射面爬滿綠色藤狀植物,避免陽光直射墻面降低外墻表面溫度,保證室內溫度的穩定性。
2.4加強建筑單體的設計方法
(1)建筑的體型系數即建筑物表面積與建筑的體積比,它與建筑的熱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熱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熱耗大具體設計時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減少體形凹凸變化,盡量采用規則平面形式。
(2)外墻設計要滿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要求,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
(3)采用彈性設計方案提高房屋的適用性、可變性,具體表現在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靈活性要求上。①樓梯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段板承重的預先考慮,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②預留管道空間,包括水電、通訊的發展空間。③家具系統的可變化性。
(4)建筑節能設計。要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氣等,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無污染能源。
(5)建筑智能設計。目前,大量電子通訊和自動化技術在建筑中得以運用,出現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據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智能殼體”的開閉和空調量,保證了智能化大樓中智能化生產和腦力勞動的高生產率,智能化的發展可以促進綠色建筑在“高標準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狀態下持續發展。
2.5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在設計建筑形態上也要進行合理的規劃,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等條件,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建筑內部在采光、取暖、通風等問題上對設備的依賴與需求。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減少建筑的空間使用能耗,這既是綠色建筑設計較為重要方面,也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新領域和新方向。
2.6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綠色建筑強調要節約資源,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集約化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合理規劃建筑的配套設施,還可以開發地下空間,在最小化利用土地的基礎上實現其功能的最大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下空間的可開發利用成為近年來關注的熱點。地下空間的利用不僅可以改善城市環境,還可以節約成本。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初始階段是在地下建設地鐵、地下車庫等。此外,還可以采取新型的結構或材料提高建筑的質量。也可以利用廢棄的土地資源或者破舊的建筑材料設施來較小成本,例如將廢舊的廠房改造成休閑場地等。
3.結語
綠色生態理念已成為日益改變整個人類思想和觀念的國際潮流,同時在建筑工程中被廣泛的應用,促使著國際環境保護運動的蓬勃發展,為新世紀人魚自然的協調發展指明了道理。未來是與生態息息相關的,相信,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人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邱海玲,陳文婧.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J]建筑節能,2010(5):7.
【2】劉旭東綠色建筑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