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要】情景的運用能夠讓人們產生更加豐富的想象,更好地進行情感方面的表達,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聲樂教學中也是如此。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初中聲樂學習中去,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聲樂學習中的樂趣,從而更加愿意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聲樂學習中去。文章主要研究了在初中聲樂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應用,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初中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初中;聲樂學習
在音樂專業中,聲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采取措施將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積極性激發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聲樂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并且,在初中聲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得到激發,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若是老師選擇的教學模式是合適的,那么對教學效果便會起到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反之,甚至會抹殺學生對聲樂乃至音樂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情景教學的重要性
教學本身便包含了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需要師生進行合作的,師生合作得比較好,那么教學目標便會更加容易實現。在教學中,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是非常重要的,情景的創設能夠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所以,在初中聲樂教學的時候,進行情景創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現在初中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往在進行初中聲樂教學的時候,往往是老師主動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則是被動地模仿老師,這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并且這種教學模式還抹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難真正地得到全面的發展,并且在教學的時候還存在過分追求音質以及發聲技巧的情況,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但是聲樂教學要求不但要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還應該把握好演唱的曲風,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很明顯,以往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優勢發揮是非常不利的。
現在社會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對音樂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音樂人才不但要有音樂素質,還必須有創造性思維。
三.在初中聲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景教學的措施
(一)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情景的創設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必須深入地對教材進行挖掘,了解教學的實際情況。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采取措施讓學生真正地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而情景創設便是一種主要手段。比如說在講到某個音樂作品的時候,老師可以一邊放這個音樂家的作品,一邊給學生介紹這個音樂家的時代背景、生平、人物性格以及藝術風格,這樣能夠對學生進行熏陶,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但能夠用耳朵來聽,還能夠用心進行感受,這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視情感方面的表達。做到寓教于樂
音樂家在進行歌曲創作的時候最為重要的因素便是情感,聲音也是情感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若是創作出來的歌曲沒有蘊含一定的情感因素,那么其創作是沒有意義的。聲樂是情感的一種傳遞和表達。想要更好地將歌曲表演出來,便必須理解其蘊含的情感,并將其和自己的情感結合在一起。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美的語言和鼓勵性的話語進行美的意境創設,利用情感進行情景的創設,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三)進行多元化情景的創設。對聲樂課堂進行優化
由于音樂本身是多元化的,所以在教學的時候也必須保證其教學方式多元化,老師在教學的時候絕對不能忽視情感方面的表達,在重視音樂本身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情感和特點,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老師應該將多種情景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保證師生互動氛圍的良好。
(四)進行文化情景的創設,對學生本身的審美能力進行提高
老師在開展聲樂教學之前,必須做好各種準備工作,根據內容來進行引導的設計。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作品文化以及作品的美學,提高學生發現美的能力。若是長期進行文化情景的創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還能夠提高學生本身的文化素養。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觀情感,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四.在運用情景來進行聲樂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老師不但要掌握發聲的技巧,還必須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這樣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溝通交流的順暢才能更好地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其次,學生應該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進行學習模式的轉變,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進行思維方面的創新,和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保證情景教學的效果。
最后,老師在進行情景創設的時候必須圍繞學生進行情景創設,突出學生在教學中情感的作用,讓學生利用情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
五.結語
以往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初中聲樂教學的需要,所以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將情景更好地運用到教學中去。現在很多初中音樂老師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情景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情景的創設,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聲樂中的情感,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發揮出來,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