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德希
【摘要】中學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但在目前中學生物教學中,重教輕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存在,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指導學生學習,這與中學生物課程標準不相符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 反思 教學
“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 ( learing how to 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反思一:高中生物情境教學要實在,不要搞形式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高中生物教學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于最后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后,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么意義?前后呼應,并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高中生物教學常規方法要遵循
1.類比教學法。生物概念之間有一種明顯的聯系,即意義不是相近就是相反。以比較常見的生物概念來說,比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它們的聯系就相當明顯。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類比推理的教學方法,探究掌握具體知識。
2.實驗教學。生物學科的實驗性較強,教師可以利用生物實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物實驗中理解并掌握知識,從實驗中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實驗本身就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運用實驗教學法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方面有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是“學為主體”的體現,學生自學,教師引導,是比較理想的教學模式。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地自學。本文以閱讀自學為例做簡單介紹,學生閱讀自學,通常是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
反思三:生物教學應重視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創新火花”
實驗考察中,關于“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體操作時,學生發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通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可以作實驗材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反思四:生物教學中對教學技能的要求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夸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悅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生物教學經歷,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己之短,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