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婕妤
【摘要】音樂是通過人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不同的音樂作品,會讓人產生不同的音樂心理,作用于人整體心理結構中不同的情感層次。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注重情感培養,使學生的這種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作品;情感體驗;情感培養;音樂教育
一、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途徑
(一)從音樂本體入手,直感式體驗
學生在聽到一首樂曲時,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即它是快樂的,或悲傷的,或激昂的,或憤慨的等,憑著自己的感性經驗,自然就會產生出一種體驗,這是感性上的直接體驗。
如學生在聽到阿炳的二胡作品《二泉映月》時,那種如泣如訴、迂回下行的旋律營造出一種哀怨。整首樂曲聽來,給欣賞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凄涼、沉重,像是一種對社會的控訴。在這樣的情境下,可以引導學生從樂曲中獲得直感式的體驗,把自己的意識,從聽覺感受到的音樂音響轉化為感情的體驗。
這種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性的或者說是直接式的情感體驗,其實是音樂欣賞中情感體驗的基本方式,是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初步體驗。只要欣賞者具備正確的音樂感知能力,都能從中體驗到樂曲的基本感情。
(二)從外部因素入手,尋找情感體驗
音樂作品的內涵也可以在音樂以外的因素中找到情感體驗的依據。
1.作品的創作背景
一部作品的誕生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所處的社會環境,創作時的意圖等各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欣賞者可以依此來體會作品的時代情感。
例如《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教師先向學生介紹作者冼星海是一位人民音樂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鮮明地貫穿著愛國、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題,是一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該作品的創作時間是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抗日救國的水深火熱之中。該作品以黃河為背景,歌頌偉大祖國,歌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戰斗意志,描繪的是一幅幅中華民族抗日衛國的壯麗圖景。教師提供給學生作品創作的背景因素,那么在欣賞樂曲時,自然而然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中華人民抗日的鏡頭,這樣對作品的感情內涵也會理解得更加深刻。
2.標題音樂或聲樂作品的文字說明
標題是一部作品最直接、最明確的主題解釋。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副題為“性格描繪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標題的獨立小曲組成。如《八月——收獲》看標題就能夠知道描繪的是家家戶戶收秋糧,夜半牛車搬運忙的場景,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十一月——雪橇》采用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題由中庸的快板和五聲音調組成,質樸而寬廣,使人聯想到車夫哼唱著俄羅斯民歌,趕著三套馬車在茫茫雪原上奔馳的情景。中間部主題活躍,帶有歌曲和舞曲的雙重特點,在小二度倚音裝飾下,生動地模仿了馬車鈴鐺的聲響,緊緊切合“雪橇”的標題,整首樂曲充滿生氣。
再如一些聲樂作品,歌詞就是作者情感表達的最直接呈示。學生在反復誦讀歌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出樂曲所要表達的內涵。
(三)運用想象。拓寬情感體驗的空間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音樂欣賞者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能力是邁進音樂殿堂的鑰匙,而音樂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則是開拓音樂思維空間,改善思維的重要環節。嚴格說來,音樂情感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想象活動。
圣·桑的《動物狂歡節》的樂曲副標題是“動物園大幻想曲”,作曲家運用了漫畫式的筆觸,進行了夸張而有趣的變形,使獅子、袋鼠、天鵝、龜等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欣賞這部作品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大膽、夸張地想象“動物園里的動物們狂歡”的樣子。《序奏及獅子進行曲》一開始運用鋼琴的顫音,形成一種森嚴的森林氣氛,欣賞者立刻就能想象到“百獸之王”獅子的威風凜凜。《母雞和公雞》的出現,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咯”的叫聲,而公雞“喔喔喔”的啼叫聲,在鋼琴高音區突出了。《大象》出場時,采用三拍子的圓舞曲風格,可想而知,一只笨重的大象踏著輕快的三拍子是多么笨拙和滑稽。欣賞者運用想象,動物的形象就更加鮮明,整個組曲透露動物們狂歡的感染力。
顯然,豐富的想象力就是音樂聽覺上的一種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能給音樂思維開拓更大、更廣的空間,才能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獲得加分。
二、如何在課堂中進行情感培養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有責任讓學生了解如何去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釋放并引起共鳴,從而達到真正地喜愛和理解音樂。教師想在情感上打動學生,首先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注重在聲情交融中慢慢培養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看、聽、動等豐富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一)注重在聽覺中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略聽、細聽等方式,促使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逐步加深,實現從表面的感情體驗上升到有情感共鳴的理性體驗。
(二)注重在視覺中培養
在人的各種器官中視覺對人的刺激最為明顯。教師可以運用具體的視頻或影片等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結合直觀畫面,對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有視覺上的認知,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情感。
(三)注重在動感中培養
音樂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動用器官運動,將各種情感融匯于歌曲表達中,如微笑、悲傷、憤怒等表情,做到用音樂打動別人,感染別人,以實現情感的生動表現。
音樂是富有情感的藝術,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應多注意學生的情感培養,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