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麗
摘 要: 工科高校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只有積極地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實踐,才能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本科理論課程的考核方式對教學效果起到引導作用,改革考核機制,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將學習過程的考核放在突出位置,引導學生從考前突擊的學習方式轉向注重學習過程的模式,有利于切實提高工科院校本科教學質量。
關鍵詞: 工科院校考核方式 教學改革 考試改革
一、背景
面向國家高速鐵路發展對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專業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在教育部“質量工程”的指引下,堅持“嚴謹勤奮、友善誠樸、求實創新、厚積薄發”的教育理念,探索并創建具有本院特色的教育模式。
考核環節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工科高校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只有積極地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實踐,才能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每門課程結課時的卷面考試過于單一,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很明顯的局限性和制約性。
我們提出工科考核方法應積極應對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體現出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意識及能力的重視,改變學生從考前突擊的學習方式轉向注重學習過程的模式,以加強培養造就一大批踏實學習、能力強、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工程人才。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改革并實施了新的考核機制。
二、現狀
目前,工科院校的學生動力不足,應付考試現象嚴重。學生學習很難深入,精力沒有集中在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吸收,基礎知識不扎實,創新能力失去厚積薄發的基礎。課堂教學過程很難或完全沒有監控,存在比較嚴重的“教師劃范圍”、“學生考前突擊”、“一考定終生”現象。
學習過程缺乏考核監督機制,普遍存在平時成績居高不下、教師隨意給分的現象。平時成績已經淪為教師給學生提高總評成績的工具。
三、解決思路
針對目前課堂教學“教師劃范圍”、“學生考前突擊”、“一考定終生”的現象,以強化學習過程,把學生交還給課堂為指導,我們建立了新的平時成績考核辦法,大幅度增加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比重,通過在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的教學實踐應用,收到教學改革的實效,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得到有效轉變。
開展探究式教學、實驗驅動型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產學合作學習、案例教學等多種“做中學”、“學中做”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從工程全局出發,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積極推進考試評價方式改革,改變單一筆試考核和標準答案的評價方式,從考核“學習成績”向評價“學習成效”轉變,引導學生從注重“考核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從“注重掌握知識”向“注重發展能力”的轉變,真實反映學生知識、能力學習和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四、考核機制
在清晰的教學改革思路的引領下,我們建立了具體的理論教學考核機制。
理論教學考核機制主要包括教學計劃制訂、課程考核方法制定、學習過程考核計劃。
教學計劃制訂:每學期開課第一周內,任課教師必須提交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及詳細的教學日歷、課程學習的重點難點、課程學習所需教案與課件等資料,由學院審查通過,并下發學生。
課程考核方法的制定:每學期開課第一周內,任課教師必須提交本課程的考核方法及詳細的平時成績評分標準,并告知學生。
考核方法必須結合本課程的學習特點,選定恰當的結課考核方式,比如,閉卷筆試、開卷筆試、口試(適用于各類識圖類課程)、筆試+設計答辯(適用于各類計算機原理及軟件設計課程)。
平時成績評定辦法必須突出學習過程的考核,包括課堂學習準備情況、參與課堂學習情況、課后自學完成情況、答疑質疑參與情況、實驗完成情況及階段性小測驗等。平時成績在總分中所占比例至少應占50%及以上。通過平時成績大比例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參與深度,將學生的精力引導向體驗學習過程中收獲的而快樂,對扭轉目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精神渙散的局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成果
1.真實有效地扭轉了學風。學生已經從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放在心上,從不關心平時成績的狀態轉變為努力參與學習過程的所有環節,課堂積極搶答問題、作業獨立完成、實驗精心準備、答疑與老師深入探討、自己開發創新實驗,等等,在過程考核的機制導向作用下,將學生引向學習的每個細節,學生因為學習有了真實的收獲而改變了精神面貌。
2.切實杜絕了平時成績居高不下、教師隨意給分的現象。在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后,學生對于學習過程成績的認真態度,促使教師不能隨意給出平時成績,必須公平公開公正地給每一位學生正確的評價。教師的認真態度又反過來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項平時成績,極大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薛素鐸,蘭勁華.工科專業課考試改革與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中國高教研究,2010,6(2):108-115.
[2]張其敏,陳寧.適應工科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考試改革研究,2008,6(1):23-26.
[3]李晨,方世杰.應用型人才培養框架下的高校工科專業考試方法改革.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6(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