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目前能夠利用互聯網的除了計算機、電視之外,移動終端也已經實現智能化,對于互聯網的訪問速度已經可以與電腦媲美。而作為信息和新聞的第三大載體,互聯網已經在我國社會新聞事實以及輿論輿情的發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討論了網絡新聞以及網絡輿論的特點,并且針對如何有效地進行引導和管理網絡新聞和輿論,提出了幾點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環境;新聞事實;輿論引導;輿情
0 引言
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第三大媒體平臺,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將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和事發布到互聯網上去,讓更多的朋友了解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人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娛樂、搜索數據、當然也可以為自己維權。不過存在于互聯網中的各種新聞和輿論,卻是人們經常關注的,如何確認自己獲得的信息是真實的、權威的,在我國目前的網絡環境下已經成為一個急于解決的問題,所以本文從網絡新聞以及網絡輿論的特點出發,探討了如何對網絡新聞以及輿論進行引導和管理,全面肅清網絡環境,這對于兒童健康成長、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都有重要意義。
1 網絡新聞與輿論特點
(1)網絡新聞與輿論真假難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收到新聞的引導,對于國家以及世界的認識,普通大眾在幾年之前還依賴電視、廣播等傳統信息傳播媒介與渠道,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極具取代傳統媒介之勢,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效率的大大提高。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自主掌控時間,自己選擇信息內容,自己進行感興趣的信息搜索,人們的自主權已經被互聯網解放,所以一時間,以互聯網為主的新興媒體風靡全世界,給人們的生活沖擊很大。但是隨著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信息的真假逐漸難以分清,很多時候,人們從互聯網上獲取的信息是假的,特別是在經濟以及金融領域,詐騙或者陷阱形式層出不窮,所以有一利就會有一弊,信息數量上的增長,與信息的真實性逐漸呈現反比關系。這便是目前網絡環境中的新聞與輿論的特點之一。
(2)網絡新聞與輿論容易鼓動群眾情緒。因為新聞具有傳播性,而傳統的新聞播出形式往往都是通過電視與廣播,但是經過電視或者廣播播出的新聞或者信息內容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并且加以整理之后的,所以普通大眾對于新聞都持嚴肅態度,因為在大眾的心中,由電視所傳播出的新聞都是真實的,權威的。但是隨著互聯網新興媒體的普及,信息又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全社會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互聯網的每一寸空間,習慣于從電視或者廣播中獲取信息的人們面對互聯網,第一次失去了自信與內心依靠,在信息真假要由自己來進行辨別的時代里,很多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正是因為這一點,當帶有權威性的新聞出現在互聯網上時,很容易煽動大眾情緒,而作為第三種形式的新興媒體,國家正在努力開發其新聞媒介的價值所在,因為互聯網在信息傳播速度、形式以及范圍方面,要遠遠高于普通媒體。
(3)話語權新中國成立之后導致網絡新聞與輿論容易泛濫。互聯網的出現,一度沖擊了大眾的日常生活,因為不僅能夠實現地球村,而且每個能夠在網絡上進行通話的人,都能夠將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甚至是牢騷,都能夠在互聯網上留下記錄,互聯網的這一處特點,全面解放了人們的話語權,人們終于找到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平臺,這個平臺之上,人們可以說自己平時不敢說的話,即時發布自己身邊的各種信息給互聯網上的朋友。
從互聯網所提供的一種功能上看,很多別有心機的人便可以利用互聯網的這個特點做文章,所以互聯網新聞與輿論往往很容易泛濫,不容易管理。例如,在社會敏感性問題上,總是互聯網起主導作用,之后傳統媒體接連跟上,成梯次對一件事情進行報道,可見互聯網的迅捷與敏感,因為群眾的話語權被解放,所以新聞或者輿論就容易泛濫。
2 如何做好網絡環境新聞與輿論的引導
(1)加強重點、權威網站建設和評定。網絡信息具有真假難辨、傳播范圍廣、容易煽動群眾情緒等特點,那么對于如何管理和加強網絡新聞與輿論的引導就非常重要。根據網絡的硬件拓撲結構以及網站特點,重要信息的發布通常都是從大型、權威網站進行發布,這樣才能夠更具說服力。而對于大型、重點、權威網站的建設和維護,就能夠從信息發布源頭起到監督和鑒別作用,這類似于傳統媒體的信息處理和發布方式,但是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們胡亂猜想或者曲解傳播。維護重點網站、權威網站、政府網站的權威性以及影響力,是確保新聞和輿論的根本。
(2)加強網絡媒體信息發布與管理。對于網絡中的媒體信息發布環節,因為各種信息的來源和渠道不同,發布源頭也不盡相同,在很多時候,信息不是由權威網站發布出來的,而是經常由一些地方網站、個人網站進行公布,尤其是一些即時信息或者爆料消息。權威網站一般對于信息的發布存在檢查、核實步驟,并且對信息內容要進行檢查,所以消息一般官方化嚴重,但是從一些地方網站或者個人網站發布出來的消息或者新聞,往往不會經過這一步驟,所以這種信息往往比較生鮮。不過因為這種信息沒有經過論證或者篩選,發布者的信息發布意圖不明顯,不能夠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信息的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娛樂意圖,所以對于網絡環境下新聞和輿論的引導,在大部分時間中要對這種信息進行管制,從發布渠道一直到信息內容,經由第三方審核之后再進行發布,這樣才能夠產生公信力。
(3)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適當結合互相監督。當網絡媒體中的新聞和輿論經常不受控制、產生輿論偏激流傳造成群眾情緒或者意見相左時,往往需要傳統媒體出面對事實進行更正和澄清,所以網絡媒體中的新聞與輿論輿情需要與傳統媒體相結合,這樣才能夠給網絡媒體帶來誠信和公信力,因為當互聯網中出現或者已經存在某一不確定的消息或者新聞時,如果傳統媒體能夠跟上并且對其進行證明,那么無疑在群眾的心中對網絡媒體的信任會大大增強。
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于某種率先經由互聯網發布的敏感信息,當這種信息已經被群眾知曉并且產生了一定能量的輿論力量時,傳統媒體的介入往往能夠澄清事實,給予群眾最終的答案和輿論方向,為群眾討論定下基調,這種效果屢試不爽,因為這正是網絡媒體借助傳統媒體公信力對自己所發布的信息進行澄清的最好方式。
3 結語
網絡環境中的新聞和輿論,在今天已經成為信息發布和新聞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新興媒體,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力量的載體,逐漸趕超傳統媒體影響力,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實現地球村的互聯網將逐漸替代傳統媒體,屆時處于網絡環境中的新聞以及輿論也將更加真實、權威并且可信。我國網絡相關部門目前已經逐漸完善網絡環境管理制度和機制,對于網絡信息的傳播、網絡環境的清潔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胡鈺.新聞與輿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2] 張志彬,王戰平.論突發事件網絡輿論的引導方法[J].情報探索,2007(8).
[3] 王璜,陳正輝.略論網絡輿論及其引導[J].揚州大學學報,2007(3).
[4] 孟威.完善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10-11.
[5] 譚偉.網絡輿論的概念和特征[J].湖南社會科學,2003(5).
作者簡介:張家嘉(1986—),女,遼寧撫順人,研究生,渤海大學文學院傳播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