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鋒
【摘要】 目的:觀察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方法:通過觀察13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前后腰腿疼痛及肢體功能改善的情況,評價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術前、術后及末次隨訪時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評估腰椎功能改善情況。結果:治愈15例,顯效72例,有效37例,總有效率為93.9%。所有患者腰痛VAS評分從術前的(7.16±2.32)分下降到(1.63±1.3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JOA評分從術前(11.71±4.63)分上升到(25.47±3.2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療效滿意、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明顯、不破壞脊柱的穩定性等優點。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椎間孔鏡; 臭氧; 療效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病,近處來,隨著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逐年增多,其治療方法也更加豐富,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微創治療逐步成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方法。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12月使用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32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32例患者中,男83例,女49例;年齡23~71歲,平均48.6歲;病程7 d~20年。L3/4突出6例,L4/5突出69例,L5/S1突出50例,L4/5及L5/S1雙節段突出7例。初次接受手術治療者117例,術后復發再次手術者15例;合并椎管狹窄無明顯間歇性跛行患者52例,下肢感覺異常者93例,肌力下降者48例。術前患者全部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評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ales,JOA)評估腰椎功能。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1)入選標準:患者有明顯的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經保守治療6個月效果不佳者;急性腰椎間盤突出有明確神經根損害,有肌力下降和/或皮膚感覺障礙者;CT及磁共振有明確腰椎間盤突出者。(2)排除標準:椎管腫瘤、畸形患者,腰椎滑脫等腰椎不穩患者;有明顯椎管骨性狹窄,椎管矢狀徑小于10 mm且有明顯間歇性跛行癥狀的患者;椎間盤炎、腰椎結核等患者;其他不適合行椎間孔鏡手術的患者。
1.3 手術方法 本組患者均使用北京中科恒健國際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Target Wang第2代椎間孔鏡及意大利歐恩蘭E30臭氧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全部采用THESSYS技術,根據患者髓核突出的位置、大小及患者情況采用不同入路,一般常用入路有后路椎板間入路、后外側椎間孔入路或安全三角區入路、遠外側水平入路等[1-2]。以L5/S1椎間盤左側突出采用左側椎板間入路為例,術中首先使用C型臂X光機定位,取L5/S1椎間隙正中左側旁開1.5 cm為穿刺點,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及大單,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用18 G(或國產12號)穿刺針垂直穿刺進入椎間盤內,C型臂X光機定位顯示:正位針尖在小關節突內側緣,側位針尖在椎間隙中后1/3處。注入碘海醇及亞甲藍9:1混合液3 mL造影染色,透視觀察椎間盤的內部結構,了解纖維環是否破裂;同時把髓核染成藍色,以利于手術中組織的辨認。通過穿刺針置入導針,拔出穿刺針,于穿刺點做一0.7 cm的直切口,沿導針逐級置入擴張套管,置入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定位顯示工作套管位于椎間隙椎體后緣。連接椎間孔鏡影像系統,分次取出已染色的髓核。用雙極射頻熱凝修復損傷的纖維環。退出椎間孔鏡,置入穿刺針至椎間盤中后1/3處,用濃度為30 mg/L的臭氧20 mL加壓沖擊,脫水、固縮髓核。退針至側隱窩內口處,推空順利,回抽無出血及腦脊液后,注入濃度為30 mg/L的臭氧10 mL,以減輕神經根水腫和粘連,減輕無菌性炎癥。術畢拔針,縫合切口。
1.4 術后處理 術后臥床24 h后帶腰圍下床活動。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甘露醇、甲鈷胺治療,術后3 d左右出院。患者術后6周內禁止重體力勞動及劇烈體育鍛煉。
1.5 隨訪及療效評價 術后分別于1、3、6個月定期隨訪,評價腰痛、患肢疼痛、麻木、肌力改善情況。臨床結果評定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評估腰椎功能改善情況。改善率=[(術后JOA評分-術前JOA評分)/(29-術前JOA評分)]×100%,改善率為100%時為治愈,大于60%為顯效,25%~60%為有效,小于25%為無效。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如果患者因誤診或隨訪期間因效果不滿意而進行二次手術者均評價為差。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者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者及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132例患者中治愈15例,顯效72例,有效3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3.9%。8例無效患者中2例轉為開放式半椎板切除椎間盤髓核摘除術,4例患者行二次椎間孔鏡手術,2例患者保守治療。
2.2 手術前后VAS及JOA評分比較 手術后患者VAS評分較手術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隨時間延長,VAS評分下降趨勢明顯。手術后患者JOA評分較手術前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隨時間延長,JOA評分上升趨勢明顯,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患者VAS及JOA評分比較(x±s) 分endprint
時間 VAS評分 JOA評分
手術前(n=132) 7.16±2.32 11.71±4.63
術后3 d(n=132) 2.64±1.81 19.64±3.81
術后1個月(n=132) 1.96±1.66 23.06±3.66
術后3個月(n=132) 1.68±1.49 24.78±3.49
術后6個月(n=132) 1.63±1.37* 25.47±3.22*
*與手術前比較,P<0.05
3 討論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 腰椎間盤長期承受體重壓力,腰部活動頻繁,易造成椎間盤磨損,從而產生退行性變。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用力過度、姿勢或體位不正確等,使腰椎間盤受力不當,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椎間盤輕微損害,日積月累,會加重椎間盤退變的程度。隨年齡增加,椎間盤血液循環逐漸減少,缺血缺氧,損傷后更難以修復。如遇突然腰部外傷,姿勢不當,腹內壓增高等誘發因素,便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
3.2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疼痛的機制
3.2.1 機械壓迫學說 機械壓迫神經根是引起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使神經根處于緊張狀態,容易損傷,繼而發生無菌性炎癥和水腫,導致神經根內張力增高,更加加重了肢體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的程度。
3.2.2 化學性神經根炎癥學說 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后,髓核從裂口中溢出。由于神經根無束膜化學屏障,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質對神經根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同時釋放大量的不同種類的炎癥化學因子,因而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癥,導致神經根性放射痛。
3.2.3 椎間盤免疫學說 髓核組織是無血管的封閉組織,與周圍血液循環無接觸,故髓核組織被排除在機體的免疫機制之外。當纖維環破裂后,髓核溢出,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質成為抗原,從而產生免疫反應。
3.3 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勢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是椎間盤手術治療的發展趨勢,常用技術為YESS技術和THESSYS技術[3-4]。YESS技術是將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經椎間孔置入椎間隙內摘除髓核,而THESSYS技術是將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置入椎管內摘除突出的髓核[4-6]。YESS技術適用于椎間盤源性腰痛及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THESSYS技術適用于旁中央型及椎間孔型椎間盤突出的患者[7]。目前此兩項技術均已相對成熟,其適應證也在不斷擴大,可采取多種入路對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突出髓核進行摘除。和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使用椎間孔鏡治療術后滿意率與腰椎板開窗髓核切除術相當[8]。和椎間盤鏡療效相當,但比椎間盤鏡更加微創[9]。使用雙極射頻對椎間盤、炎性包膜、破裂的纖維環及周圍的肉芽組織進行熱凝治療,使纖維環缺損處皺縮,椎間盤內炎性物質消融,即能修復破裂的纖維環,又能消融長入纖維環裂隙內的過敏的神經終末感受器[10]。椎間孔鏡的優勢:(1)手術切口小,約0.7 cm,患者創傷小、痛苦小,出血少,術后住院及臥床時間短、恢復快[11-12]。(2)手術入路是基于軟組織擴張,而不是切開,不破壞脊柱的骨性結構,不破壞椎旁肌肉及韌帶,不損害脊柱的生物力學功能,故不會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對神經及椎管內結構無損傷,術后不會形成瘢痕[10]。(3)THESSYS技術只對突出的髓核進行摘除,擴張套管及工作套管均不進入椎間盤內,不會加重纖維環的損傷,因而創傷更小。(4)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患者意識清楚,便于醫患溝通,減少了麻醉的風險及神經根損傷的幾率。(5)即使疼痛緩解不滿意,該技術也不會影響采用其他方式進一步手術治療。(6)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安全,易于掌握學習。
3.4 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理
3.4.1 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 臭氧主要作用于髓核,對纖維環和其他組織無任何損傷[13]。臭氧注入椎間盤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髓核細胞膜和細胞內結構破壞,造成細胞變性壞死、細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喪失,使髓核滲透壓降低,從而導致水分丟失,髓核體積縮小,從而達到使突出髓核回縮、解除神經根壓迫的目的[14]。
3.4.2 抗炎作用 臭氧可刺激氧化酶過度表達,中和炎癥反應中過量產生的反應性氧化產物,通過拮抗炎癥反應中釋放的免疫因子、炎癥介質,擴張血管,改善回流,減輕神經根的水腫及粘連,達到抗炎的目的[15]。
3.4.3 鎮痛作用 臭氧注射后可抑制無髓損傷感受器纖維,激活機體的抗損傷系統,并通過刺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腦啡肽等物質,從而達到鎮痛作用。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癥目前技術成熟,操作簡單,療效滿意,具有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不破壞脊柱穩定性等優點,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閆家智,林欣,潘海濤,等.經皮椎間孔鏡下治療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入路選擇[J].醫學研究雜志,2011,40(12):52-54.
[2]吳建軍,劉春華,陳齊勇,等.經皮側方入路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3,34(2):123-126.
[3]趙學軍,左玲,傅志儉,等.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1):8-12.
[4]周躍,李長青,王建,等.椎間孔鏡YESS與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骨科雜志,2010,30(3):225-231.
[5]Yeung A T.Minimally invasive disk surgery with the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YESS)[J].Surg Technol Int,1999,8(2):267-277.
[6]Hoogland T.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foraminoplast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J].Surg Technol Orthop and Traumatol,2003,40(5):55-120.
[7]趙偉,李長青,周躍,等.經皮椎間孔鏡下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3):1191-1195.
[8]顧勇杰,陳其昕.經皮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6,27(4):216-218.
[9]吳小程.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2009,30(3):18-20.
[10]李振宙,吳聞文,侯樹勛,等.側后路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射頻熱凝纖維環成形術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4):332-335.
[11]趙正旭,何俊,王瑋琦,等.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J].中醫正骨,2010,22(7):67-68.
[12]高國勇,陳廖斌,鎮萬新,等.經皮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5):423-425.
[13]陳洋,曾德清,萬仲賢.臭氧介入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6,3(4):51-52.
[14]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臭氧對髓核超微結構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1,10(3):161-163.
[15]何曉峰,俞志堅,陳勇,等.經皮穿刺O2O3混合氣體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9):828-829.
(收稿日期:2014-04-2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時間 VAS評分 JOA評分
手術前(n=132) 7.16±2.32 11.71±4.63
術后3 d(n=132) 2.64±1.81 19.64±3.81
術后1個月(n=132) 1.96±1.66 23.06±3.66
術后3個月(n=132) 1.68±1.49 24.78±3.49
術后6個月(n=132) 1.63±1.37* 25.47±3.22*
*與手術前比較,P<0.05
3 討論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 腰椎間盤長期承受體重壓力,腰部活動頻繁,易造成椎間盤磨損,從而產生退行性變。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用力過度、姿勢或體位不正確等,使腰椎間盤受力不當,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椎間盤輕微損害,日積月累,會加重椎間盤退變的程度。隨年齡增加,椎間盤血液循環逐漸減少,缺血缺氧,損傷后更難以修復。如遇突然腰部外傷,姿勢不當,腹內壓增高等誘發因素,便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
3.2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疼痛的機制
3.2.1 機械壓迫學說 機械壓迫神經根是引起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使神經根處于緊張狀態,容易損傷,繼而發生無菌性炎癥和水腫,導致神經根內張力增高,更加加重了肢體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的程度。
3.2.2 化學性神經根炎癥學說 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后,髓核從裂口中溢出。由于神經根無束膜化學屏障,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質對神經根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同時釋放大量的不同種類的炎癥化學因子,因而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癥,導致神經根性放射痛。
3.2.3 椎間盤免疫學說 髓核組織是無血管的封閉組織,與周圍血液循環無接觸,故髓核組織被排除在機體的免疫機制之外。當纖維環破裂后,髓核溢出,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質成為抗原,從而產生免疫反應。
3.3 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勢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是椎間盤手術治療的發展趨勢,常用技術為YESS技術和THESSYS技術[3-4]。YESS技術是將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經椎間孔置入椎間隙內摘除髓核,而THESSYS技術是將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置入椎管內摘除突出的髓核[4-6]。YESS技術適用于椎間盤源性腰痛及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THESSYS技術適用于旁中央型及椎間孔型椎間盤突出的患者[7]。目前此兩項技術均已相對成熟,其適應證也在不斷擴大,可采取多種入路對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突出髓核進行摘除。和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使用椎間孔鏡治療術后滿意率與腰椎板開窗髓核切除術相當[8]。和椎間盤鏡療效相當,但比椎間盤鏡更加微創[9]。使用雙極射頻對椎間盤、炎性包膜、破裂的纖維環及周圍的肉芽組織進行熱凝治療,使纖維環缺損處皺縮,椎間盤內炎性物質消融,即能修復破裂的纖維環,又能消融長入纖維環裂隙內的過敏的神經終末感受器[10]。椎間孔鏡的優勢:(1)手術切口小,約0.7 cm,患者創傷小、痛苦小,出血少,術后住院及臥床時間短、恢復快[11-12]。(2)手術入路是基于軟組織擴張,而不是切開,不破壞脊柱的骨性結構,不破壞椎旁肌肉及韌帶,不損害脊柱的生物力學功能,故不會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對神經及椎管內結構無損傷,術后不會形成瘢痕[10]。(3)THESSYS技術只對突出的髓核進行摘除,擴張套管及工作套管均不進入椎間盤內,不會加重纖維環的損傷,因而創傷更小。(4)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患者意識清楚,便于醫患溝通,減少了麻醉的風險及神經根損傷的幾率。(5)即使疼痛緩解不滿意,該技術也不會影響采用其他方式進一步手術治療。(6)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安全,易于掌握學習。
3.4 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理
3.4.1 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 臭氧主要作用于髓核,對纖維環和其他組織無任何損傷[13]。臭氧注入椎間盤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髓核細胞膜和細胞內結構破壞,造成細胞變性壞死、細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喪失,使髓核滲透壓降低,從而導致水分丟失,髓核體積縮小,從而達到使突出髓核回縮、解除神經根壓迫的目的[14]。
3.4.2 抗炎作用 臭氧可刺激氧化酶過度表達,中和炎癥反應中過量產生的反應性氧化產物,通過拮抗炎癥反應中釋放的免疫因子、炎癥介質,擴張血管,改善回流,減輕神經根的水腫及粘連,達到抗炎的目的[15]。
3.4.3 鎮痛作用 臭氧注射后可抑制無髓損傷感受器纖維,激活機體的抗損傷系統,并通過刺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腦啡肽等物質,從而達到鎮痛作用。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癥目前技術成熟,操作簡單,療效滿意,具有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不破壞脊柱穩定性等優點,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閆家智,林欣,潘海濤,等.經皮椎間孔鏡下治療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入路選擇[J].醫學研究雜志,2011,40(12):52-54.
[2]吳建軍,劉春華,陳齊勇,等.經皮側方入路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3,34(2):123-126.
[3]趙學軍,左玲,傅志儉,等.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1):8-12.
[4]周躍,李長青,王建,等.椎間孔鏡YESS與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骨科雜志,2010,30(3):225-231.
[5]Yeung A T.Minimally invasive disk surgery with the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YESS)[J].Surg Technol Int,1999,8(2):267-277.
[6]Hoogland T.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foraminoplast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J].Surg Technol Orthop and Traumatol,2003,40(5):55-120.
[7]趙偉,李長青,周躍,等.經皮椎間孔鏡下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3):1191-1195.
[8]顧勇杰,陳其昕.經皮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6,27(4):216-218.
[9]吳小程.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2009,30(3):18-20.
[10]李振宙,吳聞文,侯樹勛,等.側后路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射頻熱凝纖維環成形術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4):332-335.
[11]趙正旭,何俊,王瑋琦,等.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J].中醫正骨,2010,22(7):67-68.
[12]高國勇,陳廖斌,鎮萬新,等.經皮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5):423-425.
[13]陳洋,曾德清,萬仲賢.臭氧介入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6,3(4):51-52.
[14]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臭氧對髓核超微結構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1,10(3):161-163.
[15]何曉峰,俞志堅,陳勇,等.經皮穿刺O2O3混合氣體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9):828-829.
(收稿日期:2014-04-2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時間 VAS評分 JOA評分
手術前(n=132) 7.16±2.32 11.71±4.63
術后3 d(n=132) 2.64±1.81 19.64±3.81
術后1個月(n=132) 1.96±1.66 23.06±3.66
術后3個月(n=132) 1.68±1.49 24.78±3.49
術后6個月(n=132) 1.63±1.37* 25.47±3.22*
*與手術前比較,P<0.05
3 討論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 腰椎間盤長期承受體重壓力,腰部活動頻繁,易造成椎間盤磨損,從而產生退行性變。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用力過度、姿勢或體位不正確等,使腰椎間盤受力不當,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椎間盤輕微損害,日積月累,會加重椎間盤退變的程度。隨年齡增加,椎間盤血液循環逐漸減少,缺血缺氧,損傷后更難以修復。如遇突然腰部外傷,姿勢不當,腹內壓增高等誘發因素,便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
3.2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疼痛的機制
3.2.1 機械壓迫學說 機械壓迫神經根是引起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使神經根處于緊張狀態,容易損傷,繼而發生無菌性炎癥和水腫,導致神經根內張力增高,更加加重了肢體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的程度。
3.2.2 化學性神經根炎癥學說 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后,髓核從裂口中溢出。由于神經根無束膜化學屏障,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質對神經根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同時釋放大量的不同種類的炎癥化學因子,因而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癥,導致神經根性放射痛。
3.2.3 椎間盤免疫學說 髓核組織是無血管的封閉組織,與周圍血液循環無接觸,故髓核組織被排除在機體的免疫機制之外。當纖維環破裂后,髓核溢出,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質成為抗原,從而產生免疫反應。
3.3 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勢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是椎間盤手術治療的發展趨勢,常用技術為YESS技術和THESSYS技術[3-4]。YESS技術是將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經椎間孔置入椎間隙內摘除髓核,而THESSYS技術是將工作套管和椎間孔鏡置入椎管內摘除突出的髓核[4-6]。YESS技術適用于椎間盤源性腰痛及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THESSYS技術適用于旁中央型及椎間孔型椎間盤突出的患者[7]。目前此兩項技術均已相對成熟,其適應證也在不斷擴大,可采取多種入路對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突出髓核進行摘除。和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使用椎間孔鏡治療術后滿意率與腰椎板開窗髓核切除術相當[8]。和椎間盤鏡療效相當,但比椎間盤鏡更加微創[9]。使用雙極射頻對椎間盤、炎性包膜、破裂的纖維環及周圍的肉芽組織進行熱凝治療,使纖維環缺損處皺縮,椎間盤內炎性物質消融,即能修復破裂的纖維環,又能消融長入纖維環裂隙內的過敏的神經終末感受器[10]。椎間孔鏡的優勢:(1)手術切口小,約0.7 cm,患者創傷小、痛苦小,出血少,術后住院及臥床時間短、恢復快[11-12]。(2)手術入路是基于軟組織擴張,而不是切開,不破壞脊柱的骨性結構,不破壞椎旁肌肉及韌帶,不損害脊柱的生物力學功能,故不會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對神經及椎管內結構無損傷,術后不會形成瘢痕[10]。(3)THESSYS技術只對突出的髓核進行摘除,擴張套管及工作套管均不進入椎間盤內,不會加重纖維環的損傷,因而創傷更小。(4)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患者意識清楚,便于醫患溝通,減少了麻醉的風險及神經根損傷的幾率。(5)即使疼痛緩解不滿意,該技術也不會影響采用其他方式進一步手術治療。(6)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安全,易于掌握學習。
3.4 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理
3.4.1 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 臭氧主要作用于髓核,對纖維環和其他組織無任何損傷[13]。臭氧注入椎間盤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髓核細胞膜和細胞內結構破壞,造成細胞變性壞死、細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喪失,使髓核滲透壓降低,從而導致水分丟失,髓核體積縮小,從而達到使突出髓核回縮、解除神經根壓迫的目的[14]。
3.4.2 抗炎作用 臭氧可刺激氧化酶過度表達,中和炎癥反應中過量產生的反應性氧化產物,通過拮抗炎癥反應中釋放的免疫因子、炎癥介質,擴張血管,改善回流,減輕神經根的水腫及粘連,達到抗炎的目的[15]。
3.4.3 鎮痛作用 臭氧注射后可抑制無髓損傷感受器纖維,激活機體的抗損傷系統,并通過刺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腦啡肽等物質,從而達到鎮痛作用。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癥目前技術成熟,操作簡單,療效滿意,具有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不破壞脊柱穩定性等優點,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閆家智,林欣,潘海濤,等.經皮椎間孔鏡下治療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入路選擇[J].醫學研究雜志,2011,40(12):52-54.
[2]吳建軍,劉春華,陳齊勇,等.經皮側方入路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3,34(2):123-126.
[3]趙學軍,左玲,傅志儉,等.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1):8-12.
[4]周躍,李長青,王建,等.椎間孔鏡YESS與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骨科雜志,2010,30(3):225-231.
[5]Yeung A T.Minimally invasive disk surgery with the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YESS)[J].Surg Technol Int,1999,8(2):267-277.
[6]Hoogland T.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foraminoplast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J].Surg Technol Orthop and Traumatol,2003,40(5):55-120.
[7]趙偉,李長青,周躍,等.經皮椎間孔鏡下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3):1191-1195.
[8]顧勇杰,陳其昕.經皮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6,27(4):216-218.
[9]吳小程.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2009,30(3):18-20.
[10]李振宙,吳聞文,侯樹勛,等.側后路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射頻熱凝纖維環成形術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4):332-335.
[11]趙正旭,何俊,王瑋琦,等.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J].中醫正骨,2010,22(7):67-68.
[12]高國勇,陳廖斌,鎮萬新,等.經皮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5):423-425.
[13]陳洋,曾德清,萬仲賢.臭氧介入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6,3(4):51-52.
[14]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臭氧對髓核超微結構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1,10(3):161-163.
[15]何曉峰,俞志堅,陳勇,等.經皮穿刺O2O3混合氣體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9):828-829.
(收稿日期:2014-04-2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