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維琴
摘要:高中音樂教育是學生在課堂接受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階段,是進一步培養高中生音樂審美意識與音樂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有效的激勵高中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動機,將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接受音樂、學習音樂、認知音樂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更好的實現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輔相成。
關鍵詞:高中生 音樂課堂 動機激勵 音樂文化 認知
高中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延續。高中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學習程度都與之前所受音樂教育層次有一定區別,學生們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與靈活性。因此,高中音樂課堂在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上也就相應需要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程度。針對高中音樂課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等基本理念所提出的要求,筆者認為“動機激勵”無疑成為有效實現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動機激勵之條件論
對于高中音樂課堂來說,欲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動機激勵首先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包含主客觀雙方面因素。主觀方面即學生自身的內驅力;客觀方面即與學生所受之外引力有關,合此二“力”乃動機激勵的必備條件。
首先,從學生內驅力角度來講,主要是源自學生自身的求知觀念以及對音樂的審美意識。音樂伴隨著社會、科技、文化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并伴隨著人們觀念的更新和意識的轉變而不斷變化。當今音樂的多元化、傳播媒介的發達,使得高中生對于音樂的渴望有自身特定的需求,也刺激了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上對音樂相關知識的訴求。而不同的學生對于多樣化的音樂的喜愛、了解與認識又不盡相同。在音樂課堂中,學生用耳、用眼來聽、賞不同的音樂,用學習的音樂知識解釋、分析音樂,再加之教師對學生審美意識合理、正確的引導,不但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更有利于學生學習音樂的動機激勵。
其次,從外引力角度來講,主要是指學生所處之時代氛圍與文化環境。當今社會中的高中生正處在一個時代飛速發展的社會之中。音樂文化的日新月異影響著學生的音樂接受和認知行為。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音樂和通俗音樂。這些音樂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借助著電視、網絡等多樣化的音樂傳播媒介輻射著世界的每個角落,也影響著當今高中生的音樂生活。
二、動機激勵之實踐論
高中音樂課堂動機激勵的實用意義在于其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教師與學生雙方在音樂課堂上的互動都是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音樂活動——教師啟發、引導、輔助學生了解和認知音樂,學生接受、體會、反饋相關訊息并將其轉化、吸收為自己的音樂素養。因此,音樂課堂的實踐性是動機激勵的直接方式,其可以歸納為集中與分散、重點與一般兩組類型。
集中實踐的優點在于它的集中統一性,是音樂課堂上教師普遍使用的方式。通過集中實踐可以使得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形成一個完整的音樂課堂環境和氛圍。而分散實踐則可讓教師針對學生對音樂文化的不同需求,深入到每個學生中間進行單獨引導。在音樂課堂上可以通過分性別、分組別等方式結合學生自身對音樂的喜好與個性采用不同的實踐方式來實現動機激勵。
重點與一般這一組實踐方式在音樂課堂上也起到一定的動機激勵作用。所謂重點,即選擇有音樂特長的學生作為實踐主體,培養他們成為音樂課堂上音樂實踐活動的骨干分子。所謂一般,則是針對普通大多數學生而言,培養他們對于音樂的接受力與愛好心。對于此種方式,教師應努力創造適應一般學生之通俗易懂、操作簡單的音樂活動形式,鼓勵他們大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課堂的實踐環節中來,逐步形成對音樂文化的興趣,融入到音樂課堂中。
集中與分散、重點與一般這兩類型的課堂音樂實踐形式既相互區別又相互關聯,如果在高中音樂課堂中能做到這兩組類型的恰當結合,必將更好的激勵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學習動機。
三、動機激勵之作用論
高中生音樂課堂的動機激勵實質上是提高學生對于音樂文化認識的一個過程。從音樂課堂教與學的規律出發,可以總結出動機激勵的相關作用,即學生對于音樂的直觀感知,學生認知音樂的信息反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意識。
(一)直觀感知
教師在高中音樂課堂中多以聽賞為主要方式向學生輸送音樂文化訊息。如果僅僅憑借教師“獨角戲”般的口頭講授,并不能很好的令課堂里的學生深刻、真切的感知音樂。因此,可以在借助聽覺媒體、視覺媒體以及視聽兩用媒體的應用基礎上,綜合音樂的聲音、形象、表演等載體完成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親身示范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對講授內容構成鮮明、確切的體驗,也便于高中生在音樂課堂中學習動機的激勵。
(二)信息反饋
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一味的接受教師輸出的音樂知識難免會導致音樂課堂的呆板與清冷。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則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已知音樂知識進行消化、吸收。音樂課堂的信息反饋并不是學生被動的反映,而是在教師授課期間或之后學生主動收集的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情況反映。此外,信息反饋還應注意真實性與及時性,這對于高中生在音樂課堂動機激勵有較直接的作用。
(三)認知創新
與其他學習一樣,音樂的學習也是一個不斷質變和升華的過程。同時,音樂課堂的學習也是學生對音樂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一個上升過程。在實現高中生動機激勵時,啟發學生積極吸納音樂文化知識,打破傳統的教與學方式,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能動性和想象力,讓每個學生主動、大膽的探求音樂內涵與外延,這也是高中音樂課堂中動機激勵作用的重要體現。
四、結語
21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走進了一個新的改革時代。對高中音樂課程的改革與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也是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體現。高中生作為高中音樂課堂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中的表現直接反應了高中音樂教學乃至高中素質教育的成果。有效的動機激勵不但可以成為促進高中音樂課堂更加活躍、更加生動的催化劑,還成為了高中生音樂文化學習和認知的重要平臺。在高中生的音樂課堂上實現動機激勵,是每一位高中音樂教師皆應具備的能力,也是實現高中生音樂素質教育的關鍵點,更是提高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前.音樂美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2][美]哈羅德·艾伯利斯,查理斯·霍弗,羅伯特·克勞特曼.音樂教育原理[M].劉沛,任愷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3][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M].熊蕾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