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梅
摘 要:高效課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一點見解,和同行們分享,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高效課堂;活動設計;策略
作為一線教師來說,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打造高效課堂,就是我們落實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最終目標。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怎樣做才能達到高效呢?這里我想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和理解。
一、高效課堂可理解為“改、革、開、放”
改:①教師要改變舊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規律、學科規律設計教學,從實際出發。即,從本地、本校、學生學情和課堂實情出發來設計教學,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較大的提升,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發展。
②改變以往過分注重學生認知因素的定式思維模式而忽略了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的培養,以“教”導“學”,給學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創造的機會,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③改良課堂模式,改進教育教學方式,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革:新課改就是一場教育界的技術革命,實現課堂模式轉換,把課堂由落后的(唯我獨尊)、封閉的、單一的(課堂設計)“小賣部”,轉化為先進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復合型(課堂內容)、開放型、多元化(課堂設計)的“大型超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面向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做到教學相長。
開:①做開明的老師,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走下高高的講臺,熱愛、信任、關懷學生,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賞識學生,真正做到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溝通,和學生融為一體。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思想共享、體驗共享、智慧共享”。
②開放的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活動都要使他們有所得。把話語權、自主權還給學生,“課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課堂求發展”。學生能自己看懂的知識內容老師少講或不講,學生通過自學掌握知識老師引導和指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展示。
③開心的學生,課堂教學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興趣、表現欲,讓學生感受成功,增強自信心,享受學習,體驗成長的快樂。
放:①老師要堅持學習,放開膽子,邁開步子,立足實際(國情、校情、班性、學情)深入實踐,大膽探索,不斷進步。
②放心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大膽參與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學生資源(非智力資源:興趣、好奇心、求知欲、表現欲。智力資源: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優化課堂模式,讓學生體驗課堂帶給他們的滿足、自信和快樂。
二、高效課堂的設計策略
課堂怎樣才能達到高效呢?首先要立足校情、立足學情,從課堂出發,不斷夯實我們的教學功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完善教學管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其次,課堂活動的設計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1.課堂活動設計要有目標性、目的性。無論是導課,還是情景設置,或者是問題設計都要根據課標和教材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來設計活動,要讓學生盡快了解活動與所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不能把學生引入歧途而偏離了學習內容。尤其在生成部分,老師要把握好,既不能固守預設,也不能隨意生成。
2.課堂設計要有可操作性、層次性和趣味性。活動設計要有層次,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課堂活動的場所是教室,對象是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學習方式不一、接受程度不一,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要因時、因地、因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其中,并樂在其中。尤其是習題設計必須要有梯度并采用多種方式,比如說分層去處理。
3.活動設計組織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分組活動是很好的課堂組織形式,它便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交流,同時也降低了教師輔導的難度和廣度,但是學生的隨意性大,如果不進行合理分組、科學分組并嚴密組織學生的話就達不到以好帶差的、自主學習的目的,而是“課堂討論兵擾兵,成果展示官代兵”,甚至出現亂堂的現象,從而大大降低了課堂的高效性。因此,分組要注意學生的性別、性格、能力、學習水平,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分組活動還應該注意活動任務的合理分配,讓每一個組員都積極參與所有的問題,不能把每一次相同的任務分給同一個人,也不能把學習任務固定分在哪一個組上。
4.活動設計的靈活性、前瞻性和深刻性。課堂就是學生從不知到有知,從少知到多知,從膚淺到深刻的過程,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暴露他們的問題,然后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理解、掌握和表達的具體情況,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要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多下功夫、多思考,而不是只做“花架子”,只圖“熱鬧”,只走形式而忽略了掌握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這一重要目的。
5.課堂活動設計要能貼近學生的實際,一是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二是學生本身實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愛好興趣,他們關注的熱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三是學生的學習實際,也就是學生的學情,引導和啟發學生去渴望獲得新的知識。
6.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和信息,學生、教師、環境都是信息,在教學過程中讓這些信息最大化地為教學服務,是我們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關注的。
7.課堂活動中的“動”與“靜”。動,不是騷動,不是浮動,也不是躁動,是心動,是行動,是激動。更多時候不是身體的動,形式上的動,而是思維的動,內在的動。也就是說應該是動靜結合,動而井然有序、靜而智慧生成的愉快而和諧的課堂。
8.反饋與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要通過反饋才能體現,反饋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檢驗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依據。評價分教師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評價時教師既要客觀還要從學生的主觀方面進行合情合理并給予中肯的評價,更要從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的表現。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不是給學生增加心理負擔和不必要的壓力。
以上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隨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需要不斷實踐、反思、總結,才能得到進一步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