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葵蘭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會計人才的高素質要求,指出了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育與中小企業就會計人才素質需求之間的矛盾,提出了高職院校為中小企業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小企業;會計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9-0040-03
中小企業作為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資金運動相對集中,機制靈活,對知識全面、對綜合素質高的會計人才需求強烈。尤其在加入WTO后,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日趨國際化,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了。中小企業要求會計人才具有經營管理的專業背景,掌握多種學科的相關知識,能有效融合、綜合運用的創新型人才。這類人才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并且要具備此項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能正確對待競爭、挑戰、機遇,能關心他人、與人共處,能滿足市場需求,為社會所用,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為滿足中小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要,高職院校應有的放矢地加強學生高素質的培養。
一、中小企業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高素質要求
(一)專業素質
專業素質包含專業基礎素質和專業應用素質。專業基礎素質包括高職會計專業大學生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自學素質的把握。專業應用素質是高職會計專業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效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務的有關行為。高職會計專業大學生掌握的會計、經濟、管理和其他相關的基礎知識是其畢業求職的基礎,通過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獲得的專業技術能力的資格認證和畢業證書是通向用人單位的準入資格。
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的要求不僅限于本專業,而是要體現為一定深度和一定廣度的綜合性。深度體現在對會計知識的歷史、現狀的掌握和應用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判斷,廣度體現在對生產、金融、稅務、營銷等經濟管理相關知識以及數學、邏輯學、行為學等基礎知識的了解。此外,專業素質還表現為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中小企業會計人員一般接受培訓和知識更新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他們應該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以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
(二)職業道德素質
中小企業要求一名優秀的會計人才應具備敬業愛崗、誠實守信、堅持準則、廉潔自律、刻苦耐勞、謙和公正的職業道德素質。
(三)溝通與團隊協作素質
對于中小企業內部而言,會計工作涉及企業各個部門的經濟利益,財務目標的實現也需要各部門通力團結合作,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感情溝通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對于中小企業外部,會計人員需要與稅務、工商、銀行及證券監管等多個部門進行業務往來,更需要會計人員發揮其溝通與協調能力,為中小企業創造一個順暢的外部發展環境。
(四)綜合素質與心理素質
中小企業需要的是能服務于生產與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為在企業生產、管理和對外服務的第一線工作,除了要求畢業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具備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心理調適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綜合素質。面對激勵的市場競爭,要在競爭中取勝,企業還需要員工具有積極上進的精神風貌,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
二、高職會計教育與中小企業就會計人才高素質需求之矛盾
目前高職院校向中小會計專業輸送的學生不容樂觀。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可以簡單用“統一、單一、專一”來形容,即“全國統一無差異、培養單一無層次、專業專一無交叉”。這種模式自然很難適應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
首先,高職院校對會計學專業的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種人才培養方式不但影響了會計學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培養,也影響了獨立思考、創新等能力的培養。
其次,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不明確,導致學生重理論知識學習而輕實際技能操作,就業的困難說明了高職教育有比較嚴重的缺陷。在這種不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學應用能力不強,也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最后,高職院校重知識輕能力的教育體制弊端導致培養出的會計人才過于專門化,知識面過于狹窄,缺乏從事現代會計工作所必備的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與理論知識,知識結構薄弱,缺乏打破成規的勇氣,且綜合素質達不到社會的要求,畢業后無法迅速適應實際的工作環境。
三、高職院校適應中小企業用人需求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主要對策
高職院校應按照中小企業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培養學生,并且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真正提高其就業能力。
·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為中小企業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思考與對策
(一)明確培養目標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
企業需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風向標,據調查,78.9%以上的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因此高職會計教育的目標也理應是為中小企業培養中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在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們越來越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培養有專業、有能力、有效率的人才,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高職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即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會計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決定高職會計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會計職業崗位單一的知識、技能,還要考慮為適應當前工作崗位和未來工作發展所需的各項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職業道德、身心素質等基本素質。
(二)改善會計人才培養體制來提升學生專業基礎素質
在具體課程設置方面,一方面,所有會計專業大學生應學習基礎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鍛煉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會計專業院系應當擴大選修教學內容,一個專業除其主干課以外,應允許會計專業大學生對課程選擇、知識組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要盡可能努力減少必修課,增多自選課程。在教學過程方面,任課教師應有意識引領、提倡學生鍛煉和培養各項專業基礎能力,同時有意識地添加課本以外對增強學生能力有幫助的內容。
(三)校企合作提升學生專業應用素質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以培養會計專業大學生綜合能力、專業應用素質和提升就業能力為重點,合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習操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它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工學結合,要達到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首先,高職院校在制訂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專業結構和安排教學內容方面從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與市場、行定接軌。
其次,高職院??梢圆扇 绊攳弻嵙暸c就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由于會計專業特點的限制,每個單位每次最多只能接收2至3個每屆財會畢業生,所以要采取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各個單位頂崗。在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在兼職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對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崗位、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責,企業的財務管理、生產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解,可以對企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的設置情況,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等情況進行了解,并可以根據需要讓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通過實習可以加強學生對會計工作崗位、會計工作流程的感性認識,提高會計工作的實際動手能力。
最后,高職會計專業院系可以考慮與中小企業聯合辦學,開設企業定向班,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在校企雙方相互信任、緊密合作的基礎上,就業導向明確,是實現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三贏”的一種產學合作形式。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派出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承擔教學任務,通過講課、培訓、參觀企業、頂崗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得學習內容更生動、直觀和實用,由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教科書。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可通過直接安排到合作企業來增強學生的專業應用素質,實現學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四)注重學生人格教育,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教師在教會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尊重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有團隊意識。在現實中經常會發生會計人員作假賬、出納人員攜款出逃等案件,這些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所以高職會計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采用多種形式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貫穿在日常教學中,教給學生規避職業風險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理念。
(五)合理引導提升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協作素質
高職院校的合理引導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升學生的溝通、團隊協調能力。
首先,在教學方式上,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通過如ERP沙盤模擬這樣虛擬實踐場景來提高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訓環節小組集中實訓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協作精神,在此過程中要求指導老師通過合理分配小組任務并且要形成團隊激勵機制。
其次,為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后通過各種職業技能競賽對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提高會計學專業人才質量將發揮著顯著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各參賽隊伍的團隊競爭理念,培養集體凝聚力;另一方面能夠輔助優秀會計人才脫穎而出和快速成長,造就熟悉會計技能、精通會計業務、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會計人才。
最后,家庭的合理引導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它會讓會計專業大學生盡快學會做人,學會寬容、學作協作。
(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源有限,財務人員的數量不可能太多,不會有成熟公司細致的分工,因此需要掌握專業知識比較全面的會計人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不能僅僅注重財會理論的傳授,應拓寬課程設置,使學生懂管理、懂決策、懂英語、懂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杜利文.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與優質會計人才的培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3).
[2]喻太紅.會計專業大學生素質模型構建分析[J].會計之友,2010(01).
[3]王峰.中小企業任務驅動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0(10).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