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輝
摘要:在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正面臨“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很多,大學生作為就業主體,造成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是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觀念。該文指出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生因應時勢,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無疑是解決就業難的一個必要的舉措。
關鍵詞: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中圖分類號:G6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9-0115-02
大學生是指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作為社會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專門人才,他們承載著社會以及家長的希望,其就業涉及千家萬戶,極大地關系社會發展和穩定。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關心大學生就業,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就業難的問題。作為就業主體的大學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因應時勢,及時轉變就業觀念無疑是解決就業難的一個必要的舉措。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的問題
就業觀念是大學生這一就業主體對就業目的、意義、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識和態度,是由就業動機、就業定位、就業選擇、就業途徑及方式等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就業觀念既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的制約,又受就業主體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是社會性和個體性的統一表現。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很多,大學生作為就業主體,造成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是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觀念。 很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合理,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于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于處于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這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
概括而言,大學生不良就業觀念較典型地表現為五多五少。即:想就業的多,想創業的少;想管理的多,想去一線操作的少;想托關系的多,想憑本事硬干的少;想高薪的多,想發展的少;急功近利的多,踏實肯干的少。這些觀念導致不少求職者的就業選擇面過于狹窄,流動量加大,客觀上給現階段就業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貼近實際而言,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能力、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慮,因而極易選擇到并不適合自己的職業。(2)職業標準過于功利化、等級化。一些畢業生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甚至還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等級,而不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愿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3)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不愿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4)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系不密切的職業就不考慮。(5)職業意義認識不當。許多大學生從觀念上來說,還是僅僅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二、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觀念亟需進一步轉變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除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外,我國人口基數大、需要就業的人員多,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大學畢業生涌入社會,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將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透露,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27萬。這意味著,繼2013年高校畢業生達699萬,獲稱“史上最難就業季”后,2014年將再增28萬,再創歷史新高。袁貴仁指出,2014年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
三、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是全社會的事,促進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單以及大學生的共同努力。筆者以為,就大學生自身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促進有效就業。
(一)及早規劃職業生涯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當代大學生必須未雨綢繆,方能立于不敗之地。當代大學生要提高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就應及早科學規劃職業生涯。首先,要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形勢和動向制定明確的目標,把個人目標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其次,要對自我進行認真的分析,分析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劣勢與不足,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氣質和能力等,在此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第三,要考慮性格、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第四要制定計劃和措施。最后要行動起來,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大學生畢業生亟需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
(二)樹立靈活就業的觀念
在社會中,就業職位的層次分布是呈三角形的,從頂端向下,各職位層次對勞動力的技能要求逐漸下降,數量逐漸增多。“供需矛盾”決定著畢業生就業職位的分布與就業層次、薪酬水平等狀況。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GDP增長將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每年能夠提供的新增職位數在600萬~900萬之間,而每年新增勞動力和需要就業的人數遠遠高于新增職位數,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將向社會職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動,大學畢業生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念已勢在必行。
傳統的就業觀是進國家機關、進事業單位、進國有企業的鐵飯碗才是就業,而如今的就業應該重新解讀,即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獲取合法收入進而服務社會求得生存發展的,就應該是就業。要有這樣的觀念:在私企工作是就業,自己創業是就業,做小買賣也是就業。
(三)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
目前國家的宏觀政策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高等學校在逐步重視自主創業,社會需要自主創業人才。這不僅可以解決畢業生自身的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自主創業是未來就業的一大趨勢。
當代大學生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擇業是起點,創業是追求。一個人選擇職業后消極應付,有可能失去已經得到的職業。創業是拓展職業生涯的關鍵環節,創業意識強烈并且思想準備充分,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甚至幫助別人就業。當今社會中出現的新職業,既體現了新的社會需要,又體現了創業者的智慧和貢獻。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創業艱難而且磨難很多,僅有創業的思想準備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創業勇氣。勇于創業已經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
(四)樹立“兩個文憑”的觀念
為適應激烈競爭,當代大學生必須根據社會需要樹立“兩個文憑”觀念,即“知識文憑”和“實踐文憑”。一方面,大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良好的專業知識技能,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同時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倍加珍惜并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種機會鍛煉,努力取得“實踐文憑”,為自己將來擇業增加籌碼。
(五)樹立科學發展的就業觀念
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重視人生價值實現。職業活動是人謀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奉獻社會、完善自身的必要條件。大學生就業觀不應單純地把就業看成是謀生的手段,更要把就業視為一生所追求的為社會服務的事業,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發展的就業觀念蘊含著大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責任,在就業實踐中,大學生要不斷積累經驗發展自己的能力,當時及成熟時,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以謀求個人及社會的發展。
四、總結
總之,面對越來越難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只有學會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審時度勢,腳踏實地,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夠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
參考文獻:
[1]李芳霞.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引導大學生更新就業觀念[J].現代企業教育,2010(11):233.
[2]方旭.淺談大學生就業觀念對就業的影響[J].管理學家,2010(7):72.
[3] 張珍,龔偉華.觀念更新 順利就業的第一步[N].中國教育報,2007-04-17(11).
[4]鳳凰網資訊 .news.ifeng.com/gun[EB/OL].2013-12-09.
[5]方旭.淺談大學生就業觀念對就業的影響[J].管理學家,2010(7):73.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