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亞
摘要:
無論在閱讀、觀賞、聆聽這一系列行為的過程中,情感的運動是必然的結果。人物往往是帶動觀眾情感運動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元素。人本身對于越熟悉的事物,就越會有認同感。電影人物作為電影中觀眾所接觸的最直接的情感元素,對于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龍紋身的女孩;形象 ;造型;性格;人物關系
人物塑造對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影視作品需要通過人物形象來演繹故事,表達作品的主題。安伯托·艾柯在《開放的作品》中提到過的:“一場足球賽,觀眾的注意力始終是跟隨著足球在走的。”無疑在電影觀眾心目中,人物就是那個“足球”,而其他的東西,在電影創作者拍攝電影時看得異常重要的東西,卻反而在觀眾心目中起不到那么重要的效果。美國導演大衛·芬奇根據瑞典小說家斯蒂格·拉赫松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執導的電影《龍紋身的女孩》 (2011)中對劇中人物的塑造就是非常成功的,頗有分析價值。
一、人物造型設置
(一)外觀形象:彰顯人物性格與職業特點。電影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藝術手段包括化妝、服裝等幾個方面。好的人物外部造型要求電影創造者(具體來說是化妝、美術等)既要掌握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性別人物的共性特征,又要根據電影故事背景要求塑造符合角色特點的人物外部形象。同時還需要根據劇情變化對人物外觀造型進行不斷地調整以起到輔助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例如,《龍紋身的女孩》中莎蘭德是一個性格孤僻、桀驁不馴的人。因此電影中莎蘭德穿著造型夸張的朋1克風格黑衣和大靴子、全身布滿紋身、帶著獨特的耳環,好像用帶刺的外殼將自己包裹起來抗拒整個世界一樣。這些既符合外部形象又符合電影中人物性格并且從一定程度上加深刻畫了他桀驁不馴的性格。
(二)亮相處理:突出人物神秘與霸氣色彩。影視是一門呈現的藝術,觀眾最直觀的體現對象則是人物。因此人物造型在電影里的亮相,無疑是許多導演和編劇煞費苦心經營的一個著力點。
在影片中,莎蘭德第一次出場亮相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阿曼斯基與弗洛德在討論莎蘭德這個人,內容是說莎蘭德性格挺古怪,行事神秘。期間畫外音穿插著莎蘭德的亮相,莎蘭德戴著黑色的頭盔,騎著一輛重機車,從喧囂的城市中駛來,一方面兩個男人的對話實際上在引起觀眾對莎蘭德的好奇,另一方面莎蘭德霸氣的出場讓觀眾心頭一驚。接著是斯坦尼康攝影機的一系列背跟鏡頭。從空間來說,使得觀眾離莎蘭德更接近一些,但觀眾還是看不到她的正面,這使得之前建立的神秘感有所延續。并且,莎蘭德在電梯里有一個用手抹鼻子的動作,這個小動作是吸毒的人慣常動作。這種小設計、小動作使得莎蘭德蒙上了“黑暗”的影子。直到進入辦公室莎蘭德才以正面示人,整個莎蘭德亮相段落的長度不到2分鐘,然而卻精準地建立了莎蘭德雷厲風行且又神秘莫測的形象。
二、人物性格設置
電影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段主要有兩種:
(一)語言對話:對話簡潔以示關系親密。這是反映人物性格最基本的方式,它既可以傳達出人物內心、思想、情緒又能推動故事發展,表現各人物之間的關系。因此好的對話設置往往是恰到好處的運用最準確又與人物自身性格相得益彰的話語來表現人物性格。
細心的人可以發現,莎蘭德在全片除了給她的監護人潘格蘭律師以及布隆維斯特兩個人打招呼用的“hey……hey”之外她幾乎沒有跟其他人打招呼。這個幾乎讓人忽略的細小臺詞設置準確的傳達出了兩個信息。第一,莎蘭德是一個內向、孤僻、話語不多的人,即使是與她親密的人打招呼也非常簡單。第二,莎蘭德與潘格蘭、布隆維斯特的關系比較親密。通過影片不難看出,潘格蘭與莎蘭德之間是建立了類似父女之間的信任感,所以莎蘭德對他打招呼的方式相較于其他人顯得比較溫柔。而與布隆維斯特之間的關系則表現的更為直接,她很直白的告訴布隆維斯特,喜歡跟他一起工作。
(二)細節動作:描述細膩展示人物內心。它是影視藝術中塑造人物性格最為真實、最具說服力的一種形式。不具備有語言對話的刻意性以及蒙蔽性。是人物對環境、他人及自身的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真實反應活動。同時,細節動作也是人物性格個性化的體現。
例如在莎蘭德的家中,她打開電腦監視布隆維斯特的郵箱,然后取了一塊方便面面餅,將其放在碗中,然后接了一些自來水,最后放進微波爐,接著又從冰箱里拿出了一罐可口可樂。通常來說只有小孩子才會對這些食物感興趣,這與之前我們看到的莎蘭德產生了一定的反差。通過這種反差可以看出,莎蘭德不像她外表那么令人覺得具有攻擊性,她實際上是在以一個女孩的方式在抗拒某些東西,比如和外界交流。同時她是個非常內向的人,網絡世界、黑客帝國等反而使她感到安全和自在。
三、人物關系設置
在原著小說與電影之間,往往存在比較多人物關系上的分歧。電影劇本對于長篇小說的改編,重要的是對原著小說的精神提煉,而非對情節上的取舍過與糾結。關鍵是能否構建出合乎情理的二元對立人物關系設置。
例如,莎蘭德與畢耶爾的關系就是一個非常清晰的二元對立關系。在處理這段人物關系上,首先創作者的策略是讓畢耶爾無論從外表還是主動權上都像個大魔王一般強勢起來,展現自己的強權以及社會地位,要挾莎蘭德不得不服從自己的安排。而之前雷厲風行、瀟灑自如的莎蘭德則因為自己財務受到畢耶爾的限制不得不處于弱勢地位。接著通過“語言威脅”—“身體侵犯”—“性虐待”—“莎蘭德的反擊”四個情節使得二者矛盾逐步升級,并完成了二者對立之間的強弱轉換。這一組二元對立的人物關系中,畢耶爾邪惡、變態又膽小怕死;莎蘭德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隨著情節的發展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通過對《龍紋身的女孩》的人物塑造分析,可以知道電影人物形象塑造應該不斷地與特定歷史條件、文化背景和時代特征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共性中塑造出個性。這樣才能塑造出經典的電影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許陽.趙鶴.人物形象塑造對影視作品的影響[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2)
[2]王祖光.黃會林.李亦中.影視藝術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