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
摘要:對淮安市國有苗圃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淮安市國有苗圃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提出了促進淮安市國有苗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國有苗圃;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淮安市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049—02
1引言
多年以來,淮安國有苗圃承擔著該地區培育良種壯苗、林木選種育種、育苗新技術示范推廣以及保障綠化造林用苗任務,為淮安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淮安的國有苗圃種苗生產已經逐漸失去龍頭帶頭作用,國有苗圃這塊陣地即將丟失,加上掌握育苗熟練技術的工人流失,因此苗圃亟需政府扶持。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著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建設問題,綠色江蘇建設和生態淮安建設,其目的都是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種苗作為營林生產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在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種苗質量高低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林業的發展水平和林業生態工程質量高低,國有苗圃作為林業種苗生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
2國有苗圃現狀分析
淮安市現有國有苗圃3個,經營總面積1866畝,其中可育苗面積1155畝,育有楊樹苗、紫薇、欒樹、柳樹、櫸樹、紅葉石楠、香樟等造林苗和綠化用苗。職工總人數85人,其中退休職工55人,在職職工大多沒有編制。淮安國有苗圃按財政補貼大致可分為3類:一類是洪澤苗圃,差額撥款單位,每年都法人年檢,縣財政每年給予18萬元的補貼,不足的部分通過苗圃自身經營解決;二類是淮陰區苗圃,自收自支單位,從2003年以后已不再進行法人年檢,財政每年補助4.9萬元,全部收入都靠苗圃銷售苗木。三類是淮安區范集林苗圃,在2005年進行改制,在職職工買斷工齡,現在單位已不存在,沒有任何財政撥款。
3淮安市國有苗圃存在的問題
3.1專業育苗技術人員缺乏,育苗技術落后
國有苗圃由于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或位置比較偏僻,因此,長期以來專業技術人員難以得到有效的補充。離退休人員或調離崗位的人員,也沒有及時得到補充,苗圃后備力量缺乏。造成了管理技術人員的流失和苗圃技術結構的單一。苗圃現有人員沒有編制素質較低,新的育苗技術得不到推廣,工人無積極性,很難發揮技術優勢,造成國有苗圃起不到示范作用。如淮安區范集林苗圃職工已經全部買斷工齡,目前3名管理人員有2名是退休返聘人員和1名臨時工,苗圃目前處于沒有正式人員狀態。洪澤縣苗圃和淮陰區苗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沒有補充過林業專業人員,目前沒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
3.2資金短缺,投入少
淮安市現有3個國有苗圃,除洪澤苗圃有縣財政補貼外,其余全部沒有任何財政撥款。工人工資無法兌現,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金無錢可繳納,部分苗圃無奈把育苗地分給職工作為工資和養老保險金。如淮安區林苗圃由于2003年進行改制買斷工齡時,財政拿不出錢,無奈把育苗地按工齡長短分給11名買斷工齡和退休職工作為買斷工齡工資和交納養老保險。
3.3基礎設施陳舊,在市場競爭中苗圃處于弱勢
淮安國有苗圃承擔該市造林苗木培育和技術推廣,屬于社會公益性質,導致經濟效益低下。再加上苗圃工人和離退休人員的工資、養老保險金等費用的多年積累,已使國有苗圃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沒有資金投入基本建設,土壤肥力衰退嚴重,保護設施和生產基礎設施差,有的苗圃生產用房還是20世紀70年代所建,目前大部分都已成危房,與現代育苗企業要求極不適應,生產手段還停留在傳統育苗手段上,苗木品種不成規模,沒有自己的特色和拳頭優勢產品,難以適應培育優質綠化苗木的需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4對策與建議
4.1淮安國有苗圃的定位
國有苗圃應為公益性事業單位,起引導、示范、輻射作用,屬于公益性的范疇,是其他經營性苗戶不能取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不能以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來衡量,不能靠市場來調節,就得將全部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由政府承擔費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國有苗圃在人員、基礎設施、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它的真正作用。
4.2淮安國有苗圃的功能
國有苗圃應該是一個苗木種苗的貯藏庫和優良品種的保種基地,發揮貯藏作用。社會上的私營苗圃的苗木生產跟市場走,當發生不可抗力出現苗木短缺時,國有苗圃可以作為苗木貯備庫來補充,為特殊情況下提供苗木。而且優良的苗木品種經過一時間的推廣后,會出現品種退化現象,就需要國有苗圃來進行優良品種的保種工作,因此不管社會苗木是否余缺,作為國有苗就要多樹種、多結構育苗,以作備用。因此要讓國有苗圃起到貯藏和保種作用,就得將國有苗圃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這樣國有苗圃的作用才能顯現出來。
4.3加強鄉土樹種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選育工作
林木種質資源是林木良種選育工作的基礎,鄉土樹種是區域性的寶貴生物資源,是千百年來,經過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后留下的珍貴物種,對本區域自然生態環境有著良好的適應性、出色的抗病蟲、抗污染能力以及低成本、易管理等諸多優勢,大力挖掘培育本地的鄉土樹種資源,搜集、繁育、推廣、示范優良鄉土林木品種,建立優良鄉土樹種種質資源保存和培育圃十分必要。要把本地區鄉土樹種種質資源放到關系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的高度來認識,達到最大限度地保護與儲備國家種質資源的最終目的。
4.4積極使用良種堅持標準化育苗
國有苗圃育苗必須使用良種進行標準化育苗,實行科學管理、運用先進技術、投入優良的生產設施和機械設備,體現國有苗圃育苗的先進性。使國有苗圃育苗有積極性向著先進方面努力發展,用現代理念發展苗圃思路,提高科技含量,不能混同于一般育苗戶育的商品苗,用良種實行標準化育苗,產出的苗木價格就應體現良種壯苗價格,從而提高造林質量。同時還應制訂政策扶持國有苗圃,如林木良種投入、育苗機械投入、先進育苗技術投入,使國有苗圃逐步適應市場經濟,使林木種苗向科學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國有苗圃才能走出困境,興旺發達,林木種苗基地才能步入良性循環。
4.5解決苗圃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
現有國營苗圃職工,大多數是在苗圃戰線上工作20~30年的老工人,有的已經退休,但因為繳不起養老保險金,生活沒有保障。苗圃育苗雖然經濟效益有限,但它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生產效益對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作用,苗圃職工卻無人過問,不合乎情理。建議將國營苗圃工人基本養老保險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苗圃這塊陣地將后繼無人。
4.6堅持國有苗圃集體經營
在淮安的3個國有苗圃中,淮陰區苗圃實行全部育苗地進行集體育苗,實行標準化育苗,嚴格控制育苗密度,產出的苗木一級苗率在90%以上,這是私人苗圃和其他分田承包經營的國有苗圃難以達到的,另外淮陰區苗圃還發展多種經營,生產生豬,每年生產出欄生豬100多頭,并且苗圃還申辦了綠化資質,每年在社會上投標做綠化工程。淮陰區苗圃近年來雖然財政上沒有投入,但是經過集體經營,不僅能育出質量上乘的苗木,而且還能做到自給自足。淮陰區苗圃發揮了國有苗圃人員質量、基礎設施、苗木管理技術等優勢,沒有將土地承包給職工進行分散經營,而且采取集體經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育出社會需要的好苗和養活自己沒有問題。
5結語
國有苗圃應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努力提高苗木附加值,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地育出市場認可的良種壯苗。發揮國有苗圃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繼續發揮骨干作用,盡快使國有苗圃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 韓惠娟.呂梁市國有苗圃改革思路 [J].中國林業,2008(3).
[2] 姚建信.關于運城市國有苗圃經營現狀的調查 [J].山西林業,2007(8).
[3] 王敏,李永峰.關于山西省國有苗圃發展的建議 [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9).
[4] 朱曉春,王天罡.談苗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7(2).
[5] 李紅艷,劉鐵軍,張鳳海.黑龍江國有苗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