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各分支學科已悄然走入師范生的課堂。從前動畫制作、網頁制作、平面處理等學科都是計算機專業班學生學習的內容,現如今已成為每位學生的基礎課程。多年的教學實踐研究證明了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效果在PS教學中尤為突出。
關鍵詞:任務驅動;PS教學;應用
一、任務驅動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符合探究式教學的一種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如:請你為數學課件設計片頭圖像,在PS中應如何設計和處理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在新知識的基礎上將已學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性創作。任務完成后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出制作方法,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又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S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三個步驟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我以《PhotoShop CS5圖像處理實例》一書中的第5章第4節“校正消失點”為例,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法三個步驟在教學中的
應用。
1.任務一,制作“書皮效果”(學技術,效果統一,方法一致)
教師出示圖像素材及設計成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制作過程,
教師演示講解具體制作方法,使學生掌握“消失點”的應用,具體方法如下:
(1)在PS中分別打開兩個比較圖像素材“彩頁”“白皮書”;
(2)在“彩頁”圖像中按Ctrl+A鍵選取整個圖像選區;
(3)將窗口切換到“白皮書”中,單擊【濾鏡】【消失點】命令,打開消失點窗口;
(4)在消失點窗口中利用“創建平面”工具沿書皮創建透視
平面;
(5)在消失點窗口中按Ctrl+V鍵將“彩頁”粘貼到當前窗口,并移至透視區域內;
(6)利用“變換”工具調整“彩頁”圖像的位置與大小,使其與書皮相符。
(7)單擊“確定”按鈕返回原窗口,完成拼合過程。
2.任務二,制作“畫板效果”(練方法,效果統一,方法自選)
教師提供圖像素材,學生據此獨立制作出如圖所示的效果,任務完成后要求最終作品效果要完全一致,但所采用的方法和順序可自行選擇。教師提示:在消失點窗口中可重復利用“創建平面”工具創建透視區域,該環節重點是訓練學生對上一環節知識技能的鞏固練習,從而真正掌握消失點濾鏡的應用。
3.任務三,為“空白盒”設計包裝效果(創應用,不同效果,方法自選)
教師提供圖像素材“空白盒”,讓學生自己動手選取素材對其進行包裝,此環節重點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每位學生的作品效果都是不同的,制作的方法和順序也各不相同。展示作品時教師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制作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鞏固和升華知識點。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要點
1.任務一的設計要簡潔明了,使學生能通過簡單的實例制作掌握所學技術方法。
2.任務二的設計要在任務一的基礎上增加些難度,難度增加的程度教師要把握好,使學生略加思考后就能完成任務。若難度太大學生會放棄努力和思考,等著教師演示講解,這樣就會失去此環節的設計意義。
3.任務三的設計要在知識點的基礎上增加些靈活設計的內容,使學生能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創作實踐,既能提高創作力,又能達到綜合運用各知識點的目的。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應依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面對不同專業、不同基礎的學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不斷地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各個環節,使之形成一個完備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師信息技術的教學和學生信息素養的積累、信息能力的提高中發揮越來越實在的效應。
參考文獻:
王曉巖.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01).
作者簡介:趙敏,女,1975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通化師范學院分院,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