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上好一堂德育新授課,教師要做好上課的各方面準備。首先,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其次,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步驟。最后,要勤寫教學反思。
關鍵詞:德育課;新授課;教學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弊鳛橐幻麖氖碌掠n教學的一線教師,其知識儲備、教學能力、道德修養以及人格魅力是從事課堂教學活動時“利其器”的前提和關鍵。一名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無論他對學生多么熱情,但是他的知識淺薄,教學能力低下,不能準確地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不能很好地履行一個教師應盡的崗位職責和職業責任。輕則遭到學生、家長的謾罵,重則貽誤學生的前途。因此,“利其器”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德育新授課,必先“利其器”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首先,我作為一名從事教育的一線教師就應該做到教好書,育好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地進行鉆研。第一,扎實備課,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為了上出高質量的課來,我先認真閱讀教材以及各類參考資料,大量地占有材料,再弄清楚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然后內化這些材料,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最后再備寫教案并堅持一直備詳案,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詳細講解,力爭每個同學都能聽懂,列舉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故事、幽默、漫畫等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盡可能地降低調子,放慢步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身邊有政治,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政治的熱情,提高他們學習政治的信心和決心。第二,博采眾長,加強自修,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為了真正達到學生心目中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當然離不開教師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后天的學習,尤其處在當今知識急劇增加,信息渠道拓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勤于學習,廣采博取顯得更為重要。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工作之余閱讀有關的報刊雜志,收看新聞類和法制類節目,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二是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多聽他們上課,借鑒他們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三是加強業務自修,不僅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且了解相關學科的一般知識,并且做了學習筆記,搜集到許多素材,拓寬了我的知識面,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第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努力加強教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總是覺得各方面很單薄,缺乏教學經驗,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過分地拘泥于教材,不能靈活地應用知識,課堂教學比較呆板,只能做到準確地傳授知識,而不能做到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沒有講出讓學生非常滿意的課來。我也深切地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得有一桶水”,“課堂功夫在課堂外”“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和份量。同時注重教書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其次,要想上好一堂德育新授課,教師就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步驟。第一,回顧舊知識,溫故而知新。復習內容的選擇既可以是上節課學習過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前學過的內容但是必須和本節課學習的新知識緊密相連。復習時多采用提問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舊知識,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而且學生也易于接受新知識。第二,講授新知識,提高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想始終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所以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參與其中。否則,學生就會疲乏、倦怠。在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后,教師就應該及時地將新知識展現給學生。要想做好這些就要求教師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學生;第三,課堂討論,啟迪智慧交流思想。英國的蕭伯納曾經說過“假如你手中有一個蘋果,我手中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那么你手中仍有一個蘋果;但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一下,那么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痹诘掠n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學生不論是提出問題還是展開討論,都能互相啟迪智慧、交流思想,培養思考能力,最終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此外,布置作業,一箭雙雕。課堂作業也好,課外作業也罷,都是為了讓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的新知識。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認真的檢查,通過檢查了解課堂教學的實施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同時做作業也鍛煉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新知識消化吸收,理解鞏固,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最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現實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課堂”,要想讓枯燥乏味的德育課煥發光彩,我始終堅持上完每節課后都要寫教學反思,主要反思課堂上的成敗之處。有時候在教案上批注;有時候甚至推倒重來,再次編寫教案,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做不僅可以揚長避短,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而且可以提升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上沒有哪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因為每節課都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每位老師都擁有自己擅長的教學模式,我們只有恰當地選用課堂教學模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永軍.新課程學習方式[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孟慶男.當代教學理論:概念、問題與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張園園.優秀教師的“五導”方式.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6).
作者簡介:王紅英,女,1972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