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中考制度的新改革方案的推出,學校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適應考試,對初中語文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研究與探究活動,并對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了優化與創新改革。然而,在初中學校的具體的實際運用中,出現了教師教學方法效率低,課堂的改革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因此,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地對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探討,尋找最佳的語文課程教學活動創新方案。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優化與創新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現狀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面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和現代中考制度的兩大改革,初中語文教師在研究和實驗的基礎上,設計了以教學活動為方式,以教學任務為手段的新型教學模式,致使初中語文走出了以往死板的老師一人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利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完善、科學的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方案,讓初中生遠離了傳統的應試教育。然而,在這些新型教學方案的具體實踐中,漸漸出現了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問題:首先,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實踐活動的興趣不大,教師也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應用不到位;再者,教師的課堂介入不到位,導致學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識少,在課堂教學活動過后,原來不會的仍然不會;第三,教師教學手段落伍,很少使用甚至沒有運用現代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教學工具等。由此來看,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仍需繼續進行。以上問題的出現,很多因素是因為語文教師課程教學的方案設計過于偏向于語文教學的趣味活動和學生主體性地位,而忽視了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重點研究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設計與研究,提高改革方案的有效性。
二、改革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優化語文教學活動方案
1.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動員全體學生參加教學活動
教師要采取各種方式來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好。語文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整個課堂學習的重要切入點,是學生能否學好本堂語文知識的關鍵。然而,在這一時段學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語文微視頻的方式引出課堂話題。一方面,利用簡短的搞笑生活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在網上搜集短片話劇,讓名著以話劇或電影的形式展示等等。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動員全體學生參與到語文的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語文日記,語文日記的練習也是提高全體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用文字的形式寫下對它們的思考,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改善學生的寫作技巧,積累一定的成語及寫作素材知識。長此以往,學生也會體驗到語文寫作的趣味,有利于增加語文對學生的吸引力。
2.教師要適當介入學生教學活動中
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介入要適當、適時、合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不應該親力親為,適當地給學生留下個人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也不應該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教師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及時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提高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出現問題時,也不要過于按照教師自己個人的思想行為方式解決問題,要詢問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比如,學習童年趣事一章中,主要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及《月跡》《兩小兒辯日》等等。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及自己的童年記憶,回憶以往的快樂時光,通過提問或讓學生寫出自己童年記憶最深的一件事來引出學習內容。
3.利用現代媒體工具,開放性地研究設計
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之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用到多媒體教學工具、計算機網絡等,比傳統的語文教學更加便利、快捷,更具優勢。比如,在學習親近文學一章時,以往學生只能利用課堂時間來聽從教師對文學名著的講解,而現在只要利用現代網絡計算機技術,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就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搜集自己喜愛的文學、名著等。比如,學生想要了解和研究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那么學生就可以在百度等搜索其相關資料,觀看百家講壇中劉心武對其的藝術解讀等視頻,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學藝術的內涵。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課程教學活動時,就可以采用最新的教學內容,引進最優秀的教學方式,充分合理地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為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活動設計提供技術手段和途徑。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確保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活動中,不應該只注重課堂活動的教學流程,更應該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即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教師要清楚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進行事后總結、評價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且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生評價標準,對于語文成績優異的學生要提高評價標準,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要求,最終按照這些標準對全體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評價,并要求學生進行最后總結,以確保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的高質、高效。
參考文獻:
王小珠.運用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Z1).
作者簡介:於永芳,1980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江陰云亭中學,從事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