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加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運用課文和課堂教學進行“語”“文”互促訓練。
關鍵詞:“語”“文”能力;培養;說寫互促
福建師范大學潘新和教授指出:面對21世紀信息社會的挑
戰,作為現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說”和“寫”的能力。我所說的“語”“文”能力即是“說”和“寫”的能力。
電腦、手機、互聯網將人與人之間的空間一下子壓縮了很多,人與人的交流不再依賴書信,甚至連日常之間的話語交流也變得簡單,特別是一些網絡語言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沖擊傳統的交流方式,特別是對學生的沖擊還是很大的。他們動輒就用簡省的網絡語言進行交流,書面表達更是干癟。而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加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有人對語文基本能力“聽說讀寫”中的“說”和“寫”的特點做了一個區分,認為“‘說,我們還可以借助語音、語調、節奏、肢體語言、臉部表情甚至通過重復,來幫助自己更有效地飛完成思想的表達。這時候人們往往關注更多的是表達得明白與否。而‘寫,人們關注的是語言是否精彩、結構是否嚴謹、主旨是否突出等,而這些都不能憑借語音、肢體等來幫助表達。”我認為這位老師對于“說”“寫”的不同要求和優勢分析得還是很到位的。因此,我還將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從語文課堂教學擴大到了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做法來訓練和培養。
一、運用課文和課堂教學,創造“語”“文”互促的佳機
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互促的訓練,對于口才好而文筆欠佳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口才優勢,以此帶動他們作文能力的提升;對于善寫不善言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文筆優勢,帶動其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這主要借助于課堂小組活動的指導來完成。因此,在小組角色的分配上我要求各小組將善說不善寫的學生定為記錄員,將善寫不善說的學生定為發言員。其他同學討論的內容記錄員要記錄好,并且整理成有條理性的文字材料,交給本小組發言員,有發言員負責與全班同學交流,其他同學也可從旁協助他完成小組交流。老師及時點評,增強學生“語”“文”能力互促的
信心。
二、運用圖畫、古詩文創設“語”“文”互促情境,提升“語”“文”能力的互促
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有許多的方式和途徑。對畫面、圖片、會標等的解讀不僅是語文教學和考試的一個方面,也是提升學生對看到圖畫進行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表達的一個很好的訓練素材。
學校通過省級語言達標評估活動為語文教學的“語”和“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我就利用語文課堂培訓學生普通話的平臺來提升學生的“語”“文”互促訓練。重點利用古詩詞教學,運用范讀來正音,運用詩文來繪圖,讓學生在古詩詞意境理解的基礎上關注以說帶寫的互換和提高。讓善寫的學生寫出感受到的畫面,讓善說的學生說出想象出的畫面,引導學生口語表達盡量向準確得體、簡潔凝練和清晰流暢的方向發展,為漢語口語向書面語的轉變打好基礎,為說寫的和諧統一創造條件,最終能達到“語”“文”的和諧統一。
三、利用活動,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學生書面表達
水平
課本劇表演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不失為一種“語”“文”能力互促的有效途徑。讓善寫的學生編劇本,善說的學生做演員,其他學生各司其職,就連做觀眾,學生也要求表達自己的觀點,暢談自己的感受。
班會、團會、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集會也可以充分利用,廣泛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使學生口語表達流暢清晰、神采飛揚,書面表達層次分明、妙筆生花。
參考文獻:
童肖留.談新課改革背景下于語文閱讀的有效性[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01).
作者簡介:耿志芯,女,197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中學,漢語言文學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