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銘
摘 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實施素質教育,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就應該適時、適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層層推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樂趣,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學習興趣 激發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有效措施。學生的數學興趣就是指學生力求認識數學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對數學學習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情緒。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讓大腦處于活躍狀態。這種狀態有利于學生接受教學信息,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對數學是否有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動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牢牢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充分發揮故事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不少學生感覺數學學習內容過于嚴謹、枯燥,因而學習起來興致不高。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教學中我經常借助一些故事,將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變得輕松愉悅。如,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生產牙膏的廠,出現了效益滑坡的現象,牙膏不好賣。廠長很著急,招來中層干部出謀劃策。有的說再加大廣告力度;有的認為將牙膏降價銷售;還有的說減薪、裁員……這時,有個年輕人站起來說:“我們可以改進一下牙膏盒,可以將牙膏口再做大一點,通常人在擠牙膏的時候,都是用那么大的勁,都是擠那么長,不會因為牙膏口做大了,而擠短。所以不知不覺中,牙膏就用得快,買的頻率也就高了。”這個主意真是絕。后來想想,其實他就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的。擠出來的牙膏近似一個圓柱體,當圓柱的高(即擠出牙膏的長)不變時,底面積越大,體積越大。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后,極有興趣,都希望老師以后多講這類有趣的故事,那節課上學生學得很認真。我想:這也許就是數學的魅力感染了學生,讓學生真正從生活中、故事中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
二、充分發揮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圍很局限。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王國,領略到數學知識的樂趣。如我在教學“8加幾”時,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學生對“看大數,分小數,湊滿十,加剩數”的計算方法已掌握。由于計算“8加幾”的題難度不大,學生對知識學習缺少新奇感,因而注意力不易集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這次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游戲穿插的方法。生動有趣的游戲,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動腦、動手、動口,學中有玩,玩中有學。例如,在教學“湊十法”時,我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環節,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寫有1至9數字的卡片,讓他們自己找朋友,要求兩個朋友的卡片加起來正好等于10。當宣布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室里沸騰了,學生的興致很高。當他們按照要求找到朋友后,我們一起編了一首《好朋友》的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然后好朋友一起唱這首兒歌。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玩結合,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興趣。低年級學生愛說,愛笑,愛動,愛玩。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特點,一味平鋪直敘地講,則必然使他們覺得疲勞乏味,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經驗證明:要妥善地把他們喜歡做游戲的興趣遷移到課堂上來,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如:找朋友,奪紅旗,開汽車,我是小小郵遞員,等等。在教學“左右”時,我讓學生站起來做游戲;舉起你的右手,舉起你的左手,跺跺你的左腿,跺跺你的右腿,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學生通過這樣的游戲,很快掌握了知識。
三、充分引導學生操作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學生參與的形式有許多,如討論、操作等。在教學活動中,抓住機會,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學具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連減應用題時,事先請同學們準備一段毛線繩,課上先讓他們取出毛線繩,并說道:“同學們手中的毛線繩長18cm,下面按老師的要求用剪子來剪這段毛線繩。先剪去3cm,再剪去6cm。”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順利操作完成。教師提出問題:還剩下多少米?學生不約而同地舉起手中剪剩下的毛線繩。要計算你們手中這段毛線繩有多長,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四人一組討論。討論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說自己的想法,很快討論出如何計算剩下的部分。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學得積極、主動,思維隨之展開,興趣隨之激起。
四、充分利用談話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語言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鼓勵和陶冶。數學這門學科系統性和抽象性較強,更需要教師以精湛的語言藝術,并賦以優美恰當的表情、動作、手勢,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藝術氛圍,使他們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對每一位同學的語言、每小節知識的學習,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評價,哪怕是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都能讓學生隨時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激勵,時刻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另外還經常改變教師用語,如“這個想法不錯”,“真聰明,連我都還沒有考慮到呢”,“再說完整一點會更好”,“謝謝同學們的合作……”。對學生回答錯了的問題我也一般不給予正面否定,而是因勢利導,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再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等方式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在愉快的氣氛中,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得到提高。這樣教學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華樹法.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淺談.學周刊,2011(27).
[2]莊翌明.點燃學生心靈的興趣之火.考試周刊,2012(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