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堂的互動教學可以訓練學生的自主探究和邏輯思考才能,因此把互動教育應用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可以使教學變得事半功倍。
關鍵詞:自主學習;自信心;小組學習
初中教師在課堂上融入生動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就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中心,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數學解題的自信心和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
一、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學生也要對課堂知識有所反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課堂學習過程。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適當地進行課堂提問、數字游戲等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例如,在學習整式的乘法規律時,學生很容易搞混an·am和(an)m的運算規則,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運算規律之后,在多媒體課件上顯示出這類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的活動。當教師顯示出一題,學生就可以快速運算后舉手說出答案,算得又快又準的學生可以得到小獎品。如題目是33×32,正確的運算方式是等于33+2,也就是3的5次方,而錯誤的算法得出的答案是3的6次方。通過搶答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集中思考、鍛煉思維。更重要的是,經過搶答時的做題,鞏固了學生對整式乘法運算的知識,加深了學生記憶,以后再遇到這種題型就會自然地想起解題的方法。
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由于初中數學存在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解題思維和邏輯能力,不少學生在面對難題的時候就會產生煩躁、逃避的消極學習態度。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加以引導,調節數學題的難度,確保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再層層遞進地增加題目的難度。例如,在做三角函數應用題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再鞏固一遍三角函數的運算方法,并要求學生自己寫出表格,填上數值。加深記憶之后再做題,就會減少學生對難題的畏懼感,增加他們做題的自信心。
三、鍛煉學習的合作思維
在數學課堂上,最好的提高效率方法就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最好按座位來形成學習小組以便交流和討論。形成學習小組后,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把一些問題都交給小組討論完成。
例如,在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出幾道練習題,如x2-9x-136=0、x2+28x+171=0給學生訓練,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解答題目,如何分工合作由小組自己討論決定,每個小組的組長要把解答過程統一寫在組長的作業本上。解答完畢并在本子上做好的小組就可以舉手告訴教師以便教師進行成果的驗收。對于解答得又快又好的小組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獎勵,而對于遇到解題問題的小組,教師就要加以指導,檢查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糾正思維方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帶動小組成員提高解題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達到共同進步的
效果。
通過課堂的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收獲交流學習的樂趣,還可以意識到自己思維方式和解題方法的不足之處。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和互動加強對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訓練和考驗。
初中數學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課堂變得輕松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讓學生自覺地融合課堂,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課外也能和同學進行交流和學習。
參考文獻:
[1]魯文霞.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0.
[2]劉彩紅.中學數學課堂評價標準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2.
[3]孫月梅.基于案例分析的初中數學復習課問題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馬玉蘭,女,1984年4月出生,大學,就職學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李旺中學,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