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使教育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課堂不再以教師的單純講授為主,而是變成了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
關鍵詞:新形勢;培養能力;課堂建設
2009年是我省高中階段實施新課改的第一年。新課改的目的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教學一線來看,很多老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只是一味地自己講,即使偶爾進行課堂提問,也常常不等學生思考和回答,又繼續下一個環節,因此陷入自問自答的尷尬境地。長此以往,講臺就成了教師的舞臺,教師是主演,學生是觀眾;慢慢地,學生不再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甚至對上課失去了興趣。老師的“一言堂”不但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反而讓學生極為反感,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創建高效課堂,首先要讓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即要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為何學。教師可以在每節課前都把教學目標展示到黑板一側,或把學習目標印制在導學案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針對性,不盲從、不茫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創建高效課堂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材中常見一些“梳理與探究”“拓展與延伸”等板塊,需要學生的自主合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給予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和自主想象的空間,這對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自學能力的提升,吃透教材、夯實基礎起著重要的作用。
可見,新課改是中國教育的一場深刻變革。新課改的核心是落實。如何落實,就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創建高效課堂,形成高效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全體學生的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2]姚文孝.數學思想方法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1.
作者簡介:申芳,女,1979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