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羅列了實際教學當中的一些作業現象,分析其內在的根源,科學有效的作業布置有利于教學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在實際的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于學生作業的嘗試,并提出了優化初中生作業設計方面的些許思考。
關鍵詞:優化;以人為本;自主探究;分層設計
今天,需要教師們認真審視的是:學生應該做什么樣的作業?教師如何去布置作業才能突顯作業效益的最大化?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一、以人為本,不求數量,重在質量
學生的作業把老師忙得焦頭爛額,把家長弄得苦不堪言,把學生累得身心疲憊,而教輔資料商卻是笑逐顏開,不亦樂乎。然而,如果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著眼,少布置一點,精選一些,講求作業的質量,不追求作業的數量,師生喜歡,家長放心,不是更好嗎?
二、自主探究,閱讀感悟,重視體驗
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主動地吸納外在信息,生成新知識的過程。這些信息告訴我們:學生應該是積極去完成作業的。但是現在學生的作業往往是強制性的,老師們布置作業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從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狀況,尤其是到考試前夕,讓學生反復地抄、默,累得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作業的過程只是一個簡單地模仿和機械地重復。試想,這樣的作業何益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呢?
教是為了不教,做作業則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谶@樣的設想,我認為學生作業不僅僅是鞏固,而更應該是自主探究和自我感悟,從而生成新的知識,形成新的體驗,這是作業的上上之策。因此,今天的作業不能只停留在鞏固的表層,還應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體驗過程上想辦法。
三、關注差異,分層設計,自我檢測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具有不同特點的智能結構。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所傾向的學習類型、工作方式和氣質性格。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存在著合理的獨特的差異,這是真實的存在。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實行彈性作業、分層設計分層完成,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學生作業,是一個恒久而又有挖掘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課題,需
要廣大教師用辯證、超前、創新的態度方法去研究去論證,才會在作業中突顯出它的效益最優最大化來!
作者簡介:何順科,男,1973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康川學校,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