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對于邏輯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尤為重要,教師應該積極探索與嘗試,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科學創建數學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的重要合作模式之一就是小組合作,然而分組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發揮。經過調查和研究表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能夠將分組的有效性大大發揮出來。也就是說,在分組的時候,傾向于根據性別、性格、學習水平、非智力因素等等來分,將男生和女生、學習本學科有優勢和有困難、性別內向與外向的學生分到一組,在小組內形成了互補,每一個小組之間形成幾乎同等的競爭力量,這是比較科學的分組方式。此外,在分組的過程中,一般以四人到六人為最佳,最好不要多于六人,這是為了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發言和表現自我的機會,當小組每位成員輪流發言的時候,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就能夠得到保證了。
二、加強對學生技能方法的指導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缺乏經驗和技能方法,不會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技能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交流、思考、啟迪中不斷前進。一般來說,教師要培養和指導學生以下幾種合作學習的技能方法:(1)協商法。教師要指導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后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進行交流討論形成最終集體意見,這種協商法確保了每一個成員都有思考的機會,這是非常有必要的。(2)辯論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自己思考并陳述觀點的基礎上與其他人進行辯論,辯論雙方都是以自己的觀點為中心展開的,還可以將范圍擴大到兩個小組的辯論,這種辯論方法有利于學生在辯論中進行思維碰撞,產生新的想法,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3)提問法。教師要指導學生面對課本和小組合作材料,自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讓學生不斷思考、交流與感悟,自己構建數學模型,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耐心傾聽、分析重點,采納他人意見,形成自己的觀點,這種提問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把握好合作的時機與時間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與時間,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有序有效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一般來說,教師提出的合作課題應該和討論時間成正比,難度比較大的應該有多的合作時間,難度小的應該有比較少的合作時間。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初中數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時機與時間呢?(1)要將合作學習的課題設置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重難點。例如,在教學平方差內容的時候,平方差的推導是學習重點,歸納公式是教學難點,針對這一重難點,教師可以設置幾道類似的題目,讓學生尋找規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加以引導,當學生思考成熟后采用協商法,促進小組有效交流探索,進而突破教學重難點。(2)要將合作學習的課題設置在學生迷惑和混沌處,幫助學生解開迷霧,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提出了軸對稱的概念之后,可以針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采用辯論法讓學生理清知識概念,強化知識學習。(3)要將合作學習的課題設置在深化拓展之處,促進學生對綜合性和開放性知識進行拓展和探索,促進學生的思維得到提高,認知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解一元一次方程這一課題讓學生自主合作討論,自編一道聯系實際的數學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能得到拓展,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四、科學評價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否科學有效,評價環節不容忽視,因為科學評價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積極性,促進合作教學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提高合作教學質量。為了確保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科學性,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注重小組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對小組的合作情況和合作能力進行評價,促進小組集體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合作是一種品質,也是現代社會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合作真正落到實處,進而煥發合作學習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葉玉妹.初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繆文,男,1963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安徽省天長市關塘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