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啟國++崔慶華++聶宗瑤++朱正國
摘 要:為了提高當代高職電子類專業學生對電子產品組裝與設備的綜合運用能力,課程改革是高職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本課程是電子類相關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對其進行課程改革,以項目任務教學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出一套與我們高職學生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電子工藝裝配 電子產品組裝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112-01
1 課程現狀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實踐課程,對電子類專業學生后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內容主要有:電路圖的識讀,和整機電子產品裝配技術等。如果同學們掌握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的核心內容,將使自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得到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在開展此課程時普遍存在如下共性問題。
1.1 課堂上教的滯后社會上用的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實踐和專業技術較目前工廠普遍使用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也是普遍的現象,這門課程也不例外,比如現在產品中流行采用表面貼元器件,而我們的課程還是側重教授穿孔插裝技術的元器件,像這些細節都決定了我們的學的滯后于社會用的。
1.2 實踐實訓項目創新性不足
目前,高職學院在教學上大家都非常清楚要多開展實習實訓,但是開展的項目仍比較傳統,經常一門課就采用一套教學產品,卻忽略了與課程教學環節相適應,而這些產品還大多采用穿孔插裝技術為主,涉及的手工貼片技能訓練較少,學生畢業后進入工廠還要重新適應,況且我們給的整裝產品都是電路和印制電路板相對非常成熟,學生基本上沒有改進的空間,最后就成了,照著電路圖插裝相應的元器件,再進行焊接、調度,對學生的創新性激發不利。
2 課程教學改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研究一套以企業需求為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相應的實驗,實訓項目相結合,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2.1 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們多半都是采用的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2],但我們經常忽略上怎么樣讓學生從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促進理論的理解加深,這將使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利用不夠,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采取任務教學為導向,采取區別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學習興趣。
2.2 教學手段改革
在本課程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經常會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比如,當講解波峰焊接機的時候,我們先簡要介紹一下工作原理,然后觀看波峰焊接機的視頻素材,再組織學生參觀工廠實際生產設備,返校后,再讓大家討論學習。其次,我們還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環節,把一些大型設備不能現場參觀的利用網絡視頻資源播放給學生觀看,教學形式生動直觀,有效地指導了實踐教學的展開。最后,我們還引導同學們盡可能利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源,激發大家主動參與,自己動手的興趣。
2.3 教學內容改革
表面貼裝技術(SMT),是電子產品裝配中正在被大量運用[3],較傳統穿孔插裝技術(THT)具有無引線,重量輕、體積小、可靠性高等優點。因此,為了讓學生進入社會能更好地適應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我們結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標準,在保留傳統實踐項目的同時,在理論教學中重點運用PPT課件、現場生產工藝視頻,系統地講授了SMT工藝的貼裝方法,使學生進入工廠能快速掌握。
3 實踐教學的改革
目前,51單片機教學在高職院校中仍是首選,51單片機實現基于復雜指令集 (CISC)的微控制器核心,雖然它不是太快,但擴展性能非常強大,也為后期51單片機教學直接提供線路板,提高專業教學相關整合性。這里我們以“51單片機學習板”的實際例子,介紹了實踐教學改革。
項目任務的能力要求:
(1)元器件識別
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本上學過的常用電子元器件和網絡資源,對本項目所涉及的元器件,如圖1所示,進行認真的識別和熟悉,掌握其外部特性。
(2)焊接檢查與調試
首先,這個實踐項目安裝的電子電路和以前安裝的其他課程的多孔板的項目過程和調試的技術要求是非常不同的,制定過程中需要突出是規范運作,包括我們焊接點要有較高的一致性,聯合合格的一致性好。其次,培養提高了養學生的原理圖和PCB圖的識讀能力,加強了學生對電子原理圖符號,電子實物和器件封裝的感性認識,圖2是我們學生焊接的實踐項目。
(3)實驗報告
實習報告是實踐實習項目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要求同學們把裝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總結出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盡量把實踐的工藝文件,電路原理圖和安裝調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從總結中領會,體會。
4 改革后的教學效果
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革,學生不僅掌握了傳統技能,還基本掌握了SMT焊接技術,對書本知識點的了解也深刻了,比如,識圖、繪圖等。經過系統教學學習,學生具備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應非常好。
參考文獻
[1] 李珈.淺談高職電子工藝實訓的開展[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
[2] 李曉虹.《電子工藝》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3] 楊清學.電子裝配工藝[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endprint
摘 要:為了提高當代高職電子類專業學生對電子產品組裝與設備的綜合運用能力,課程改革是高職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本課程是電子類相關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對其進行課程改革,以項目任務教學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出一套與我們高職學生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電子工藝裝配 電子產品組裝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112-01
1 課程現狀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實踐課程,對電子類專業學生后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內容主要有:電路圖的識讀,和整機電子產品裝配技術等。如果同學們掌握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的核心內容,將使自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得到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在開展此課程時普遍存在如下共性問題。
1.1 課堂上教的滯后社會上用的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實踐和專業技術較目前工廠普遍使用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也是普遍的現象,這門課程也不例外,比如現在產品中流行采用表面貼元器件,而我們的課程還是側重教授穿孔插裝技術的元器件,像這些細節都決定了我們的學的滯后于社會用的。
1.2 實踐實訓項目創新性不足
目前,高職學院在教學上大家都非常清楚要多開展實習實訓,但是開展的項目仍比較傳統,經常一門課就采用一套教學產品,卻忽略了與課程教學環節相適應,而這些產品還大多采用穿孔插裝技術為主,涉及的手工貼片技能訓練較少,學生畢業后進入工廠還要重新適應,況且我們給的整裝產品都是電路和印制電路板相對非常成熟,學生基本上沒有改進的空間,最后就成了,照著電路圖插裝相應的元器件,再進行焊接、調度,對學生的創新性激發不利。
2 課程教學改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研究一套以企業需求為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相應的實驗,實訓項目相結合,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2.1 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們多半都是采用的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2],但我們經常忽略上怎么樣讓學生從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促進理論的理解加深,這將使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利用不夠,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采取任務教學為導向,采取區別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學習興趣。
2.2 教學手段改革
在本課程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經常會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比如,當講解波峰焊接機的時候,我們先簡要介紹一下工作原理,然后觀看波峰焊接機的視頻素材,再組織學生參觀工廠實際生產設備,返校后,再讓大家討論學習。其次,我們還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環節,把一些大型設備不能現場參觀的利用網絡視頻資源播放給學生觀看,教學形式生動直觀,有效地指導了實踐教學的展開。最后,我們還引導同學們盡可能利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源,激發大家主動參與,自己動手的興趣。
2.3 教學內容改革
表面貼裝技術(SMT),是電子產品裝配中正在被大量運用[3],較傳統穿孔插裝技術(THT)具有無引線,重量輕、體積小、可靠性高等優點。因此,為了讓學生進入社會能更好地適應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我們結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標準,在保留傳統實踐項目的同時,在理論教學中重點運用PPT課件、現場生產工藝視頻,系統地講授了SMT工藝的貼裝方法,使學生進入工廠能快速掌握。
3 實踐教學的改革
目前,51單片機教學在高職院校中仍是首選,51單片機實現基于復雜指令集 (CISC)的微控制器核心,雖然它不是太快,但擴展性能非常強大,也為后期51單片機教學直接提供線路板,提高專業教學相關整合性。這里我們以“51單片機學習板”的實際例子,介紹了實踐教學改革。
項目任務的能力要求:
(1)元器件識別
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本上學過的常用電子元器件和網絡資源,對本項目所涉及的元器件,如圖1所示,進行認真的識別和熟悉,掌握其外部特性。
(2)焊接檢查與調試
首先,這個實踐項目安裝的電子電路和以前安裝的其他課程的多孔板的項目過程和調試的技術要求是非常不同的,制定過程中需要突出是規范運作,包括我們焊接點要有較高的一致性,聯合合格的一致性好。其次,培養提高了養學生的原理圖和PCB圖的識讀能力,加強了學生對電子原理圖符號,電子實物和器件封裝的感性認識,圖2是我們學生焊接的實踐項目。
(3)實驗報告
實習報告是實踐實習項目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要求同學們把裝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總結出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盡量把實踐的工藝文件,電路原理圖和安裝調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從總結中領會,體會。
4 改革后的教學效果
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革,學生不僅掌握了傳統技能,還基本掌握了SMT焊接技術,對書本知識點的了解也深刻了,比如,識圖、繪圖等。經過系統教學學習,學生具備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應非常好。
參考文獻
[1] 李珈.淺談高職電子工藝實訓的開展[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
[2] 李曉虹.《電子工藝》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3] 楊清學.電子裝配工藝[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endprint
摘 要:為了提高當代高職電子類專業學生對電子產品組裝與設備的綜合運用能力,課程改革是高職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本課程是電子類相關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對其進行課程改革,以項目任務教學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出一套與我們高職學生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電子工藝裝配 電子產品組裝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112-01
1 課程現狀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實踐課程,對電子類專業學生后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內容主要有:電路圖的識讀,和整機電子產品裝配技術等。如果同學們掌握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的核心內容,將使自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得到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在開展此課程時普遍存在如下共性問題。
1.1 課堂上教的滯后社會上用的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實踐和專業技術較目前工廠普遍使用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也是普遍的現象,這門課程也不例外,比如現在產品中流行采用表面貼元器件,而我們的課程還是側重教授穿孔插裝技術的元器件,像這些細節都決定了我們的學的滯后于社會用的。
1.2 實踐實訓項目創新性不足
目前,高職學院在教學上大家都非常清楚要多開展實習實訓,但是開展的項目仍比較傳統,經常一門課就采用一套教學產品,卻忽略了與課程教學環節相適應,而這些產品還大多采用穿孔插裝技術為主,涉及的手工貼片技能訓練較少,學生畢業后進入工廠還要重新適應,況且我們給的整裝產品都是電路和印制電路板相對非常成熟,學生基本上沒有改進的空間,最后就成了,照著電路圖插裝相應的元器件,再進行焊接、調度,對學生的創新性激發不利。
2 課程教學改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研究一套以企業需求為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相應的實驗,實訓項目相結合,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2.1 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們多半都是采用的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2],但我們經常忽略上怎么樣讓學生從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促進理論的理解加深,這將使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利用不夠,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采取任務教學為導向,采取區別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學習興趣。
2.2 教學手段改革
在本課程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經常會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比如,當講解波峰焊接機的時候,我們先簡要介紹一下工作原理,然后觀看波峰焊接機的視頻素材,再組織學生參觀工廠實際生產設備,返校后,再讓大家討論學習。其次,我們還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環節,把一些大型設備不能現場參觀的利用網絡視頻資源播放給學生觀看,教學形式生動直觀,有效地指導了實踐教學的展開。最后,我們還引導同學們盡可能利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源,激發大家主動參與,自己動手的興趣。
2.3 教學內容改革
表面貼裝技術(SMT),是電子產品裝配中正在被大量運用[3],較傳統穿孔插裝技術(THT)具有無引線,重量輕、體積小、可靠性高等優點。因此,為了讓學生進入社會能更好地適應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我們結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標準,在保留傳統實踐項目的同時,在理論教學中重點運用PPT課件、現場生產工藝視頻,系統地講授了SMT工藝的貼裝方法,使學生進入工廠能快速掌握。
3 實踐教學的改革
目前,51單片機教學在高職院校中仍是首選,51單片機實現基于復雜指令集 (CISC)的微控制器核心,雖然它不是太快,但擴展性能非常強大,也為后期51單片機教學直接提供線路板,提高專業教學相關整合性。這里我們以“51單片機學習板”的實際例子,介紹了實踐教學改革。
項目任務的能力要求:
(1)元器件識別
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本上學過的常用電子元器件和網絡資源,對本項目所涉及的元器件,如圖1所示,進行認真的識別和熟悉,掌握其外部特性。
(2)焊接檢查與調試
首先,這個實踐項目安裝的電子電路和以前安裝的其他課程的多孔板的項目過程和調試的技術要求是非常不同的,制定過程中需要突出是規范運作,包括我們焊接點要有較高的一致性,聯合合格的一致性好。其次,培養提高了養學生的原理圖和PCB圖的識讀能力,加強了學生對電子原理圖符號,電子實物和器件封裝的感性認識,圖2是我們學生焊接的實踐項目。
(3)實驗報告
實習報告是實踐實習項目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要求同學們把裝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總結出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盡量把實踐的工藝文件,電路原理圖和安裝調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從總結中領會,體會。
4 改革后的教學效果
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革,學生不僅掌握了傳統技能,還基本掌握了SMT焊接技術,對書本知識點的了解也深刻了,比如,識圖、繪圖等。經過系統教學學習,學生具備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應非常好。
參考文獻
[1] 李珈.淺談高職電子工藝實訓的開展[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
[2] 李曉虹.《電子工藝》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3] 楊清學.電子裝配工藝[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