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賓
摘 要:新課程要求初中物理課堂要培養并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想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深入到課堂中去。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是實現課堂教學目的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所采用的普遍方法,對課堂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提問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226-01
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橋梁,是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手段,有效而恰當的提問是對學生已學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檢查;能夠啟發學生思維,開闊學生思路,對學生學習重點、難點的掌握是一種幫助;調節課堂氣氛,增加師生情感的交流,對課堂教學的和諧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教師依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對課堂教學的環境和氛圍進行良好的創設,對提問情境進行精心設計,提出帶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的主動參與欲望得以充分的激發,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積極性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加強與人交流的能力。
1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差的原因
(1)教師有著學生要升學的巨大壓力。面對校方要提高學校升學率等個方面的壓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都盡可能的把所有知識點、題型灌輸給學生,多講解重點、難點,沒有時間運用有效的課堂提問。
教師之間有著競爭的壓力,導致教師要把學生逼出成績,還以此來作為努力奮斗的目標,使學生的作業量加大,延長了學生做題的時間、學生的聽課時間變短了。
由于物理在升學考試中所占分數不高,每周安排的課時很少,而教師的教學量又大、教學任務重,致使在課堂教學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課堂提問。
(2)有些教師的知識結構比較狹窄。一是專業知識不夠扎實,不能在短時間內對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使學生很快理解;二是教師缺乏綜合性的知識,使物理課堂沒有活力過于呆板,沒有創新性問題提出,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三是教師對教育科學知識的缺乏,使教學缺少預見性,導致盲目性增加,對課堂的駕馭不夠靈活,對學生的提問抽不出一定的時間來。
教育觀念落后,沒有及時更新教育理論知識,使教師認為學生掌握知識、能夠取得好成績、考入重點中學就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更是忽視了課堂提問的作用。
(3)課堂有效提問技能的缺乏。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加強師生交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綜合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卻少有效提問的技能,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差。
2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1 減小教師的壓力,改變評價制度、增加課時
(1)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評價制度,落實素質教育,用素質發展評價取代升學考試評價,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以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對教師工作實績評價的重要依據,使教師從升學率中解脫出來。
(2)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成績這一單一的方式來對教師進行評價,轉以教師的綜合能力為評價標準,使教師在師德師表、教學、育人、教研、合作、管理等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減少教師的壓力,使其能夠積極、自信。
(3)適當的增加一節物理課教學課時,使教師可以有時間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2.2 教師要加強學習教育教師知識
(1)學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各種方式的學習、交流活動,使青年教師盡快掌握教學業務,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2)教師要加強自學意識,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學,不斷增強學科知識,開闊學術視野,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充滿自信,游刃有余。
2.3 有效物理課堂提問技能的掌握
(1)提問的目的和目標要明確。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擁有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提問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了解,能夠改進教學,促進學生很好的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問的目的性要明確,提問的目的要能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不應偏離教學目標,不能成為無效提問
(2)要具體精心設計合適的問題。一是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在關鍵要害處設置問題。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范圍不能有隨意性,要以教學需要為提問設計的客觀依據,需要進行提問的要問不可少,還要精心設計確保提問的效益,不必要的提問就不用問了,以免畫蛇添足;二是要保證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適中,應該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梯度,要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的創造性;三是問題的設計要做到清晰簡明,使學生聽了以后,就能了解其內容,把問題記住,通過和綜合知識信息的思考做出正確回答;四是問題的設計要在新穎、奇特中包含疑點,能夠和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相矛盾,造成他們的認知失衡,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努力搜尋信息來解決疑問。
(3)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一是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來進行提問。如學生在因舊知識的影響不能順利的把知識遷移過來時,學生疑惑、一籌莫展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亂想時,當學生有所感悟、躍躍欲試時;二是根據教學視角、教學的進行狀況來加以把握,進行提問。
(4)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給每位學生同等回答問題的機會,在全體學生中隨機叫學生回答,并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留有不同的等候時間。
(5)教師的提問要建立在平等、和諧的師生對話關系上進行。要做到引導學生時,態度要謙和;禮貌傾聽學生作答,表示對學生的尊重。
(6)教師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反饋。這就要求教師注意:一是給學生留有第二等候時間。在學生完成問題的回答后要有反饋的時間間隔,以便學生有時間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完善;二是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給予合理的不同的反饋;三是教師做出的反饋不要只是做出簡單的是與否的評定,應恰當地進行追問,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對或錯,這樣對學生的學習和創造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 葉育萌.實施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J].教學探索,2007(Z1).
[2] 高艷.現代教學基本技能[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0.
[3] 陳信余.略談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