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歡
提 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課,也是科學課。政治課當然離不開政治宣傳,但政治課的基礎卻是科學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政治課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科學的實事求是精神、批判性思維的審視、長期實踐的檢驗等。科學精神要以研究客觀規律為宗旨,不能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在里面,不能僅僅停留在現象層面。科學精神承認理論的相對性,科學理論隨時準備接受實踐的檢驗和新發現的補充完善。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性;科學性;馬克思主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國所有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所有學生,甚至不是所有教師都有這樣的認識和覺悟。有個別學生認為政治課就是政治宣傳,是思想灌輸,有極個別政治課教師也這樣認為,這種片面認識嚴重影響了政治課的效果。筆者在每學期上課期間,都會以一定方式澄清這個問題,但仍有個別學生固執地認為政治課純粹就是說教,是“洗腦”,甚至認為教師本身已經被嚴重地“洗腦”了。認真分析這個問題、澄清這個問題,實在大有必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首先是政治課,這是毫無疑問的。它是我國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大學生政治素質的基本途徑。但這并不意味著政治課就純粹是政治說教、政治宣傳,從主要內容上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多地是科學知識,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習,政治性是融于科學性之中的,并以科學性為基礎。在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作政治課的同時,還要把它當作一門科學來看待。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科學,因為它具有科學的實事求是精神。科學精神首先要以事實為根據,實事求是。筆者發現個別學生對政治課的看法其實是建立在道聽途說基礎上的,充滿了猜測與想象,很多所謂“事實”都帶有嚴重的主觀性,主要表現為夸大了社會的負面現象,同時又夸大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正面形象。這些所謂“事實”其實都是帶有嚴重的主觀性色彩的,它們既不是通過親自調查得來的,也不是通過長期大量的仔細觀察得來的,而是通過主觀選擇性的視聽資料得來的,帶有明顯的情緒性、感情傾向、非理性的想象與猜測性。顯然,這樣的所謂“事實”是被嚴重扭曲了的事實。把政治課只當作是一種宣傳和說教,而不是當作一門科學,這是嚴重的誤解,是對政治課的偏見的重要根源。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科學,還因為它能夠經受批判性思維的審視。批判性思維是理性思維,是哲學思維,是認識真理的重要工具。熟知并非真知,對于復雜的社會現象,必須運用批判性思維,才能認識其本質和規律。相反,有些青年學生在分析較復雜的社會現象時,往往帶有強烈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與唯心主義性質。例如,對于當前中國的腐敗問題,單方面把其原因歸結為政治體制,甚至歸結為黨的最高領導問題,而看不到腐敗的社會歷史根源、文化根源,這既是一種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也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表現。又如,對于資本主義的進步和成就,總是傾向于把它看作是可以普適性推廣復制的進步和成就,并以此否定社會主義中國的進步和成就,總是把年輕的社會主義中國與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這種離開了歷史、離開了階級的分析方法,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實質上,只有深入研究中國的現實和歷史,研究中國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看懂中國。可惜,西方中心論、西方優越論的觀念已經完全侵襲了個別人的頭腦,由此形成的巨大肓點使他們很難認識到真理。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科學,還因為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經受了長期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而謬誤總是不能經受長期實踐的檢驗。馬克思主義已經經受了千百萬勞動人民160多年的實踐檢驗,尤其是經受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檢驗,這一理論是中國革命成功的法寶,也是現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的指南。如果我們輕易拋棄了這一理論,又有哪一種更好的理論能代替它呢?有個別人不愿意了解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近代史,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而總是崇尚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和價值觀,這實際上是被西方思想洗腦了。發達資本主義成功的經驗照搬到中國也能成功嗎?三權分立、普選制等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之所以能長期實行,是有其社會歷史和文化原因的,把這個東西照搬到中國只能是一塌糊涂。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不能照搬,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從正反兩面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個真理。
科學精神要以研究客觀規律為宗旨,不能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情緒在里面,不能僅僅停留在現象層面。個別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抵觸心理,往往帶有一種情緒性,這種情緒與個人的境遇往往有密切關系,或者是被周圍負面情緒傳染而形成。看問題停留在現象層面,具有情緒性,這顯示了個別青年學生的幼稚和無知。真正的科學要認識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形成的理論能夠經受千百萬人民群眾長期的實踐檢驗,能夠經受理性的批判和反思。相反,單純灌輸的謬論則既經受不住實踐的檢驗,也經受不住理性的批判反思。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千百萬人民群眾長期實踐檢驗過并經過理性的批判反思的理論,當然是科學,這與一切科學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科學精神承認理論的相對性,科學理論都是開放的,隨時準備接受實踐的檢驗和新發現的補充完善,人類只能逐步接近絕對真理。有人認為,政治課只是一種政治宣傳,是意識形態,沒什么科學性。這是完全錯誤的看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明確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與科學性也是統一的。個別學生對這些原理視而不見,其實他們根本就沒有認真地去理解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原理,更不愿在實踐中去驗證這一基本原理。當“政治宣傳”、“意識形態”等詞語進入他們的眼簾時,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一的基本原理就被完全遮蔽了。個別學生把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對立起來,把馬克思主義僅僅當作是一種政治宣傳和意識形態,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科學性。這是很幼稚,也很錯誤的看法。其實,幾乎所有社會科學都會帶有一定的階級性、政治性,統治階級的理論還是一種意識形態。但其中仍會包含著一些科學的因素與成分。例如,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其中就包含著一些科學性的成分;資產階級的理論也包含著大量合理的成分。事實上,過去的社會科學理論大多都是在意識形態外衣下進行發展的,這是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出現以后,在本質上與過去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有了根本的區別,因為它不再是少數人的理論,不是為少數剝削階級服務的理論。雖然馬克思主義還是一種意識形態,但它已經成為勞動人民的理論,成為與科學高度統一的理論,它也用不著像過去統治階級那樣自欺欺人地否定自己的意識形態屬性。馬克思主義之所以還是一種意識形態,那是因為當今社會還存在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存在資產階級和敵對勢力。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顯然已經與過去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不僅具有性質的區別,而且形式上也具有了重要區別。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與人類社會發展總趨勢相一致,與無產階級和人類整體利益相一致,這樣的意識形態不再與過去剝削階級的舊意識形態相一致。總之,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科學完全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否定科學的相對性,否定科學發展的曲折性,這是一種典型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對于馬克思主義是完全不適用的。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堅決以事實為根據的科學精神、在規律層面而不是在現象層面認識問題的品格、徹底的理性批判和反思精神、永遠以實踐檢驗為最高評判標準的品質、永遠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的理想、永遠向理性探討開放的胸懷,都證明它是人類的科學發展、實踐進步的必然體現。科學有很多門類,要從廣義上去理解科學,不能狹隘地、表面地去理解科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特殊的科學,是與政治性統一的科學。大學生必備的政治素質和科學素質應該統一起來。我們堅持的是科學,也是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利益,這兩方面應該是統一的,不應該把兩者割裂開來。追求科學真理、為人民大眾服務、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靈魂,是融合政治性與科學性于一體的。政治性、科學性、批判性、開放性、實踐性、群眾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課的根本所在。它與封建迷信、心理催眠、宗教信仰相去萬里,本質上是對立的。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政治課,又是科學課,政治性是其本質屬性,科學性也是其本質屬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必須建立在科學性基礎上,并與政治性高度統一,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特征。
責任編輯:劉忠林